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谷大方

頂谷大方

頂固大方屬於減肥茶的一種,由宋、元年間一位在老竹嶺山上的一座古廟中居住的合適,名叫大方和尚。為招待信徒而使用的自製茶葉,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頂谷大方
  • 介紹:頂谷大方又名竹鋪大方
  • 歷史當前:大方創製於明代
  • 特點:自然品質好、吸香能力強
介紹,歷史當前,特點,功效,製作方法,

介紹

頂谷大方又名竹鋪大方、拷方、竹葉大方。它對消肥減胖有特效,故被譽為茶葉中的“減肥之王”。大方茶產於黃山市歙縣的竹鋪、金川、三陽等鄉村,尤以竹鋪鄉的老竹嶺、大方山和金川鄉的福泉山所產的品質最優,被譽稱頂谷大方。"相傳,早在宋、元年間,老竹嶺山上有座古廟,住著一個叫大方的和尚。他為了招待燒香拜佛的客人,自種自製茶葉供來人飲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大方創製於明代,清代被列為“貢茶”。由於大方茶 的茶園,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雲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頂谷大方"在穀雨前採摘,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一年之中可採制春、夏、秋三季節,其中以春茶為最好。一般大方於穀雨至立夏採摘,以一芽二、三葉為主。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勻齊,挺秀光滑,翠綠微黃,色澤稍暗,滿披金毫,隱伏不露;湯色清澈微黃,香氣高長,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葉底嫩勻,芽葉肥壯。普通大方色澤深綠褐潤似鑄鐵,形如竹葉,故稱"鐵色大方",又叫"竹葉大方"。
頂谷大方

歷史當前

大方創製於明代,清代已入貢茶之列。據《歙縣誌》記載:“明隆慶(公元1569~1572)年間,僧大方住休寧松蘿山,制茶精妙,群邑師其法。然其時僅西北諸山及城大涵山產茶。降至清季,銷輸國外,逐種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大方茶相傳為比丘大方始創於歙縣老竹嶺,故稱為“老竹大方”。距今已400餘年。頂谷大方形質與浙江龍井茶相似,以扁平為其主要特色,從幾年的市場反映來看,頂谷大方較之龍井茶味更加醇厚,而且在茶味之餘還帶有一絲甜意。頂谷大方曾在1986年入選國家外交部禮茶,質量已經得到肯定。安徽農業大學茶葉專家:詹羅九教授就曾言:大方茶為中國扁形茶鼻祖,公元911年(即五代十國時期就已是貢品)距今有千年的歷史,大方茶外觀扁平挺秀,身披金毫,芽藏而不露,湯色清澈肯亮微黃,富有板粟香,且香高氣長,葉底肥厚嫩均,滋味醇厚爽口。2005年安徽農業大學楊維時教授親品了大方茶,連連贊口不絕,2006年安徽電視台親自來我產區進行了採訪報導,我親自參與節目的製作,並於2006年4月24日在安徽電視台超級新聞場欄目進行報導,讓安徽人了解了大方茶,也讓國人了解了大方茶,同時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馬連道進行了黃山人首次進京宣傳的報導,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特點

頂谷大方自然品質好、吸香能力強,如加工成茉莉大方,茶味花香相彰得益,滋味別具一格。
外形扁平勻齊,挺秀光滑,翠綠嫩黃,滿披金毫,隱伏不露,湯色清澈微黃,香氣高長,滋味醇厚爽口。泡製的“大方茶”外形挺秀光滑,色澤翠綠中微微泛黃,芽藏不露,金色茸毫披滿全身,沖泡後香氣高綿長,回味甚佳。“大方茶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減肥建美之功效,國家禮品茶。大方茶的製作不同於一般茶葉,形似龍井,長扁成片,似竹葉,有鋒尖,色鐵黑,有油潤,含有熟栗之香氣。其內質,味濃香烈,酷似炒青,湯色綠黃明亮,葉底黃綠勻稱。大方茶不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貴飲料,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超過一般名茶。  據說日飲五杯大方茶,可與每日所吃蔬菜營養價值相等。它對幫助消化、消除疲勞、興奮神經、強心、和胃、收斂、利尿、解毒等都有顯著作用。如果長飲大方茶,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止人體膽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有顯著效果。日本茶葉專家對烏龍茶(台灣產)、鐵觀音(福建產)和大方茶作過比較實驗,結果認為大方茶對降低游離脂肪酸和中性脂肪,優於烏龍茶和鐵觀音:顏色鮮綠,香氣濃郁,口味醇正,回甘較好。比較適合老茶客的口味。“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尤其徽州“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自然環境獨宜茶葉生長。雲霧多則漫射光、紫外光豐富,有利於茶葉胺基酸、葉綠素和芳香類物質的合成,茶葉鮮醇香濃。徽州氣候溫和,四季有序,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80%以上。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徽州山多土沃,無山不宜茶也無山不產茶。徽州人無不與茶結緣。

功效

降低游離脂肪酸和中性脂肪,對消減肥胖有特效。

製作方法

大方茶的炒制分:分殺青、做坯、整形、烤扁、煇鍋五道工序。
殺青:殺青與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每鍋投葉量1公斤左右,用雙手迅速翻炒均勻,當葉質柔軟,葉面失去光澤,稍有粘性,呈淡綠色即為適度。。
做坯:是初製做形。殺青適度後,鍋溫下降到120℃-130℃,在鍋面上擦少許菜油,使鍋面光而滑潤,炒時茶葉不粘鍋。投葉開始勤快翻抖,使水分散發,結合理條,炒至四成乾,茶葉不粘手,降低鍋溫,即改換手勢進行整形。
整形:是形成大方緊直、平扁、鋒苗的外形基礎。鍋溫80℃-90℃,手掌仲直四指分開彎曲成弧形,貼鍋底抓茶滾翻,邊滾邊理茶條,一直到茶條緊直,六成乾為適度,轉入烤扁。
拷扁:在整形的基礎上,烤扁定型,是大方獨特外形關鍵。烤時手掌伸直,用力緊壓鍋壁,並沿鍋四周轉搭起,以手心托放鍋底,由下而上向鍋壁“拍”,交替反覆進行。溫度下降在60-70℃,經烤拍10-15分鐘,使茶葉平直磨光,手勢輕軟,炒至八成乾,當茶坯緊直平扁定型(似韭菜邊),即可出鍋。攤放後煇鍋。
煇鍋:煇鍋溫度60~70℃,方法與拷扁基本相同,保持烤扁時溫度,以復鍋手法,按住茶葉在鍋面上反覆磨擦壓扁,使茶葉光滑條形整齊,但動作宜輕,防止斷碎,至足乾起鍋。當茶葉含水量減少到5%左右時,出鍋冷卻,裝罐密封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