首都大戲院

首都大戲院

首都大戲院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貢院街84號,毗鄰新建成中國科舉博物館,在民國時期與世界大戲院、大華大戲院、新都大戲院並稱為民國首都四大影院

首都大戲院於1931年建成,由中國著名設計師呂彥直先生團隊設計,建築風格為當時國際先進的現代主義風格,是民國時期公共文化建築的優秀代表。

民國時期,經常放映國產大片和進口的新片,吸引了上至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社會名流,下至平民百姓的社會各階層人士頻頻光臨。首都大戲院開業之時,曾在《中央日報》上刊發廣告,更是打出“首都最堂皇的劇場,東方最富麗的天國“廣告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首都大戲院
  • 外文名稱:Capital Theatre
  • 建成時間:1931年
建築結構,歷史沿革,修繕情況,

建築結構

首都大戲院建成於1931年,是將電影從室外引到室內放映的中國第一批影院之一,其建築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在當時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它與當時的大華大戲院、世界大戲院(後改稱延安劇場)、新都大戲院(後改稱勝利電影院)並稱為南京的四大著名影院。
首都大戲院歷史照片首都大戲院歷史照片
首都大戲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從外觀上看高三層,平頂,屬於西方現代派建築。劇場部分設在建築物的中央,樓上下共設有1357個觀眾席。入口處門廳外有巨大的雨篷,伸展到人行道上,上方橫書“首都大戲院”五字。
首都大戲院開業之時,曾在當時的《中央日報》上刊發廣告,上面寫著“首都最堂皇的劇場,東方最富麗的天國“廣告語。民國年間,這裡經常放映國產大片和進口的新片,吸引了上至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社會名流,下至平民百姓的社會各階層人士頻頻光臨。

歷史沿革

1927年,首都大戲院開始籌建。
1931年2月,建成開業,曾首映過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等影片。樓上樓下約1400個座位,規模之大在當時是全國數一數二。
1937年底,南京淪陷後,歸屬日本人組建“中華電影公司”,改名中華戲院
1945年,民國收回,恢復原名首都大戲院。
1950年4月,改名為解放電影院。
2005年解放電影院停業,其放映大廳樓下部分出租給夫子廟小商品市場,樓上部分保留為南京市電影劇場公司老電影拷貝庫和內部放映廳。
2013年傳出要拆除的訊息,但是最終解放電影院作為中國科舉博物館的配套項目,保留下來,並進行保護性修繕。
2014年,首都大戲院按照民國時老照片和南京檔案館中的歷史檔案恢復原貌。

修繕情況

2014年修繕後擬建成“首都大戲院舊址博物館”,分為三層,已恢復的是老門臉的部分,作為貢院街改造景觀的一部分。
這次修繕後的建築面積850平方米,不是恢復‘戲院’功能,而是將規劃成首都大戲院舊址博物館,作為民國電影的展示平台,陳設相關文物資料。
待全部修繕完成後,首都大戲院有望成為一座民國電影博物館,作為民國電影的展示台,陳設相關的文物資料,進行展覽,也有可能開放小型放映廳。
自從2014年2月確定不拆以後,該建築就進入了修繕模式。8月,外立面的圍擋已經拆去,露出了大戲院的真容。乳白色水磨石的牆面上,雕著三個巴洛克風格的紋飾;大跨度的雨篷,貫穿東西向外立面;而老式的窗戶、紅色的門框,有著濃濃的懷舊風。為了展現它的過去,兩邊的玻璃窗里一邊擺放著“南京民國時期四大影院”的圖片,另一邊是首都大劇院發展歷史資料展和民國女影星的資料圖片。
青奧會期間,首都大戲院外牆的燈會亮起來,向公眾展示。
2014年8月,原首都大戲院舊址的修繕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大戲院臨街面的恢復改造、燈光亮化等工程均已完工。在大樓外牆工人們正在安裝“首都大戲院舊址博物館”的銘牌。
2014年8月5日,負責修繕工程的負責人表示,這棟修舊如舊的民國建築,將作為首都大戲院舊址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據悉,這次修繕依據的是南京市檔案館館藏的當時的設計圖和老照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恢復歷史原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