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檢疫鑑定方法

非洲大蝸牛檢疫鑑定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非洲大蝸牛檢疫鑑定方法(SN/T 1397-2004)》的附錄A和附錄B均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並歸口。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衛川、吳宇芬、陳艷、陳枝華。本標準系首次發布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書名:非洲大蝸牛檢疫鑑定方法
  • 作者:質量監疫總局
  •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155066215880
  • 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
  • 頁數:2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勁松建達科技圖書有限公司
範圍,術語和定義,原理,

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進境植物檢疫中對非洲大蝸牛的檢疫和鑑定。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2.1
貝殼shell
蝸牛的保護器官,為一螺旋形結構。貝殼可分為螺旋部和體螺層:螺旋部為內臟器官盤存之處,通常可分為幾個螺層;體螺層為貝殼的最後一個螺層,一般較大,容納頭部和足部。貝殼的形狀和結構變化極其複雜,是分類的基本依據。
2.2
膜厴epiphragm
蝸牛分泌的一種與殼口同樣大小和形狀的乳白色不透明粘液膜,用以封閉殼口,形成膜厴。
2.3
腹足ventralmuscularfoot
蝸牛的爬行器官,足腺位於其上,分泌無色粘液。腹足的形態常因種類和生活環境不同而異。

原理


非洲大蝸牛在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肺螺亞綱(Pulmonata)、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瑪瑙螺科(Achatinidae)、瑪瑙螺屬(Achatin,a),形態特徵是鑑定的依據。非洲大蝸牛晝伏夜出,常隱藏在人們難以發現的地方,如貨櫃的底部,其傳播途徑和病蟲不同之處在於不需要特定的寄主,凡接觸過地面的物品都可能傳播。因此採用常規的檢驗方法是難以奏效的,生物學特性是確定現場檢疫方法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