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蔭法師

釋顯蔭(1902~1925),法名大明,字顯蔭。自幼就讀於崇明縣第一兩等國小,畢業後考入縣立師範講習所。十七歲之年師範畢業後,即往寧波四明山觀宗講寺,禮諦閒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當年即於慈谿五磊山,依諦閒老和尚受具足戒,現比丘相。是時為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 曾為《佛學大辭典》一書寫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顯蔭法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簡介,生平,資料,摘錄,交流,貢獻,

簡介

釋顯蔭,法名大明,顯蔭其字。他俗家姓宋名今雲,江蘇省崇明縣(長江入海口處的一個大島,今屬上海市)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自幼就讀於崇明縣第一兩等國小,畢業後考入縣立師範講習所。他天資絕高,加以努力不懈,在校一向成績優異,名列前茅。他是一位天才型的青年,其思想異於凡俗,十餘歲時,即感於人生無常,八苦煎迫,亟思追求解脫之道。所以十七歲之年師範畢業後,即往寧波四明山觀宗講寺,禮諦閒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當年即於慈谿五磊山,依諦閒老和尚受具足戒,現比丘相。是時為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

生平

諦閒老和尚是清末民初時代,中興天台宗的大德。清末光、宣之際,楊仁山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創立只洹精舍,請諦閒擔任學監。後來祇洹精舍因經費困難停辦,推薦諦閒出任江蘇省僧教育會的僧師範學堂監督。民國肇建後,諦閒為寧波諸山長老所推,出任四明觀宗寺住持。諦老在觀宗寺設有觀宗學社,顯蔭入學社受業,學習天台教觀。是時學社有學僧四十多人,知名的如仁山、寶靜、常惺、持松、妙真、可端、妙柔、倓虛等,而以顯蔭年紀最小。但他的功課成績卻十分出色,據倓虛法師口述的《塵影回憶錄》記載,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觀宗學社的學期考,常惺法師考第一,仁山法師考第二,而顯蔭考了第三。
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觀宗學社首屆學生畢業,外來的學生都返回寺院,顯蔭是諦老的剃度弟子,自然仍留在觀宗寺,於學社中繼續研究。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上海丁福保居士編纂的《佛學大辭典》出版,請顯蔭寫序。丁福保是清末民初時代知名的大居士,著作等身,是時已年近知命,而請一個未滿二十歲的青年比丘寫序,顯蔭的學養之受人推崇於此可見。

資料

《佛學大辭典》一書,是丁福保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開始收集資料、著手編纂的。他曾參考日本佛教學者識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的《佛教大辭典》,歷時八年完成初稿,又一再修正,十年殺青,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正式出版。此書收集辭目三萬餘條,三百六十餘萬言,分裝十六冊(此指最初的平裝版本)。在八十年後的今日,仍為佛教人士所樂用的一本工具書。
此書出版之初,曾有國內顯要名流為之作序,若伍廷芳、閻錫山、徐紹楨、吳葆真等。而書出之後,排在該書前面的第一篇序文,竟是四明山觀宗寺學社的一個學僧,年齡未滿二十歲的青年比丘釋顯蔭的作品。丁福保是滬上名流,位列縞紳,年近知命,著述等身,何以對這位青年比丘如此敬重?我們要讀了這篇序文,才知道這篇序文的價值,真是字字珠璣,擲地有聲。現在流通的《佛學大辭典》上,這篇序文仍列卷首,讀者不妨一閱(其他序文多被刪掉了)。

摘錄

於此摘錄數段,以窺一斑∶
蓋聞一乘聖典,著妙義於瓊編,三藏玄樞,贊靈文於寶偈。圓融理體,不落言詮;絕待真如,豈墮文字?第真空無象,非象教無以顯其真;實際無言,非言辭無以顯其實。故一真法界,假名迥異乎常名;四悉因緣,有說有殊於無說。
以上是「破題」,綜說全文綱要,以下文筆一轉,曰∶
戒學、定學、慧學,三學齊資;羊車、鹿車、牛車,三車圓備。教部類開十二,契經義蘊無邊。聖言不易研窮,佛旨良難窺測。...維是經文浩瀚,研究綦難,名相紛繁,考求匪易。徒興望洋向若之嗟,寧免入海算沙之困。兼之東西 譯,頗多鉤 格磔之聲,華梵錯綜,每有詰屈聱牙之句。東麟西爪,文筆矛盾;北轍南轅,方言楚夏。設非心研之有素,云何耳學之能詳?欲免捍格之虞,用作研鑽之助,辭典之編,信不可緩。
最後說到是書的編者,曰∶
丁仲祜居士,以通儒碩學之資,具濟世活人之術,精研佛學,翱翔般若之園;博覽書林,馳鶩琳琅之圃。...今更出大手筆,纂大辭書,抒慈悲之願力,應時勢之要求。悟明鏡之非台,握智珠而遍照。旁搜遠紹,東取扶桑瀛島之書;賾邃鉤玄,西考賢豆恆沙之偈。...舉凡名數真言,掌故儀法等類,遍為採集,無不搜羅。列部三十有三,檢一書而諸字畢備;引證廣之又廣,閱一典而群義可徵。意解心開,剖無窮之要義;耳提面命,得無數之良師。
最後結論曰∶
行看電摯星馳,永流通於塵剎;風行雷厲,自傳播於大千。法界眾生,皆叨法喜;法門眷屬,盡獲法施。見聞思修,願同趣妙莊嚴路;開示悟入,俾悉證淨法界身。是為序。
佛生二千九百四十八年歲次辛酉暮春既望古瀛釋顯蔭撰於甬城觀宗學社
序文全部一千數百言,引錄數段如上。由此序文,可以窺知顯蔭的天資、才華,而他對於佛學的慧解,融會空有,兼攝禪教,尤使人敬服。如不了解此文背景,誰能相信這是出自一位未滿二十歲的青年比丘之手筆?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日本佛教學者高楠順次郎,發起編纂的《新修大藏經》,慕顯蔭名,亦請他作序。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台灣擔任《修訂中華大藏經》總編纂的蔡念生老居士,於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時,曾預約《新修大藏經》,在此書的樣本上,曾讀到這序文。後來大正藏出版,竟未將這篇序文列入。在顯蔭遺留的《留東隨筆》中,也提到「為新修大藏經作序」這件事。東初法師撰寫《中國佛教近代史》,很關心這篇文字,後來他查得,日人稍後重印的《大藏經》目錄中,列入此文,且已譯為日文。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顯蔭受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之請,擔任居士林編輯部主任,為時年余。到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秋天,他與一位包承志居士聯袂東渡,到日本考察佛教情形。是年冬天,他到高野山天德寺,依穆韶阿闍黎研究密教,學密法儀軌,受灌頂法,佩法身佛心印。在高野山受學之暇,到日本各地考察該國佛教現狀,推動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並促進留日華僑對祖國宗教文化的認識。他曾草訂《遠東佛教協會組織大綱》,目的是在聯絡國外華僑,傳播中國文化,以鞏固華僑對祖國文化的信仰。

交流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太虛大師希望透過佛教關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俾有助於世界和平,所以發起在中國江西廬山召開「世界佛教聯合會」。惟限於經費、時間、國外關係種種因素,雖名曰「世界佛教聯合會」,事實上是以中、日為主,如果日本佛教界沒有人來參加,這個會就開不起來了。當時顯蔭正在日本參訪,他年歲雖輕,但在日本佛教學術界的地位卻頗崇高,日本學者對他相當尊敬。以此因緣,顯蔭在日本鼓吹聯絡,始有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木村泰賢、法隆寺法相宗長佐伯定胤等,到中國廬山,參加了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的「世界佛教聯合會」。當時與會的中國代表,有湖北代表釋了塵,湖南代表釋性修,安徽代表釋竺庵,江蘇代表釋常惺,以及江西代表李政綱,四川代表王肅方等人。還有幾個自稱為佛教徒的英、法人士與會。在三日會議中,常惺法師,學者黃季剛、李政綱及日本代表木村泰賢等,都在會上發表演講。
日本之有重量級人士參加,太虛大師十分欣慰,顯蔭在致太虛大師書中稱∶「此誠法師慈光所成,亦弟子極力鼓吹之所致耳。」顯蔭另有一封致太虛大師的信,提出他對「世界佛教聯合會」的看法,摘錄兩段,以見內容∶
太虛法師蓮座∶
啟者,頃接來件及慈諭,甚慰甚慰,我中華佛教徒組織佛教聯合會,對外對內皆為必要之圖。良以日本佛教徒,頗有對支那布教權獲得之野心,我中華佛教徒,若無鞏固之團體,互相聯絡研究,切實修行,誠恐無以御外侮,故亟宜勸告中華佛教徒,速速奮勵振刷精神,以揚國光,以宏道化,實為主要之圖。...又將來東南亞佛教聯合會,宜先於日本開之(不宜於廬山開,引狼入室,後患可慮也),日本佛學家,皆含有外交政治氣味,前木村博士等之來華演講也,皆挾政府之命令(外交部及教育部)也。...弟子大明百拜禮足
是年十一月,顯蔭另有一封致太虛大師的信,敘述他在神戶組織「華僑講學會」的經過。信的內容是∶
虛公吾師蓮座∶
敬稟者、連線慈諭,敬悉一切。弟子於九月十七日(陽曆),曾向神戶一行,在神戶「中華會館」講演一次,在神戶「華僑同文中學校」講演一次(講演詞記載《居士林刊》)。講演之次,當即成立神戶華僑講學會,由弟子手草組織大綱,同時簽名贊成者,神戶華僑各校校長教職員,以及紳商要人,共達數十人之多。海外僑胞發起研究佛教,此其嚆矢也。事畢,弟子匆匆歸山,以學務忙故。茲接該會來函,據稱已請定神戶中華領事柯君為會長,中華商會會長及高中學校校長等,皆擔任會務,會址定在中華會館云云,誠堪慶幸。惟僑胞皆系初發心,難得教育界同仁發心研究佛學,吾師所作及貴院近出新著,或結緣善書等,請多多賜寄該會。...
中華佛教聯合會,華僑代表,弟子在神戶時,亦已妥為接洽商會會長鄭祝三先生,允任為廣東省旅日華僑代表,王文達先生允任為浙江省代表,許桂芳先生允任為福建省代表。...
弟子於密教教相事相兩皆圓滿成就,堪慰慈注。歸國後以大摧魔軍,高樹法幢為願。先覺之提攜,曷勝後生之企盼。...
高野山學者顯蔭頂禮百拜十一月一日
由以上兩封信,可看出顯蔭是如何關心國內佛教,渴望國內佛教徒團結圖強,以御外侮,發揚先進佛國之光輝,勿為東鄰之所圖。
顯蔭於高野山學業完成後,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元月回到上海,暫寓閘北錫金公所。回國之時,受日本佛教學者高楠順次郎之託,為日本藏經刊印會提供未入藏的中國重要佛學著述。他在日本高野山學習密教時,以用功過勤,已身染疾病,回國後又為蒐集佛學者述忙碌不堪,身體不支,竟自病倒(早期資料中,找不出他所患何病。不過以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他的年齡來推測,可能患的是那時青年人最易感染的疾病──肺結核病),其間,曾到杭州靜養一段時間,未見起色,再回到上海治療,終以病入膏肓,醫藥罔效,於民國十四年乙丑歲五月二十一日──(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一日)病逝,享年僅二十四歲,法臘八年。天才不壽,惜哉。
顯蔭學通經藏,文擅詩賦。在日本時,時與日本佛學界教授名流聯絡,亦時以詩文相唱和。例如他《和高野山真言宗大學教授久保上人原韻》∶
夙植菩提種,今薰般若緣。扶桑瞻道範,伊豆附慈船。
走筆抄靈偈,拈花悟妙禪。何時親謦咳,問難絳帷前。
師資非遠近,際會有因緣。親受真言印,欣登大願船。
一心修眾福,三密貫諸禪。虔學光斯道,傾誠猊座前。
另錄其一首《元旦高野書懷》,此詩作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
清淨靈明澈古今,剎那長劫理何深。
瀛洲歲首題新句,沙界唯心寄朗吟。
成佛玄詮成寶印,利生弘願暢圓音。
經行頂禮金剛界,眾生花飛功德林。

貢獻

他二十四年的生命,有如流星劃還長空,乍明即隱。但他已為佛教文化作出了貢獻,還留下不少珍貴的著作。其著作現已查得者,名目如下,譯作部分∶《真言宗綱要》。著作部分∶《密教傳燈血脈譜》、《日本之密教》、《妙法蓮華經秘要記》、《佛法救世之根本要義》、《真言密教與中華佛法之關係》、《再論真言密教與中華佛法之關係》、《十八道加行作法秘記》、《顯密對辯章》、〈佛學大辭典序〉、〈新修大藏經序〉、〈一切經音義彙編序〉、《梵字源流考》、《留東隨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