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木蘭院二首

《題木蘭院二首》是唐朝詩人王播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木蘭院二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播
作者簡介,詩歌出處,詩詞正文,逸聞趣事,

作者簡介

王播(759~830)字明敭(同“揚”),太原(今太原)人。貞元(786~805年)中擢進士,舉賢良方正異等。長慶初歷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僕射,封太原郡公。卒,謚曰敬。工書,嘗書唐鳳翔尹李晟為國修寺碑。《唐書本傳》、《墨池編》、《佩文齋書畫譜

詩歌出處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一一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絕句。《唐摭言》

詩詞正文

題惠昭寺木蘭院二首
其一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逸聞趣事

王播(759年~830年),字明揚,他祖輩是山西太原人,後來全家搬遷到了江蘇揚州定居。他出生於肅宗乾元年間(758年~760年),只是父母親不久就先後去世了;加以他家條件實在很不好,所以愛好讀書的王播便只得到當地一個名叫惠昭寺木蘭院的僧寮里借讀。方丈和一些僧眾開始還以禮相待,以為對方是個讀書人,說不準哪天他發跡了,這對寺院也將會有好處。於是在寺院領導層經過內部“研究研究”之後,遂讓王播吃住了下來。該寺院就餐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一天三餐的吃飯時間都固定在寺僧敲鐘之後。由於人多,這種做法不但無可厚非,而且倒也顯出該寺院管理方面的一些獨到經驗。而王播自然便隨著那開飯的鐘聲,迅速放下手中的書本來“隨喜”吃飯了。但時隔不久,事情卻變得離奇起來。一天中午,正沉浸在讀書樂趣中的王播,腹中響聲不斷。他知道自己早已飢腸轆轆,因為那天早晨由於身體不爽,吃得並不多,所以當時太陽都已有些偏西,他這飢餓感也就可以想見了。但只是令人奇怪的,寺院裡此時居然還沒有敲響開飯的鐘聲!有什麼辦法呢?自己作為一個寄寓在人家屋檐下而且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在看人臉色方面還有一絲主動權外,他實在想不出也不好意思去主動問問今天到底怎么啦。於是王播就又沉浸到了書中去。他自然知道,只有把自己沉浸到書中以便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也最能得到箇中的樂趣。而將來在考場上大顯身手了,才最終使他脫離目前這尷尬的處境。等到王播又把書卷溫習了一輪後,餓過了頭的王播這時候才聽到有鐘聲在敲響。王播興奮極了!這不就是打開自己當下正要解決難題的鑰匙了嗎?他比往常更為激動地一個箭步沖向了食堂。然而,食堂的情景卻使他如同在寒天裡被人從頭到腳猛潑了一桶冷水,因為午飯早就吃過了!他驚疑而羞澀地往那些食堂師傅身上看了過去,心想,也許從他們身上會找到何以出現這種變化的蛛絲馬跡吧。然而,他們那副幸災樂禍的神態卻分明在告訴王播:還想吃飯哪?你這小子,就等著吧!剎那間,王播便全然明白了。他知道寺院已經厭倦他在這裡吃閒飯了。他的眼睛裡滿是屈辱的淚水,但他還是強忍著不讓它流出來。他狠狠地瞪了偌大的食堂一眼,當即返回住處收拾他那簡單的行李,並在寺院牆壁上憤然題寫了一首詩,然後就頭也不回地大踏步走了。20多年過後,也就是在文宗大和年間(827年~835年),①在官場上頗為春風得意的王播恰好被派往江蘇任軍政長官。一天,他忽然想到當年借住過的寺院看看,那兒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兒了。早已聞知王大人要來“視察工作”的惠昭寺木蘭院寺僧們,便手忙腳亂起來,把王播當年居住過的地方修葺一新不算,寺院領導還叫人迅速把他當年憤然寫下詩作的牆壁,輕輕地用拂塵撣去浮塵,然後用上好的碧紗把它覆蓋起來,免得它再次受到灰塵的侵蝕。王播威嚴十足地來到這座曾使他奮發蹈厲的寺院時,真是百感交集。猛一抬頭,他卻發現自己那諷刺詩都受到這等碧紗籠罩的優待,而自己當年卻吃不上一頓順心飯,這不由得更使他感慨萬千!思潮翻滾的王播命人拿來筆墨,當即連衣袖也都不捲地在原來詩作的後頭續寫起來,以便記錄下他這先後不同遭遇的感慨。其詩云:二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寫完此詩,覺得意猶未盡,王播便又題寫了下面這首令他更為惆悵的著名詩作: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②然後,他便長嘆一聲, 悵然離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