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

西寧舉行的青海省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長郝鵬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青海省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加快建設的內容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幹部民眾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
  • 召開時間:2015年1月22日 
  • 報告人:省長 郝鵬 
工作回顧,工作總體部署,主要工作任務,

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省發展歷程中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也是“三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巨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成為貫穿全年的突出矛盾,我省內外部發展環境更加錯綜複雜。面對超出預期的困難和壓力,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奮力打造“三個升級版”,較好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和省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調整後的目標任務。實現生產總值2301億元,增長9.2%,增速位居全國第10位;地方財政收入252億元,增長12.3%,總財力達到15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元、增長12.7%,分別居全國第4位和第2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8%,是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調控引導,經濟成長和結構最佳化取得新成效。針對經濟運行的苗頭性問題,我們快速反應,果斷出台支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和流通業發展、促進科技創新、鼓勵民間投資等政策措施,把握了工作主動權。財稅與金融合力支撐力度加大。爭取中央專項資金520億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358億元,發行地方債107億元,減免企業各類稅費70.3億元,財政支出達到1366億元。出台推動金融改革創新政策舉措,新增貸款784億元,貸款餘額突破4300億元,增長22.4%,社會融資規模突破1400億元。投資與消費雙輪驅動作用增強。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909億元,增長2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7.5%,循環經濟和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過70%,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占51%。完善促消費的政策舉措,信息消費超過15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14.6億元,增長13%,人均突破萬元大關。農牧業增量提質。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治、良種良法推廣、新型經營組織培育等力度加大。我省被確定為全國首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全國重要的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糧食產量連續七年超過百萬噸。在全國率先建立全覆蓋的露地蔬菜補貼機制,黃河谷地菜籃子建設取得新成效。水產養殖增長50%,林產業加快發展,枸杞出口躍居農產品首位。農牧業增加值增長5.2%,為經濟社會穩中求進做出了貢獻。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實施50個重大技術創新和100個技術改造項目,電解鋁省內加工轉化能力達到70%,鹽湖綜合開發利用水平提升,合金材料、鋰電池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達到410萬千瓦。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三大工業園區優勢互補、競相發展。新技術產業、輕工業、裝備工業均增長30%,資源類行業占比下降4.7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均為近年來最好成效。服務業結構升級。完善金融市場,普惠金融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新三板”掛牌實現零突破。健康養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等快速發展,本土電子商務平台首次上線運營。郵政服務填補鄉鎮空白點270個。旅遊業品牌發力,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200億元。
二是突出項目帶動,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邁上新台階。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繼續下大氣力改善發展條件,提高環境承載能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歷時五年的蘭新鐵路客運專線和西寧新站建成投運,我省跨進高鐵時代。西格鐵路關角隧道鋪軌開通,實現了青藏線大提速。以通玉樹高速化公路基本建成為標誌,全省高速化公路突破2000公里。德令哈機場通航,花土溝機場校飛,民航發展進入快車道。引大濟湟北乾渠一期全線貫通、石頭峽水庫蓄水,調水總乾渠可望近期全線貫通,全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水利“一號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祁連機場和果洛、玉樹主網網外6縣聯網工程全面開工,格敦鐵路、果洛機場、牙同和花久高速建設等加快推進。探明深層滷水鉀鹽、有色金屬等一批重要資源,地質找礦取得新突破。這些重大成果,增強了區域發展的競爭力。生態保護建設全面加強。認真落實生態保護第一的新要求,啟動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實施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行動方案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以更大力度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建設、治理和制度創新。三江源二期工程全面啟動,探索完善易地搬遷民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管護機制,祁連山生態保護、青海湖流域綜合治理、湟水流域百萬畝人工林基地、南北兩山綠化等工程順利實施,治理區域增綠增水增收效果明顯。湟水河水質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目標,黃標車淘汰、煤改氣等走在全國前列,西寧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72.8%。開展拉網式生態環保大檢查,統籌開展木里礦區、生態敏感區、旅遊景區、交通沿線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觀。經過努力,我省被國家批准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
三是加大統籌力度,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突破。把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關鍵舉措,出台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強化支持各地特色發展的差異化政策。東部城市群強力推進。西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省會城市前列,對全省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東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在蘭西經濟區地位穩步提升。柴達木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紮實推進,環湖地區旅遊文化等特色產業迅速發展,青南地區交通、能源和城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我省與甘川交界地區面貌呈現可喜變化,玉樹災後重建後續工作全面完成。有序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率達到49.8%。改善城鄉風貌,推動一體化建設,16個“美麗城鎮”品質顯著提升,300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完成,全省已有上千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變。
四是全力保障投入,民生建設和社會事業達到新水平。面對財政收入增幅減緩的困難,通過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等措施,民生投入超千億元,占到全省財政總支出的75.6%,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就業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就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9.4%。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萬人,轉移農牧民就業117萬人次。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實施養老、醫療、低保等11項提標政策,出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施辦法,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殘疾人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推行城鄉低保有進有退、動態管理,取得紮實成效。保障房建設走在前列。新建城鎮保障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11.05萬套,完成農村住房建設6.5萬戶。歷時5年的遊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完成,11.3萬戶牧民入住新居。教育公平得到更好體現。投入155.9億元,增長28.3%。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居全國中上水平,基本完成中國小標準化建設,農牧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補助標準持續提高,新組建的3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實現招生,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醫療條件繼續改善。投入80.1億元,增長16.9%。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大病醫保等走在西部前列,醫保住院費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8%以上。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49‰。文化惠民成效顯著。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大工程”,27個文化產業園區全面開工,收繳和置換非法地面衛星接收設備全部完成,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和97.5%。扶貧攻堅取得實效。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建立精準識別和幫扶機制,在全國率先將財政扶貧資金及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減少貧困人口20.9萬人,解決了27.7萬民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公共安全不斷加強。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2.1%和14.6%,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經過一年的紮實工作,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
五是有力有序推進,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邁出新步伐。把改革開放作為謀取新優勢、創造新動力的根本之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司法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列入全國試點。在經濟領域出台27項改革政策和51項配套措施,財稅、投資、外貿和流通體制及國資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和經營權規範流轉、集體林權流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等試點啟動。全面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新增企業1.2萬戶,新增市場主體5.5萬戶。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戶籍制度、目標考評等改革紮實推進。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著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寺院,促進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深化平安青海建設,依法推進社會治理,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改進法律援助服務,完善立體化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反分裂反滲透鬥爭,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局。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提升青洽會、清食展、藏毯展和環湖賽等重大經貿文體活動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大美青海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互聯互通,與中亞南亞國家建立多個合作平台,新締結3對國際友好城市。深化對口援青合作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位資金突破600億元,增長25%。出台支持政策,進出口總值增長22.5%。2014年底我省向西開放的又一通道——格庫鐵路開工建設,西寧國際航空口岸建成開通,青海擴大開放進入新階段。
六是堅持從嚴治政,政府自身建設和治理能力得到新加強。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動“三基”建設,狠抓作風轉變。各級幹部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督查,破解難題、促進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我們努力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新一輪省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市州縣機構改革全面推開,省行政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範運行,市州縣綜合行政服務中心普遍建立。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24項,提前一年完成了省級減少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任務。我們大力實施依法行政,出台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實施意見。全面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擴大政務公開,加強土地、礦產、民生、生態等重點領域的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健全厲行節約長效機制,“三公”經費預決算實現全部公開。我們注重提高政府決策和行政透明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47件、政協委員提案325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4件,制定政府規章5件。我們加大“雙擁”、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力度,促進了國防建設和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住了複雜經濟環境的考驗,收穫了一份付出艱辛努力、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深化了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生態保護第一新要求的認識,積累了新常態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驗,歸結起來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奮發有為,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過去一年的工作,為實現“十二五”目標乃至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青海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的特殊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工業增速回落,投資拉動趨緩,穩增長的支撐亟待強化;要素保障和約束條件趨緊,過度依賴資源的路徑和開發模式難以為繼,調結構的力度亟待加大;財政減收因素增多,剛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加劇,惠民生的能力亟待提高;市場化程度較低,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促改革的進程亟待加快;行政不作為、慢作為等現象時有發生,新常態下善作為的能力亟待增強。我們要直面矛盾,迎難而上,努力加以解決。
2015年

工作總體部署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方面,“兩難、多難”問題更加顯現,巨觀經濟成長放緩風險加劇;另一方面,國家更加注重定向調控,重點支持薄弱環節發展,建設“一帶一路”,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繼續推進藏區跨越式發展,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更加複雜的外部經濟環境,正視自身轉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充分估計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與風險,更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振奮精神,牢牢抓住一切機遇,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努力以新常態下的新作風、新作為,凝聚科學發展的正能量、創造政府工作的新業績。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穩定增長,加快結構調整,狠抓改革攻堅,突出依法行政,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改善民生,確保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協調同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和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實現“十二五”國控目標。這些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現階段我省經濟成長潛力和2015年巨觀經濟環境,既可確保“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又能為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創造條件,做到縮小差距不動搖、增長調速不減勢。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成長目標是預測性、指導性的,我們將加倍努力,爭取實現更好結果。
做好2015年政府工作,我們將堅持把“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 領新常態”作為根本要求,著重把握三個要點。一是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鍵點,努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發展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增長是發展的基礎;生態保護第一是立省之要,是我省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我們將貫徹省委決策部署,自覺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換經濟發展動力,在守住生態紅線的同時,確保增長不滑出底線,為穩定就業、居民增收提供支撐。重點是:抓住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培育新增長點的政策機遇,通過開發優勢項目增加有效投資,形成多領域多元化支撐擴投資的新格局;主動把握消費升級和個性化、多樣化趨勢,更加重視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消費需求,形成多點支撐擴消費的新格局。二是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加速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既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們必須邁過的坎。我們將堅持以調結構為主攻方向,在戰略上打好持久戰,在戰術上明確階段性目標和時限,打贏攻堅戰。重點是:全面推進科技、管理、市場、商業模式創新,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努力在打造經濟升級版上取得更大進展。三是把握巨觀政策與主動作為的結合點,全力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抓住國家巨觀調控政策蘊含的重大機遇,把國家和我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組合好、落實好,增強政策實施的針對性、協調性。重點是:實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穩定器和逆周期調節作用;加大金融資源調控力度,保持社會融資和信貸投放規模持續增長;深化財政金融與產業、投資、價格等聯動機制,努力發揮更大支撐作用。

主要工作任務

2015年的壓力仍然很大,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緊扣目標,強化舉措,著力做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抓項目、增投入,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抓住用好投資這個“壓艙石”和“頂樑柱”,爭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強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牽引作用。圍繞構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態等五大支撐體系,持續謀劃開工建設一批大項目。公路建設要適度超前,力爭實現“三個基本、兩個突破”,基本實現高速化公路通市州、二級以上公路通縣區、硬化道路通鄉鎮,高速公路里程突破3000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鐵路建設要乘勢而上,基本建成格敦鐵路青海段,加快建設格庫鐵路,全力爭取西成鐵路開工。機場建設要大力推進,確保花土溝機場正式通航,果洛機場完成校飛,祁連機場和格爾木機場二期主體完工。能源建設要加快步伐,統籌推進水電、火電、太陽能和風電及電網能力建設,力爭新增各類電站裝機容量300萬千瓦,全省電源裝機總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基本建成果洛、玉樹6縣主網聯網工程,實現國家電網主網全覆蓋,全面消除無電地區。水利建設要加大力度,在引大濟湟工程“兩貫通、一蓄水”基礎上,儘早實現大通河向湟水河流域調水。全面建成引大濟湟調水總乾北乾一期工程和石頭峽水庫,加快推進黃河沿岸水利綜合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引大濟湟西乾渠和蓄集峽水利樞紐、夕昌水庫、黃河幹流防洪等工程。信息化建設要緊跟前沿,加快實施“智慧城市”、4G網路、物聯網、農村信息化示範省等重點工程,確保寬頻鄉鎮全覆蓋、網路實現村村通。生態工程建設要持久攻堅,抓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祁連山生態保護綜合治理等工程,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和青海湖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二期前期工作,加快實施西寧、海東南北山綠化工程,築牢“一屏兩帶”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
突出項目的前期和多元化投資兩大關鍵。瞄準盯緊國家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和市場需求,加快重大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推動西寧經昌都至昆明和格爾木至成都鐵路、青海湖和久治機場、西寧軌道交通等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爭取中央投資增幅高於全國預算投資增幅,探索組建若干透明規範、可持續的投資開發公司,以PPP模式集中推出一批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的示範項目。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新興城鎮化等方面深入謀劃一批新的重大項目。
(二)抓三農、上水平,大力促進增產增效增收。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繼續加大投入,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農牧業補貼政策的精準性和效能,依靠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綜合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穩定糧食生產,著力提升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和競爭力,力爭農牧業增加值增長5%。
發展現代高效農牧業。加快建設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實施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和奶牛“出戶入園”計畫,推廣氂牛藏羊高效繁育養殖技術,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升級。加快發展循環農牧業,推動農牧交錯地帶草畜聯動試點,加強人工飼草基地建設。圍繞壯大區域特色主導產品,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農牧業示範區,集中打造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樹立高原綠色有機品牌,從種養加銷全產業鏈上拓展增值增效空間,爭取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接近50%,努力擴大中高端市場占有率。
改善農牧區生產條件。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規劃內大中型灌區改造等任務。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開展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啟動耕地保護建設和質量提升行動,保護好良田沃土和綠色家園。提升設施農牧業發展水平,實施集中連片溫室改造提升等項目,加快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力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4%。
推進農牧區綜合改革。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牧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整縣推進工作,擴大規範農牧區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試點範圍。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供銷社和農墾等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重點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加快培養新型農牧民,實現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激發農牧民的創造、創新和創業活力。
(三)穩增長、調結構,著力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是推動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根本路徑。以生態保護倒逼結構調整,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升級,以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加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力推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升質量。把穩增長作為當務之急,綜合施策,最大限度地保企業保市場,重點支持500戶規上工業企業穩定生產經營,為促就業、調結構提供支撐。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完成工業投資85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高到10%和8%。突出抓好100個重大技術進步和100個技術創新項目,爭取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鋁鎂合金等項目投產運營,實施鋰電產業擴能提升、裝備製造和輕工業發展、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關鍵技術突破等四大工程,推動精深加工取得新成效,電解鋁產能就地轉化能力提高到80%。最佳化實施地質找礦行動,力爭資源能源保障水平有新提高。我省多年的實踐表明,傳統產業突破有道,新興產業蓄勢待發,只要培育特色、發揮優勢,就一定能夠讓老樹發出新枝,讓幼苗長成大樹。
力推服務業提速發展、創新業態。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堅持旅遊與文化體育深度融合、與三次產業聯動發展,推動一批景區提檔升級,開發一批旅遊精品線路和冬春旅遊產品,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和自駕遊行動,爭取實現旅遊人次增長10%、總收入增長18%。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融資租賃、節能服務等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力爭東部國際物流商貿中心建成運營。推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網際網路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啟動養老家政、信息、旅遊、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6大領域消費工程,讓大眾消費匯小溪成大河,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力推園區經濟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突出項目、融資、科技、體制等關鍵環節,加快打造15個重大產業基地。推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化高端化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支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加快實施循環化改造項目,延伸升級產業鏈條,全力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加強海東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提升集約集聚發展水平。鼓勵有條件的縣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和生產性服務平台,鼓勵發展“飛地”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力推各類市場主體快速成長、培育品牌。堅持抓大扶小,推動大中小企業聯動發展、上下游產業對接共贏。深化行業整合重組,培育龍 頭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順應生產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的趨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爭取新增成長型小微企業1000戶以上,新培育規上企業50戶。把招商引資作為壯大市場主體的重要途徑,既鋪紅地毯又把入口關,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力爭到位資金增長10%。
(四)當先行、做示範,合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從主體功能、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保護好大自然賜予的綠色財富,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
加快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好節能減排降碳工程,淘汰2005年底前註冊的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完成西寧市天然氣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煤改氣,西寧、海東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繼續保持在70%以上。全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大檢查發現問題的限期整改。深入開展“家園美化”行動,重點在三江源地區、鐵路沿線、國省幹道、旅遊景區、主要鄉鎮所在地整體推進,提高鄉村連片整治覆蓋率。抓緊木里礦區環境綜合整治,確保礦坑和渣山治理、植被和濕地恢復取得明顯成效。深入實施清潔水行動,鞏固提高湟水河治理成果,開展重點企業廢水深度治理,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2015年所有縣城要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並投入運營。
積極發展生態經濟。編制全省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規劃,以循環經濟和生態產業為主要模式,支持建設一批生態型重點示範工程。在東部地區,抓緊謀劃實施一批環保產業項目,努力創造競爭新優勢。在柴達木地區,著力推動生態保護和循環經濟耦合發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扶持發展生態畜牧業、民族傳統手工業和民族文化產業,建設民族特色旅遊商品生產基地。積極推動可可西里藏羚羊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等工作,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的生態品牌。
構築生態文明制度新體系。健全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配套政策和產業準入目錄。制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在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縣域生態保護紅線落地試點,強化生態保護屬地責任。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推進力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全面啟動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試點工作,爭取擴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實施範圍,開展青海湖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充分利用青海生態品牌的放大效應,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維護“中華水塔”的生態安全螢幕障,讓青海藍、高原綠、江河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五)抓統籌、促均衡,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以新型城鎮化為引 領,完善點上開發、面上保護機制,健全以城帶鄉、區域合作機制,促進人口集中、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強化規劃對城鎮化的引導調控作用。全面落實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積極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體現時代特徵、地域特色、人文特點,推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城鎮化率超過50%,讓全省一半以上人口在城鎮安居樂業。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推動西寧、海東城鎮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引導城鎮建設合理布局、節約用地,防止急於求成、盲目鋪攤子。啟動“三規合一”試點,推動海東和格爾木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取得明顯進展。
提升城鎮建設管理和綜合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承載能力和服務管理水平。支持西寧市充分利用南北高速環線,構建區域網路外環的交通新格局,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配套政策,有序推動進城農牧民市民化,讓他們生活得更踏實、更舒心。
加快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圍繞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在交通沿線和人口集中地區再建設16個“美麗城鎮”,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提升城鎮功能和品質,增強城鎮輻射帶動能力。以新建300個“美麗鄉村"為載體,統籌推進農牧區基礎設施、住房建設、環境整治、文化惠民、農牧民素質提升等工程,促進田園風光和現代氣息交相輝映。
推進區域特色發展和協調發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實施差別化支持政策,讓各地發展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在打造“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品牌上取得新成效。重點打造東部城市群增長極,支持西寧加快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和新片區開發,加快海東核心片區建設,提升城市承載力。加快柴達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後勁。推動環湖地區特色發展,打造綠色精品小城鎮。推進青南地區平安與振興,鞏固玉樹災後重建成果,實現生態和生計共贏。
(六)補短板、促公平,加快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加大改革力度,創新政策舉措,增加政府投入,凝聚社會力量,在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上取得明顯進展。
大力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改革,深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動計畫。鞏固“兩基"成果,以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為重點,繼續改善農牧區辦學條件,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認真落實職業教育建設規劃,為轉型發展輸送技能人才。繼續最佳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面對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我們將乘勢而上,加快構建現代教育體系,讓孩子們獲得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切實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推進新一輪醫改綜合試點,突出抓好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項重點任務,推動醫改向提升質量、鞏固完善、健全機制轉變。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實施一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加大省和市州級醫療機構建設力度,最佳化大型醫用設備配置,進一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不斷滿足人民民眾醫療服務需求。推進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確保惠民生育政策落到實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
以創新和人才推動科技進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123”、“1020”等科技支撐工程,進一步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加快建成光伏產業、鋰鎂材料、特色生物資源等工程研發中心,實施集中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啟動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引導企業組建技術創新聯盟。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實施“崑崙英才”計畫,健全成果轉化機制,強化人才和智力支撐。
促進文化體育繁榮發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建設“八大工程”,健全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熱貢和格薩爾(果洛)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基本建成省圖書館、文化館和美術館,繁榮文藝創作和文化市場。以文化產業園為平台,積極發展數字出版、網路廣播電視、影視製作等新業態,文化產業增長12%。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城鄉社區文體設施建設,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充分發揮現有場館設施的作用。
依法推進社會治理。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法律七進"活動,提高全民守法意識。深入推進平安青海建設,加強社區格線化、法治化治理,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預防機制,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寺院,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防範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破壞活動。推進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質量安全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堅決遏制各類重大事故發生。
(七)保基本、兜底線,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15年繼續集中75%左右的財力,優先安排基本民生項目,提高20項基本民生保障標準,再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擴大就業創業。完善政策,拓寬渠道,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強創業型城市、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和技能培訓,支持大眾創業。2015年再安排機關事業單位考招8000人左右,新增生態公益崗位5300名。力爭城鎮新增就業5.9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次。
二是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採取政策補貼、產業增收、勞務輸出等措施,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實施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和最佳化工資結構政策,建立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規範完善鄉鎮工作補貼,落實國家調整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政策,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
三是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動被征地農牧民、宗教教職人員參保工作,及時將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納入社保範圍。鞏固完善醫療保險城鄉統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
四是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繼續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試點,提高高齡老人生活補助標準,加快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西寧、海東養老服務示範基地項目,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由25張提高到30張。
五是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繼續提高城鄉居民低保補助標準和管理水平,擴大重度殘疾人保障範圍,農村重度殘疾人月人均生活補助標準提高50元。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困境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救助保護力度。
六是有效穩控市場物價。新建1萬棟日光溫室、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一批冷藏保鮮庫,新改建10個農畜產品市場,在城市居民區增設便民市場,加強市場監管,提高農畜產品供給能力和流通效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合理區間。
七是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6.5萬套,開工建設公租房2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萬戶、獎勵性住房4萬戶,提高住房抗震節能水平,基本解決城鄉困難民眾住房問題。
八是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農牧區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300元,學生營養改善補助標準提高200元。加快建設藏區28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和53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完成“西新工程"五期和廣電無線數位化覆蓋工程,推進文化進村入戶。
九是最佳化人居環境。完成300個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城鎮公路支網和公交加密延伸工程,支持西寧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努力緩解“出行難"問題。
十是改善基層基礎條件。健全村和社區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里、便民橋樑200座。全面解決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八)抓關鍵、求精準,奮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把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建立完善貧困縣考核、約束和退出機制,引導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力爭貧困地區農牧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牧民收入平均增速,全年減貧20萬人,全面完成“十二五”減貧目標。
拓寬產業扶貧之路。圍繞扶貧重點產業,擴大扶貧產業試驗示範園區試點規模,做優做強扶貧產業。抓好生態扶貧工程,完善金融扶貧政策,繼續實施光伏扶貧和旅遊扶貧,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努力在產業富民上取得新進展。進一步推動“拉麵經濟”、民族工藝品、民族歌舞表演等提升質量、樹立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
強化區域攻堅和精準扶貧。堅持以東部乾旱山區、青甘川交界地區等特殊類型扶貧工作為重點,統籌實施一批水、電、路等配套設施項目。加強產業帶動和綜合治理,突出精準識別,真正做到項目資金、駐村幫扶到村到戶。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的地區,尊重民眾意願,採取多種形式,穩妥推進易地搬遷,不斷改善生存發展環境。
更加注重智力扶貧。實施職業教育和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完成貧困勞動力和“兩後生”職業教育培訓2.5萬人。加快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教育,決不讓孩子們輸在教育起跑線上,決不能任由貧困問題代際傳遞下去。
(九)抓機遇、強支撐,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槓桿作用。抓住用好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大力推動財政和金融改革創新、加力增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認真做好收入組織工作,依法加強稅收征管,促進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爭取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補助增長10%以上,發行地方債券規模適度增長,繼續做大財力總量,最佳化支出結構,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加大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支持力度。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預算改革,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加大專項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完善結餘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激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嚴控“三公"經費,防止“跑冒滴漏",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好發力。建立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改革財政投入方式,綜合運用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努力實現財政從直接投入為主向間接扶持轉變。推進稅制改革,清理規範財稅優惠政策,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任務。完善省對下財政體制,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著力提升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積極爭取差別化信貸政策,力爭各類貸款餘額突破50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0%,金融資源投向重點產業園區、中小微企業、三農三牧、扶貧開發的增速高於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推進農信社改制,推動青海銀行最佳化布局,再引進2—3家銀行入駐青海。積極培育2—3戶企業上市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健全風險補償機制,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確保重點企業資金鍊不斷裂,堅決防止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
(十)抓改革、促開放,不斷激發創新和發展活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承接落實好國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推出一些有特色、有亮點的改革,使改革紅利有效轉化成發展新動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是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推進簡政放權。繼續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切實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放到位,對應當放給企業的權力鬆開手、不截留。上半年公布省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並聯審批,清理企業登記和投資前置審批,加快先照後證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結合“三基"建設,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二是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全面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配置。健全產權、金融、技術、信息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促進其充分流動和合理配置。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放開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機制。三是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規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切實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著力創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促進民營經濟拓寬領域、提升素質、加快發展。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向東和向西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開放。以西寧、海東、格爾木等城市為支撐,按照“五通”要求,深度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快形成“西融兩廊、東聯一帶”開放新格局。鼓勵企業走出去,增強利用省外資源和市場的能力。打造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周邊省區航空、鐵路、公路有效對接的現代交通網路,與沿海沿江地區加強區域通關一體化合作,建成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繼續舉辦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圓桌會議,充分利用各種重大經貿文化平台,全力擴大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12%。
我們深知,青海發展條件差,制約因素多,必須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讓青海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效率最高、創新創業環境最優的省份之一,使大美青海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聚集人才、投資興業的熱土。
各位代表,編制“十三五”規劃是2015年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將動員各方面力量,集中各方面智慧,科學制定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確保青海總體上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各位代表,2015年我們將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省的決策部署,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堅持依法辦事。完善重大民生工程決策聽證制度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加快電子政務建設,規範辦事流程,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作用。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推進行政綜合執法,解決多層、多頭執法問題。推行政務公開。依法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公開,落實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準確發布政務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強化監督問責。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和財政、審計、監察等政府內部監督,接受社會監督。建立重大決策執行跟蹤、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機制。推進廉政勤政。鞏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強化責任和擔當意識,增強行動自覺,發揚釘釘子精神,高標準乾好每一件事,竭盡全力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民族團結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我們將緊緊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工作,認真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工作,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滿腔熱情地為駐青部隊辦實事、解難事,使軍政軍民團結堅如磐石。
各位代表,青海正處在奮力打造三區、建設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改革創新,開拓奮進,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海篇章而努力奮鬥!
2014年,蘭新鐵路客運專線河西寧新客站建成投運,青海跨入高鐵時代。關角隧道開通,實現了青藏鐵路大提速。以通玉樹高速公路基本建成為標誌,青海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過2000公里。德令哈機場通航、花土溝機場校飛,民航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5年,青海省將要基本實現高速化公路通市州、二級以上公路通縣區、硬化公路通鄉鎮,高速公路里程突破3000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鐵路建設要基本建成格爾木至敦煌鐵路青海段、加快建設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確保花土溝機場通航,果洛機場完成校飛。統籌推進水電、火電、太陽能和風電及電網能力建設,力爭新增各類電站裝機容量300萬千瓦,全省電源裝機總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