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城隍廟

韓城城隍廟

韓城城隍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北隅,占地1.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76平方米。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廟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萬曆五年(1577年)擴建,後多次重建。該廟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門、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含光殿等構成南北中軸線。廟中所有建築構架均採用徹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後檐多用“大額”,山面用闌額和普拍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韓城城隍廟
  • 地理位置:陝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北隅
信息,簡介,歷史,保護,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陝西省
韓城城隍廟V-426
..

簡介

.
..
韓城城隍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北隅,占地1.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76平方米。廟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萬曆五年(1577年)擴建,後多次重建。該廟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門、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含光殿等構成南北中軸線。廟中所有建築構架均採用徹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後檐多用“大額”,山面用闌額和普拍枋。歇山頂收山較大,形制古樸,反映了當地明初建築的特徵。
.
..
韓城城隍廟戲台坐西向東。原為東西兩台,現存西台,東台已毀。創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歷代均有重修,現保持有明代建築特徵,部分構造已改為清代法式。戲台為台基式建築,五架梁屋架結構。重檐十字歇山頂,灰色板、筒瓦覆蓋,琉璃牡丹置脊。山花透空,吊有木製垂魚。台以隔扇木屏將進深分作前後兩間(即前後場)。隔扇上部花心書有“歌舞台”三字。台面呈長方形,通面寬九點三米,總進深四點八米,台基高出地面一點二九米。舞台上空懸以八角覆斗形藻井,上部有球形蟠龍頂心,四周施以水藻彩繪。前檐置方形木柱兩根,上托大額枋、平板枋和欄額枋。平板枋上斗拱五朵,中為補間如意斗拱,余為雙斡五踩四輔作建造。頂部枋上有轉角雙昂五踩斗拱兩輔作,雙昂五踩補間斗拱五輔作,支起上下挑檐枋和隨梁枋,架撐四邊屋檐,出跳深遠。四角並置垂柱與斗拱斡相接,翹起角檐。主台呈三面觀式,兩側修有耳房。每年農曆八月二十日為廟會日期,當地民眾須請兩台大戲於此賽台演出。

歷史

韓城城隍廟位於韓城市金城區東北隅文廟北鄰,始建於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擴建,此後曾多次重建,成為韓城市一座坐北朝南的四道院道教道觀。其中主要建築有琉璃九龍照壁、東西牌坊、山門、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和含光殿等。
.
..
琉璃九龍壁位於廟前,牌坊位於枝門東西,東牌坊上書額“監察幽明”,西牌坊上書額“保全黎庶”。 廟中所有建築構架均採用徹上明造,梁架保留叉手,前後檐多用“大額”,山面用闌額和普柏枋,歇山頂收山較大,形制古樸,具有韓城明代建築特徵。 廟門是三門並列的正門和枝門,正門額書“城隍廟”,門外兩側各塑金剛神,四牆面磚刻“彰善癉惡”四字。山門尾頂脊眉,鴟尾為琉璃彩色,有雕龍、走獸、獅子等。 政教殿三間,在儀門前,單檐懸山卷棚頂抱廈式結構,是客商居貨的場所。 威明門是城隍廟的二門,門房為單檐懸山頂,面闊3間,明間辟門,次間是“槽官”和“憲天”的塑像,昭示森嚴。廣薦殿五間,具有六楹,單檐懸山式,殿前現有戲樓,重檐十字歇山頂,巍峨壯觀,是百姓進獻祭品的場所。德馨殿即獻殿三間,單檐歇山式結構,具有四楹,角飾垂花,斗拱間封面為壁面,殿前兩側有兩廡,各12間,斗拱鋪作奇特,是縣令、縉紳、士大夫拜謁場所。 靈佑殿五間,單檐歇山式,角飾垂花,前後兩殿相鄰,形成勾心鬥角之勢,為城隍廟正殿,是城隍爺聽政形貌所在的大堂,殿內東西牆壁畫有審判司、罰惡司、賞善司和檢察司的畫像。含光殿又稱寢殿,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年間封前漢紀信為城隍爺,因此內部供奉紀信城隍爺銅坐像,傳說城隍是“剪惡除凶,護國保邦,監察幽冥,保全黎庶”的神靈。
..

.

保護

隨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城城隍廟成功順利移交給當地文物部門管理,被學校占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城隍廟終於可以重現它的魅力了。韓城城隍廟是我省最大的一.座城隍古廟,占地面積15500平方米,規模宏大,中軸四進院落,是一組具有元、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建築群。由於歷史原因,建國以來,城隍廟一直被作為學校長期占用,因為地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內,致使學校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同時,限於資金等各方面原因,城隍廟也是年久失修,存在很多隱患,對文物保護非常不利。 隨著城隍廟移交給當地文物部門管理,韓城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東區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的文廟、東營廟、城隍廟古建築將會得到更加完整有效的保護,從而使韓城市博物館實施的文廟、東營廟、城隍廟三廟貫通工程得到順利發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