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囊

鞶囊

【辭彙】鞶囊

【注音】pán nánɡ

【釋義】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細物。 2.革制的囊。古代職官用以盛印綬。北魏後,以其不同繡飾表示官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鞶囊
  • 注音:pán nánɡ
  • 釋義: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細物 
  • 出處:漢·班固《與竇憲箋》
【出處】①漢·班固《與竇憲箋》:“固於張掖受賜虎頭繡鞶囊一雙。”南朝梁蕭子顯《日出東南隅行》:“鞶囊虎頭綬,左珥鳧盧貂。”②《隋書志七》:“[鞶囊]今采梁、陳、東齊制,品極尊者,以金織成,二品以上服之。次以銀織成,三品已上服之。下以綖織成,五品已上服之。分為三等。”
【示例】當代·殷謙雜文集《畫骨》:“給曹操的金璽、赤紱、遠遊冠等東西去哪裡了?這些也是名副其實的“常所用”物品,為何沒有發掘出來?按照潘隊的解釋,這些金銀之類的東西是不能隨葬的,因為有它就違背了曹操的薄葬思想。我想,再提倡薄葬,也不至於苛刻到連自己的官服和官帽都拒之墓外吧?官服、官帽、小鞶囊等物品應該都是曹操的“常所用”之物了,如何不見?既然不能隨葬金玉珍寶,那么除此而外的東西呢?”
【延伸】亦稱“旁囊”、“綬囊”。佩在腰帶旁的小口袋,類似今日荷包。始用以盛手巾雜物。漢魏以來,官吏用以盛印綬。多畫虎頭形象,稱“虎頭鞶囊”。山東沂南漢墓出土有西漢戴漆紗冠、大袖衣、大口袴、佩虎頭鞶囊、系綬、佩劍武士石刻畫象。六朝以後異其花飾和質地,用以識別官吏品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