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楊廣詩作)

《飲馬長城窟行》是隋朝皇帝楊廣所寫的一篇古詩文,背景為隋煬帝楊廣西從今西寧經扁都口巡視張掖,作飲馬長城窟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飲馬長城窟行
  • 創作年代:隋朝
  • 作品體裁:五言
  • 作者楊廣
作品原文,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注釋

肅肅:陰沉;蕭瑟;清冷。
悠悠:悠長貌。
何所行:所行什麼。
橫漠:橫穿沙漠。
台小子:小子我。我小子。《書·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台:三台。三公。官員自稱,後為官員的稱呼,如,臬台,府台等。也可表示“我”的謙稱。
智:智慧。聰明。
先聖:先世聖人。
所營:所營造。
茲:此。
萬世策:適用萬世的謀策。
億兆生:億兆生命。
詎jù敢:豈敢。怎敢。詎,豈。怎。
憚dàn:憚,畏難,怕麻煩。殫思竭慮。
焦思:焦苦思慮。焦慮。
上京:對國都的通稱。起於漢朝。
北河:清以前黃河自今內蒙古磴口縣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北支約當今烏加河,時為黃河正流,對南支而言,稱北河。
秉:秉持。
武節:將帥憑以專制軍事的符節。
戎旌:戰旗。
出沒:時隱時現。
窮:窮盡。
超忽:曠遠遙遠貌。迅速貌。
摐金:摐,通“撞”,打擊金鉦;金,指鉦,行軍布陣時用來停止前進。
行陣:行進的戰陣。
鳴鼓:擊鼓。
千乘:千輛車。
萬騎:萬個騎馬。萬馬。
長城窟:長城下的水窟。
昏:暗。
塞外:長城邊塞之外。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關山月:關隘山嶺的明月。漢樂府橫吹曲名。內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緣岩:沿著山岩。
驛馬:驛站供應的馬。供傳遞公文者及來往官員使用。
乘空:凌空;騰空。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長安侯:長安城的侯爺。長安城的地方長官。
單于: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入朝謁:入朝覲見。
濁氣:混濁之氣。
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西端伸入中亞細亞。
晨光:早晨的陽光。曙光。
高關:高大的關隘。
釋兵:解除軍事行動。
振旅:整頓部隊,操練士兵。整隊班師。
要荒:要,要服;荒,荒服。古稱王畿外極遠之地。亦泛指遠方之國。
事方舉:戰事剛剛舉行。
飲至:上古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並飲酒慶祝的典禮。後代指出征奏凱,至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言旋:說凱旋。有說,回還。言,語首助詞。
功歸:功勞歸於。
清廟: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

創作背景

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公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楊廣西巡張掖之時。
隋統一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紛亂的政治局面,為了張揚大隋在西域的國威,煬帝進行了這一次西巡。
公元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大興城(今西安)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
大斗拔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隋煬帝此行穿越大斗拔谷時,已是六月份,仍遭遇了暴風雪的襲擊。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他的親姐姐也被凍死。隋煬帝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了苦頭。
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首詩就是隋煬帝在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公元612年(大業八年)隋煬帝楊廣率軍百萬,親征遼東時所作。此次用兵,於當年八月無功而還。

作品賞析

這首詩頌揚了修築長城的歷史功績。長城是先輩的智慧的構想,是萬世安寧的保障,令億兆人民得以和平地生活。千軍萬馬戰長城,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單于來朝,遠國歸降,大軍凱旋,飲慶功酒,終於可以在宗廟前告慰祖先的英靈了。
這首詩已成為千古名篇,後人評價此詩:“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由此也奠定了隋煬帝的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楊廣生於大興,[2]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後率軍南下消滅南陳,統一中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隋朝大運河;建設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謚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謚世祖明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