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靈山寺

鞍山靈山寺

鞍山靈山寺遺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沙河鎮羊草莊村,2009年7月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寺廟建設,寺廟歷史,立功德碑,

寺廟建設

2010年5月27日,靈山寺碑刻博物館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靈山寺碑刻博物館效果圖靈山寺碑刻博物館效果圖
靈山寺相傳始建於明朝後期,為千山祖越寺下院,清代硬山式大殿。據《舊堡區志》記載:“靈山寺位於沙河鄉羊草莊村南,沙河北岸1華里處。建築宏大,占地面積約有1萬平方米,有門殿、韋馱殿、觀音殿、大雄寶殿、毗盧殿,總計5層大殿。另有鐘樓及鼓樓各一座。寺東院為僧房,多達百餘僧眾。”《遼陽縣誌》里也有關於靈山寺的記載,說是“最著名之古剎也”。

寺廟歷史

相傳,1666年(清康熙五年)道家弟子劉太琳到千山傳道,借俗家師弟烏將軍(烏庫禮,也有稱洪將軍)之力,以靈山寺地界50畝良田置換千山祖越寺的羅漢洞附近山地,祖越寺便在這換來的土地上修建了祖越寺下院。
靈山寺遺址靈山寺遺址
1952年靈山寺被改建為鞍山市“第四中學”,內部布局被打亂。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靈山寺的前三層殿被破壞,僅存一座分為5間的瓦房(即大雄寶殿)。2002年第四中學遷出。
2010年5月27日,靈山寺碑刻博物館修復工程正式啟動。靈山寺的修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後的靈山寺碑刻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約2521.8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8500平方米。包括正殿、韋馱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大殿,鐘鼓樓各一座,在正殿的後面還有一座僧眾塔園等共16處建築。

立功德碑

靈山寺功德碑立碑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於2010年10月12日出土。
七眼透龍碑七眼透龍碑
整塊碑高1.82米、寬0.62米、厚0.24米、重約700公斤。碑冠上是兩條四爪“蟠龍”以及祥雲圖案,中間刻著的“百世流芳”。碑身上的文字清晰完整,立碑時間為大清光緒元年,碑身詳細記錄了當年修建靈山寺時捐款人、本寺歷代主持僧以及修建寺廟的石工人、木工人、泥工人、畫工人等200餘個人名。
除了功德碑外,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塊“七眼透龍碑”以及一些不完整的石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