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危險三角區

面部危險三角區

面部危險三角區,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通俗的說是從鼻根到兩口角,這個區域是公認的危險區域當面部發生炎症,尤其在這三角區域內有感染時,易在面前靜脈內形成血栓,影響正常靜脈血回流,並且逆流至眼上靜脈,經眶上而通向顱內蝶鞍兩側的海綿竇,將面部炎症傳播到顱內,產生海綿竇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的嚴重併發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部危險三角區
  • 類別:面部區域
  • 範圍:從鼻根到兩口角
  • 容易引發腦膜炎腦膿腫
現象,定義,案例分析,

現象

顏面部的淺靜脈包括面前靜脈及顳淺靜脈,面前靜脈的瓣膜發育不良,少而薄弱,同時封閉不全,通常在肌肉收縮下,可使血液轉而逆行。當面部發生炎症,並且逆流至眼上靜脈。一旦發生了併發症,通常可出現眼瞼水腫,或結喉瘀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瞼下垂甚至視力障礙等症狀,炎症還可向眼部及周圍組織擴散,全身可出現寒戰、發熱、頭痛等,病情嚴重者,甚至可發生敗血症毒血症,危及生命。切記,對面部危險三角區的膿點,切勿搔抓擠壓及挑刺,不然後悔莫及。

定義

“危險三角區”是指鼻下口周這一部位。這個部位血管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裡。而最嚴重的是這個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腦,它們一旦損傷或感染,可以把細菌及其毒素傳到腦部,發生腦膜炎腦膿腫。所以在該區內的癤腫,那怕是個小癤子,也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壓,那樣會引起感染擴散。本來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癤子,因為擠了一下,發生了腦膜炎,以至喪失生命的實例也是不少的。

案例分析

一名因上嘴唇癤腫2天,伴高燒、頭痛而前來急診的男性青年患者,經體格檢查:體溫39.5℃,左上唇、眼周圍組織紅腫、觸痛,鼻唇溝外側有1.5cm直徑的紅腫硬塊,在硬癤和硬塊的皮膚表面均有多個小膿點。經追問病史,原來他在兩天前左上唇長了一個小瘡,發癢不適,即用手指擠壓小瘡,瘡口流出黃水,當時似乎好了些,但當天晚上,就出現了上述症狀。醫生根據病史和檢查結果,診斷為上唇癤腫並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經抗感染治療後病癒。
那么,一個小小的癤子何以會引起這么嚴重的併發症呢?
因為口腔頜面部的血管豐富,構成深、淺兩個靜脈網,互相吻合,但沒有靜脈瓣,血液既可以向心回流,也可離心反流。因此,面部尤其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部位,即被醫學上稱之為“危險三角區”,在這個部位發生感染(如癤、癰等)後,若隨意搔抓、擠壓、挑破、熱敷及意外損傷等,都可導致炎症迅速擴散。因為擠壓癤、癰時,可使膿液和靜脈內含細菌的栓子進入顱內海綿竇,引起顱內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當面部尤其“危險三角區”發生癤腫,早期可用2%碘酊塗抹患處,連續數次,保持局部清潔,癤腫通常可逐漸消散;如癤腫增大,周圍紅腫或唇癰初起,這時局部應外敷中藥,常用的有二味拔毒散、玉露散或地丁草等,敷在癤頂周圍,每日2次至3次,可促使炎症消退;如系唇癰,可在硬性浸潤區敷用六合丹;若膿頭潰破,或有膿栓形成時,局部應加用高滲鹽水紗布持續濕敷,以利引流;如膿栓阻塞,引流不暢時,可在破潰孔處加用少量化腐丹,以促使壞死組織溶解,膿栓液化脫出。  在面部“危險三角區”的癤、癰局部處理中,應當強調指出的是,切忌搔抓,更不能擠壓,嚴禁過早使用挑刺、切開等方法,以免炎症擴散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感染十分局限,已形成明顯的皮下膿腫,又久不破潰時,方可在儘可能小的創傷條件下,切開膿腫表面的皮膚,以利引流,但仍不能擠壓,以防膿液擠入血管,經血行擴散,引發敗血症、膿毒血症、顱內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等危及生命。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還應儘量減少對局部的觸動,要吃流質飲食、少講話;全身症狀明顯者,必須臥床休息,重症患者可考慮住院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