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吟笙

須吟笙

須吟笙:近代核雕名家(1923.5.13-2011.3.9),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寫意羅漢頭的鼻祖,羅漢頭的山峰,蘇州舟山須派羅漢的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須吟笙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3.5.13
  • 逝世日期:2011.3.9
  • 職業:近代核雕名家
  • 相關:蘇州舟山須派羅漢的創始人
個人經歷,須派核雕,殷派核雕,須派核雕,作品特點,須吟笙軼事,

個人經歷

須吟笙是蘇工核雕殷派第二代傳人,師從殷根福(?-1940)
,寫意羅漢頭的鼻祖,須派羅漢頭橄欖核雕創始人,核雕羅漢頭的山峰,其羅漢頭作品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
須老晚年照須老晚年照
1923年5月13號出生於蘇州光福舟村的一個貧困家庭
1936年 隻身上海拜師學藝(30年)
1941年 正式出師殷根福,名氣漸大
1945年 在上海獨自經營
1962年 “自然災害”回到舟山老家
1964年 舟山創辦雕刻組,悉心傳授技藝
1973年 東山成立吳縣雕刻廠,被請進廠專門從事核雕,並帶徒學藝
1978年 舟山自己開辦雕刻廠,被邀當師傅,帶徒學藝
1980年 後期應邀去桂林傳藝
1995年 在桂林腳傷愈後回到家鄉,住在光福老年公寓
2006年 離開敬老院,住在舟山侄子須建國家
2007年 再回桂林
2011年3月8日須老回到了夢牽魂掛的舟山老家,於次日3月9日凌晨長眠於故鄉舟村,享年87歲結束了他傳奇的雕刻一生
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在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列寧、周恩來、魯迅等,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籽作品,但留存的已經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後在其中指導廠中學徒,可以說現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過。其作品特點突出,無人能仿!
老人膝下無子女,把畢生精力無私的奉獻給核雕事業。早年間所得收入除生活所用,剩下的部分曾多次捐獻慈善事業。2011年3月9日凌晨故去於蘇州,享年87歲。
為數不多的須老作品為數不多的須老作品
作品有橄欖核雕《楊家將》、“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須老晚年少有作品上市,其實晚年須老還在雕刻作品,但只是為了應付宣傳做做樣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點不從心了,由於年齡的關係雕的東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須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認的,他的羅漢頭可算殷前輩十八羅漢雕刻開派以來十八羅漢頭雕刻的一個里程碑,後自成一派。現在的新人,包括後世名家,多為繼承,須老先生的東西不多,新的幾乎不出,現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為須老的工藝境界已經不是常人能仿。
他的作品已經很難覓得。筆者去了數次也未能如願。倒是在民間偶爾能看到他的作品珍藏。

須派核雕

如今橄欖核雕主要分為“南工”和“北工”兩大派,南工又以“蘇(蘇州)派”最為傑出,核雕市場上流通的蘇派作品占了整個核雕市場90%以上。“蘇派”核雕則分為“殷派”和“須派”兩大派別。
初涉橄欖核雕的新手常常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殷派?什麼是須派?這兩派有什麼區別呢?要怎么分辨?其實剛開始玩的時候一般都有這種迷糊,以下簡單的介紹一下,並通過圖來比較:

殷派核雕

“殷派”刻畫較細膩,屬於“橫平豎直”類型,出來的作品很工整,之所以稱之為殷派講是殷根福為鼻祖。

須派核雕

“須派”雕刻寫實為主,臉部肌肉感很強,還原人臉真實特徵豐富,之所以稱之為須派是以須吟笙為創始人。
就個人看來所謂殷派和須派,其實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不分好與壞。由於審美取向不同,各有喜好。

作品特點

須老作品刀法粗獷、簡潔,人物特點抓的準,寫實。尤其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寥寥數刀即可展現人物風采。 須老為人謙遜,做事嚴謹,對待作品上精益求精。
一、須派羅漢最初最重要的就是“形”。核雕創作需要我們深刻觀察,如果等到雕刻完畢再發現形不準,則前功盡棄,刻刀削去過多,可能就是作品上臉部的一塊肌肉沒有了,不可逆轉。核雕的特點是對象材料微小,所以對形的把握更是要謹慎細緻。須派羅漢的雕刻首先要形準,其特點是逼真生動,不圖像化,雖略帶粗獷但並非等於對形的準確度降低。喜怒哀樂等等外在表情皆牽動著臉部輪廓的變化。例如:作“大笑”狀的表情較自然狀態的表情,其最明顯特徵是嘴巴大張,自然可見牙齒與舌頭,前者變化明顯,但後二者細微。不管明顯還是細微,都是珍貴的,需要我們捕捉到並表現出來的。再譬如,嘴巴張開,牙齒顯露,但並不能把每一顆牙齒都雕刻出來,這樣就破壞了整個臉部的大形,顯得機械牽強而且不符合邏輯。橄欖核是靜止的,但它塑造出來的東西是動態的。而臉部最活躍的器官要屬眼睛,也最難把握。一個人的情緒很多時候需要它來傳遞,所以,定每一個表情的“形”都需在下刀之前深思熟慮,做到胸有“成形”,這對每一個雕刻者都是必要的。二、須派羅漢需要很紮實的結構基礎。表情真實,形象逼真需要建立在這些準確的結構表達之上。臉部結構分為骨骼和肌肉,在頭部,眉弓骨、顴骨、下顎骨為突出且明顯可見的骨骼,這三塊骨骼在“橄欖核”上“長勢正常”為臉部的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雕刻者往往會面臨一個尷尬局面:受限於載體的形狀——每一粒核的瘦、小、矮、胖不盡相同,雖然我們會大致把它們的個頭形狀歸類分開雕刻,但還是免不了和我們要刻的羅漢形象有出入,那時,則需要我們隨機應變。在不破壞大體結構的原則下做適當的改動反而可以使原本的表情更誇張些而仍和諧生動。隨機的應變也正是另一種樂趣,可以發揮想像,塑造我們需要的人物形象。肌肉附在骨骼之上,為臉部豐富的表情“東奔西走”,同樣和骨骼一起因表情的變化而變化。在五官之中,眼睛的雕刻相對重要些,人物傳神需要眼睛來表達。眼睛是一個球體,我們並不能因為沒有看見整個球體而忽略這個事實,因為上下眼皮遮住了眼睛球體的大部分,只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塑造上要體現出來,以此類推每一個五官,都可以塑造的富有立體感來。不管是骨骼還是肌肉的結構,都需要我們用科學的嚴謹的態度和刀法來處理。三、質感可以體現人物形象的真實感。眾所周知,每一種材質都是以自己特定的狀態呈現出來,也稱:肌理。例如:觸摸一塊木頭和一塊紗巾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就是因為質感不一樣,同樣,人體的皮膚也也有自己特定的質感。當頭髮,皮膚,衣服同時在橄欖核上雕刻出來時,三種質感要分別表達以區分開來。人體的皮膚相對平整光滑又需表達皺紋的,衣服的飄逸和垂墜感需不同處理褶皺的,頭髮或者眉毛需刻畫絲絲毛髮感的,這些都是我們雕好手中作品必需細心觀察,悉心處理的地方。真實也賴於質感的表達。四、處理好了以上這些,回過頭來把手中的作品放遠觀察,真正有美感的作品其虛實的處理尤為重要。臉部突出重要的地方處理的緊密嚴謹。而其次的地方處理松略一些,一松一緊間的對比,也就是虛實處理得當之後,就更富美感了。人物的神韻也需要我們做好這些紮實的基礎之後才表露得出。羅漢核雕有的瞠目威嚴,有的憐愛仁慈。其表露出來的神韻決定了作品是否完美的關鍵所在。表面上相仿的兩件作品會因為神韻的差別而有了上下之分,其上者便是我們雕刻者奉為的藝術臻品了。

須吟笙軼事

解放後,須吟笙繼續留在上海城隍廟一帶做雕刻,生意日益低靡。這時,依然不斷有從家鄉來的朋友來找須吟笙,須老依然熱情接待。有一次,一名姓顧的老鄉從家鄉來到上海投靠須吟笙。顧老原是老家一地主,因為經常出錢修橋補路,周圍百姓都很心懷感激。顧老因為"成分”問題來到須老出躲難的,須老生性仗義,自然不拒絕。須老經常讓顧老睡在自己床上,放下灰灰厚厚的蚊帳,在床前放置一雙女人穿的繡花鞋,一次次躲過XX的搜查。最後一次,須老下班回到住處,發現顧老不見了。不久,須老也被XX帶走了,開始了整整四年的牢獄生活。1962年從新自由,回到家鄉舟山!
須吟笙核雕紀念館須吟笙核雕紀念館
文化大革命期間,須吟笙受過批鬥。一天和我走在村里路上,一群小孩指著吟笙大喊"打到反革命"。吟笙一邊生氣,一邊對我說:“這幫小子,老子總有一天讓你們叫我爺爺。”第二天,吟笙再次遇到這幫孩子,從口袋裡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對孩子說“叫我爺爺的人有糖吃”。孩子即叫吟笙“爺爺”!
須吟笙,須派羅漢的創始人。他的羅漢神態栩栩如生。須老年輕時雕刻羅漢頭,常常在自己工作檯上放置一面鏡子。他對著鏡子做出各種表情來,然後根據鏡子裡的眼神,肌肉,嘴型等來刻畫手裡的羅漢頭。另外,須老為了雕出最好的羅漢,曾經來到寺廟裡,認真研究了十八羅漢的形象足足有三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