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崗村(河南新鄉市長垣縣樊相鎮下轄村)

青崗村地處長垣縣西北12公里,樊相鎮西南5公里處,土地總面積683.3公頃(耕地、林地、水面、坑塘、交通道路、水利溝河、未利用土地面積),其中耕地面積7458畝。全村居民1382戶,總人口一萬多人,是長垣縣第一大村。人均耕地面積1.42畝,是長垣縣較大的村莊之一。青崗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大豆、紅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棉花等;蔬菜瓜果類有大白菜、胡蘿蔔、黃瓜、西紅柿、辣椒、菠菜、桃、梨、蘋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崗村
  • 下轄地區:東街村、南街村、北街村
  • 電話區號:0373
  • 郵政區碼:453400
  • 地理位置長垣縣西北12公里
  • 人口:5426人
  • 耕地面積:7458畝
  • 屬於:平原
歷史沿革,青崗村介紹,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解放前
由於封建制度束縛和抑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加之古老的生產工具,傳統落後的生產技術,生產效率低,產量不高。小麥單產60-100來斤,秋糧好收成也不過50-60來斤,棉花10-15斤(皮棉)。旱不能澆,澇不能排,一遇荒年輕者減產,重則絕收。為了生存,村民們就要背井離鄉,逃荒要飯,苦度生涯,天天掙扎在死亡線上。
解放後
經過土地改革運動,村民分得了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打破了舊的生產關係,有效地解放了生產力,打打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生產形勢空前高漲,糧食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村民的生活水平相對的得到了改善。
1952年,一個合作化高潮在全國興起,組織起來走合作化的道路已成為當時政治經濟的總潮流,青崗村積極回響當地號召,率先在本村成立了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農莊、高級社直到人民公社等農業生產管理組織。由於生產組織形式的改變和經濟所有制的變革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到1965年,青崗村的農業生產各項管理制標,達到了歷史的最好水平,糧食總產81713斤。
1977年-1984年,浩劫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失敗而告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決定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特別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黨的興國富民政策全面地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生產盡頭空前高漲,千方百計的在發展生產上下大功夫,花大本錢,使糧食連年獲得豐收。1983年,夏糧小麥單產達到500斤;秋糧突破800斤,皮棉90-100斤農業總產值三年翻了一番。
1984年- 4004年,20年的恰逢改革盛世,物阜糧豐,政通人和,積極騰飛,全面的解決了數千年來村民所關心的溫飽問題。目前,青崗村正處於眾望再富,民心思樂,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嶄新的時代,青崗人是偉大的,青崗村大有希望。
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毛澤東說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1957年開始黨號召興修水利,長垣縣委、縣政府遵照黨和政府的號召和安排,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地水利建設工程。開挖乾渠、修支渠、建斗渠、設毛渠一整套的引黃灌溉工程在長垣縣,在青崗村修建起來,對當時青崗村的水利灌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缺乏周全的考慮和科學的論證,使水利建設走了一些彎路,加上後來的“大躍進”和“共產風”的盛行等人為因素,使青崗村的農業生產出現了歷史性的大倒退。儘管這次水利建設工程有些不盡人意,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鍛鍊了青崗人堅強的革命意志,體現了一種敢於同天斗、同地斗,勇於吃苦、敢於拼搏的“青崗精神”。雖說灌溉效率低,但是對於青崗的農業豐收起到了不可磨滅功勞,直到今天有些工程還在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排澇方面更加明顯。
尊師重教發展教育是業
青崗村歷屆黨支部、村委會(大隊)都十分重視教育事業,建國以來經過青崗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青崗村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56年黨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教學方針,即:“民眾辦學,民辦公助”的辦學方針,1958年,青崗村又辦起了青崗民中,後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崗中學,為樊相鎮在青崗村設立樊相三中提供了方便。
建國以來,青崗村在教育事業上作出了極大努力,特別是近30年來,村兩委多方籌集資金數十萬元曾多次對校舍進行改造和整修,大大改善了教學條件,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目前,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大道了100%。由於青崗村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在青崗學校受過教育的青崗人走向社會,走向國家崗位和在外地生活的多達千人,其中碩士學位的4人,本科生25人,大專學歷的就有上百人。成為國家高級幹部的1人,縣、處(團)級以上的10餘人,科級幹部20餘人,他們在國家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積極地做貢獻。
交通道路暢通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建國以來,青崗村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大隊)的正確領導下對村裡的道路進行了多次改造和整修,使青崗村的道路和出行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1997年以來,在新一屆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積極籌資數十萬元對村裡的主要道路四街八巷進行了徹底修建,由原來的磚土路面改修為水泥和柏油路面。 2004年新一屆領導班子又對村裡的四條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至此,使村裡的所有道路都成為了下雨不踏泥,颳風不揚塵全天候暢通道路。村民們說得好:“泥路變通×,舊貌換新容,路平人心順,道暢財源通,美得宜弘揚,全村齊歡騰,媒體多報導,齊贊公僕情。截止到2005年,村外四條鄉級公路全部硬化了路面,民眾自發地為村兩委請功,長垣電視台在重要新聞節目裡進行播放,號召全縣向青崗村學習。
發展民營企業改革勞動結構
解放前,青崗村是沒有象樣的工業的,只有幾家小手工作坊,如:木工作坊,只能製做一些粗糙的小農具、小家具和“土料”鐵業,也叫鐵器鋪,只能修修打打,制不出象樣的器具;還有染坊、糖果糕點製作、釀酒、糖房等。解放後,隨著農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青崗村的村辦企業、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改革開放前的六七十年代,大隊、生產隊辦起了各種形式的加工廠,作坊等,如:村裡有機械加工、零部件加工、冶煉、榨油、粉坊等。各生產隊也效仿大隊的模式辦起了小加工廠,大都為粉坊、榨油,個別生產隊加工項目更多一些。這些集體性質的企業大都在本地生產本地銷售,或在上級的計畫經濟的範圍內組織生產。對於當時的需要換來了資金,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同時,社員也得到了實惠。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青崗這片沃土,使青崗這個古老的村莊又煥發了青春,喚醒了沉睡多年的青崗古集,激活了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崗集又復興起來了,各家商號懸掛東西大街南北大道,200多家商賈相爭於青崗地區商機,日用百貨、土特產、農業資料、五金電料、化工原料、農業機械等五花八門,各種商品令郎滿目令郎滿目要有盡有。有的商戶還把商腳延伸到縣鎮一致大中城市。

青崗村介紹

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樊相鎮歸定西市管理、相鄰雙廟村、馬蓮村,天藍水清,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
村內企業:木器廠、石材料廠、冬粉廠
主要農產品:西瓜、大蒜、小包菜、西洋菜
村內資源:芒硝、芒硝、銀、鎵
村里單位:青崗村中學、青崗村衛生院、青崗村糧站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樊相鎮青崗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