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略伏擊戰

韓略伏擊戰,是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我八路軍386旅16團在洪洞縣韓略村(現屬曲亭鎮)打的一場極為漂亮的殲滅戰,這次戰鬥共殲滅日軍120-180名,燒毀敵人汽車13輛,並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這次戰鬥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受到黨中央毛主席充分肯定和表揚。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因為這場戰鬥在戰爭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筆,韓略伏擊戰成為三十六計中“順手牽羊”的典型戰例。

基本介紹

  • 名稱:韓略伏擊戰
  • 地點:山西省洪洞縣韓略村
  • 時間:1943年10月24日
  • 參戰方:八路軍;日軍
  • 結果:八路軍勝
  • 參戰方兵力:八路軍:1個團;日軍:180餘人
  • 傷亡情況:日軍死180人左右(含聯隊長6名,有日本天皇侄兒)。
  • 主要指揮官:八路軍:王近山;日軍:服部直臣
戰鬥簡介,回憶戰鬥經過,

戰鬥簡介

1943年10月24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太岳第二軍分區386旅第16團開赴延安,在洪洞縣韓略村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這一場戰鬥如同霹靂烈火,疾風驟雨,僅用了半個多小時,日軍“戰地觀戰團”180餘人被殲,記錄中有觀戰團成員包括“支那派遣步兵學校”兩個中隊,內有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有聯隊長6名,其中還有日本天皇的侄兒。其實服部直臣並沒有在本次戰鬥陣亡,並且活到了戰後。天皇侄子在此次戰鬥中陣亡也是謠傳,裕仁天皇的二弟和三弟無後,小弟弟40年代才有小孩,因此天皇的侄子不可能參加這場戰鬥。
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因為這場戰鬥在戰爭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筆,韓略伏擊戰成為三十六計中“順手牽羊”的典型戰例。

回憶戰鬥經過

洪洞韓略村村里還有一位老人王命秀,也親歷了那場戰鬥,老人88歲了,但頭腦很清楚。回到屋裡坐定,老人眯著眼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始講述在他眼裡的那場戰鬥:
“那年我二十七八歲,是韓略的村長,那時候的村長都是兩面的,一方面給日本人支差,一方面也為八路軍服務,周圍幾個村,我是對敵鬥爭的中心村長,這在當時是秘密,政府知道。日本人在韓略村東面的高垣上修了一個碉堡,戰鬥前一天我得到一個訊息,有日本人大部隊要到山裡去打中國兵,馬上跑到卦底村,當時這裡有一個情報站,經常有洪洞縣武衛會的人,他們接到情報,當即聯繫了部隊。當天部隊及武衛會的人就來偵察地形,了解敵人的活動情況,看地形的時候我也跟著去了。
23日深夜,部隊開過來了,在村西駐紮,我在村公所里讓老百姓們燒好了開水,準備好擔架。隨後部隊就布置到了預備伏擊的那條溝兩邊,大部分安排在南邊,只留了一小部分在溝北,當時八路軍指揮部設在溝北的豐口垣上,太陽出來剛冒紅,他們也看到了二十里外秦壁滾滾而起的塵土,通知部隊做好準備。
日本人很快就來了,有十幾輛汽車,在韓略村西的那條溝,從洪洞過來先下一個大坡,然後再上坡,兩邊都是幾丈高的土崖,八路軍就埋伏在土崖上面。我當時在村公所里,就聽見一聲巨響,八路軍開始扔手榴彈了,在村里也能看到一股黑煙沖天而起,緊接著就聽見八路軍吹響了衝鋒號,我從沒有見過這陣勢,不少老百姓也都聽著看著,大氣也不敢出。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我估計最多也就是半個多鐘頭,八路軍迅速清理了戰場,分幾路往蘇堡方向轉移,然後上了霍山。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日本人的飛機就來了,但是沒看見八路軍,在鄰村胡亂扔了幾顆炸彈。緊跟著從洪洞、曲亭、臨汾來的日本軍隊就到了,八路軍仗打得利索,撤得也及時,要不就會被日本人反包圍,那就危險了。
我當時怕八路軍走了以後日本人找麻煩,安排一個副村長叫王福林在村外藏著,戰鬥一打響,就去向敵人報告,這也是指揮部的意思。王福林到了碉堡,說有中國兵,裡面的日本人根本不敢出來(老人講到這,很得意地笑了),還讓王福林用望遠鏡看,裡面看得一清二楚。
戰鬥打完,我到戰場上去看,日本人已經把屍體運走了,當時不知道打死的都是什麼人,日本人也不說,我看見那條溝里到處都是血跡,有些血糊糊的肉塊還掛在牆上,有兩個日本兵躲在路邊的一個土窯里,八路軍打不著他們,他們卻能打著我們的戰士,清理戰場時,這兩個人裝死才撿了條命(與其它資料上有3人僥倖漏網有出入)。八路軍在這裡犧牲了有五六個人,埋的時候有一個人的脖子上掛著哨子,應該是個幹部,聽說是個連長。(從資料上來看,這位犧牲的幹部可能是5連的指導員鄭光南,他是抱著一捆手榴彈撲向敵人,與敵人同歸於盡的)。
站在溝的南面,就是當年八路軍戰士們埋伏的地方,溝里被老百姓種滿了楊樹,楊樹也長得鬱鬱蔥蔥,從這裡看,這真是一條很不起眼的溝,起碼不像一些資料中說得那么險峻,但是如果出其不意,這裡實在是一個理想的伏擊陣地。只要敵人進入溝底,那就只有挨打的份,王命秀老人說,八路軍主要用的是手榴彈,當然在這裡再沒有比手榴彈更實用的了。
就在溝北,有一座烈士陵園,裡面有一塊碑,正面寫著“韓略戰鬥遺址”,背後是戰鬥簡況。在碑的北面是烈士的墳墓,鄭光南等烈士就長眠在這塊土地上。
陵園的土牆有一部分已經坍塌了,墳墓上綠草萋萋,有些年頭沒有整修了,但周圍的松柏蒼翠欲滴,生機勃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