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江

靈山江

靈山江也稱靈山港,舊名薄里溪、泊鯉溪、靈溪等,為龍游縣境內衢江第一大支流。發源於遂昌縣高坪鄉和尚嶺,至馬戍口村入衢州市境,於龍游縣城驛前匯入衢江,主流總長88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山江
  • 別稱:靈山港,舊名薄里溪、泊鯉溪、靈溪
  • 所屬水系:衢江第一大支流
  • 地理位置:衢州市龍游縣
  • 發源地:遂昌縣高坪鄉和尚嶺
  • 河長:88千米
流域地區,古鎮靈山,歷史人物,米糧之地,文化遺承,

流域地區

靈山江系典型的山溪性源流,中上遊河道在峻岭峽谷中蜿蜒曲折,兩岸群山起伏跌宕,溪流時影時現,時而似玉帶飄拂、邁步輕盈,時而似游龍狂舞、氣勢磅礴。
出沐塵後,匯潼溪、納柘溪,構成雙溪口,形成了龍南重鎮溪口鎮。自此始,源流漸趨斯文,織繡出扁石、靈山、寺下、石廓、寺後等大片田畈,哺育了龍游南部各重要聚落點和米糧之地。其流域中的大街、廟下、梧村等地雖田畈較少,但多山林,物產豐富,舊時尤以紙和冬筍而聞名,素有“靈山豆腐廟下酒,銅錢銀子出溪口”之稱。靈山江兩岸群山疊翠,鬱鬱蔥蔥,水源豐富,川流不息,沿途孕育了上塘、沐塵、廟下、溪口、靈山、石廓、官墰、寺後等眾多的集鎮與村莊,其中以溪口、靈山最為著名。

古鎮靈山

是龍游南部一個有著上千煙灶的古老集鎮,鱗次櫛比的屋舍背靠著靈山江一字排開,足有一千多米長。屋舍畫棟雕梁,街心青石板鋪就,蕩漾著古樸典雅的歷史氣息。靈山江緊傍著村莊迤邐北行,與集鎮隔江相望的一抹青山就是徐山,也名靈山。古村、溪流、青山,在此融匯交流,構成獨特的山水風光,也點化出被稱為“靈山畈”的數千畝平川良田,構成了龍游地方歷史文明的一個重要節點。
老街老街
山、水、村、畈都以“靈山”為名,“靈山”兩字已不僅僅是一個村,一個鄉,或一個鎮之名稱,而是千古江河流域之象徵,當然靈山及其周邊村域則是其流域之要穴。而這一切均與歷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關,那就是徐偃王。在各種史籍中,人們一直把徐偃王作為“仁義之君”傳頌。在靈山村中就建有徐偃王廟,廟建於唐朝開元年間,韓愈為之撰《徐偃王廟碑》。韓愈對徐偃王之業績從“仁義”的角度作了深刻闡述。

歷史人物

自漢代始,有江夏太守徐元洎,平陽太守徐壽,雁門太守、幽州刺史徐悌,鎮北大將軍徐升,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徐繞,廬陵太守徐本,衢州太守徐洪等等。更有南齊學者徐伯珍,唐代詩人徐安貞,均為史籍中專門為之立傳的名儒。徐姓是衢州市的大姓,其源流往往與靈山有關。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狀元劉章,也出生在靈山相鄰的寺下村。出生於靈山冷水,落葬靈山石廓的“南渡名宰”余端禮,曾數度挺身而出,力解南宋安危。

米糧之地

舊時為米糧之地,被譽為龍南糧倉,其靈山畈、寺下畈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域開闊、陽光充足,非常適宜水稻種植。曾有“靈山畈的稻,看看不大好,割割挑不了,割稻客吃不消,半夜爬起逃”的傳說。一度被稱為浙江劉文彩的遂昌縣北界鎮蘇村大富戶蘇莊明,就專門設法購置靈山畈的田產,據說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靈山畈有不少田產在其名下。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改造靈山畈幾乎沒有停息過,加固堰壩、開渠引水、開溝排水、改造低產田、營造豐產畈,農業技術的推廣套用,基本上都在靈山畈試點。
八十年代後,農村經濟綜合發展,靈山又成為龍游南部的水果之鄉,靈下村西山底的柑橘園成為當時龍南發展柑橘的典型。工商業起步也早,舊時醬坊、酒坊,榨油、制粉乾、做饅頭等等,各業齊全。尤其是紅麯酒、豆腐、饅頭享譽南鄉,靈山紅麯酒甘淳可口而營養,每年冬季家家戶戶都釀製,少則幾十斤上百斤糯米,多的上千斤糯米,基本用以自食。靈山豆腐店特別多,大多為菜餚,有些則設一攤位煮著當點心賣。五十年代始,工業起步,開鐵礦、瑩石礦,辦機械廠、篾業廠等等。九十年代後,新農村建設提速,村莊面貌大變,新房林立,五彩繽紛,現靈上、靈下、寺下、石廓等等,靈山江畔諸村大部分已成為縣、市、省級文明村。

文化遺承

靈山江流域,更是龍游縣歷史文明的孕育之地。除青碓遺址和溪口、靈山等地外,在與衢江交匯處的雞鳴山、東華山、疑冢山一帶,更有大量的從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古文化遺址發現。而龍游縣城更是當年姑蔑國的中心區域,史稱為“姑蔑城”。龍游的9座寶塔,從大山深處的沐塵開始,順著江流曲折蜿蜒,就有5座沿靈山江分布,形成特有的風光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