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文化批判思想研究

霍爾文化批判思想研究

《霍爾文化批判思想研究》是202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亮、李媛媛、宗益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爾文化批判思想研究
  • 作者:張亮、李媛媛、宗益祥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325860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斯圖亞特·霍爾(1932-2014)是學術場域中的切·格瓦納。他的學術形象或者“身份”是多重的:50年代後期,他是第二代英國新左派中的風雲人物;60、70年代,他致力於文化研究的開拓,被視為伯明罕學派的奠基者和真正的“文化研究之父”;80年代,他率先批判柴契爾政權,是“柴契爾主義”概念的始作俑者;80年代末期以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有色人種、移民“身份”,強力推動了“身份”政治學和文化多元主義的異軍突起。不過,在“身份”政治學興起之後,一些專注種族問題研究的英美學者開始深描霍爾的“黑”皮膚,把種族“身份”及其覺醒建構為貫穿霍爾作為學者的一生的內在邏輯,本書翻譯編匯了研究霍爾學者的經典文章,以供國內霍爾研究者參考。

圖書目錄

代編者序 如何恰當理解霍爾的“身份”
一、“黑”皮膚無法構成霍爾的“本質”
二、理解霍爾的三個關鍵字
三、圖繪霍爾的“身份”
霍爾、文化研究以及懸而未決的文化與“非文化”的關係問題
一、文化的反映論問題
二、文化研究的繼往開來
三、文化研究的結構主義轉向
四、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五、葛蘭西轉向:文化研究範式的綜合
六、用自主性反對反映論:保留經濟主義
七、從後結構主義到後馬克思主義:重訴既往
霍爾學術歷程中的加勒比流散群體與加勒比身份
一、《監控危機:搶劫、國家、法與秩序》——倫敦與加勒比的雙重文化驕傲
二、逃離牙買加——霍爾流散知識分子的形成
三、從“居住理論”到“爵士樂”——霍爾的種族主義沉默
四、移民的壓力——霍爾解不開的加勒比情結
五、法治和秩序——霍爾關於社會管理的艱難思考
六、都市移民——霍爾後殖民時代的文化挑戰
霍爾與英國文化研究的形成:一種流散的敘事
一、自我敘事
二、英國文化的危機
三、新左派的崛起
四、“中心”的當代文化研究和轉向理論
五、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文化身份政治
六、柴契爾主義、新時代和種族的回歸
霍爾和“種族”
一、對霍爾的定位
二、種族化霍爾:模稜兩可的表征責任
三、記錄種族:從《年輕的英國人》到“多元文化問題”
四、為黑暗時代帶來曙光
公共教育即文化政治學:霍爾與文化的“危機”
一、學校教育和對改良政治的拒絕
二、文化鬥爭
三、文化即公共教育
四、公共教育即政治學
霍爾著作中的都市生活與城市空間
一、引言
二、《監控危機:搶劫、國家、法與秩序》中的城市貧民區
三、基於“新族性論集”
四、“多元文化問題”中的都市生活敘事
五、結語
卅年複議:霍爾之“解構大眾”筆記
一、導言
二、對“大眾”進行解構
三、大眾媒介、民粹主義與社會統治
霍爾的文化研究和霸權問題
一、引言
二、柴契爾主義與國家權力問題
三、“話語理論方法”
四、接合和社會邏輯問題
五、讓社會學重返文化研究
霍爾的倫理學
一、引言
二、當下的偶然性
三、寬容倫理學
四、結語
從辯證法到延異:反思霍爾晚期作品中的混雜化
一、引言
二、新主體:加勒比文化身份認識的辯證法
三、關注“差異”:從辯證法轉向延異
四、結語
教導危機:霍爾思想中的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一、導言
二、霍爾:論“馬克思的方法”
三、接合:理解“差異性”
霍爾與英國馬克思主義
一、引言
二、英國新左派運動時期的霍爾
三、文化研究時期的霍爾
四、霍爾的柴契爾主義批判與身份政治學
敏捷的唯物主義:葛蘭西、霍爾、種族化與現代性
一、葛蘭西如何和種族與民族研究相關聯:概念化霍爾、種族政治、種族主義、種族化、文化和結構問題分析
二、為什麼葛蘭西與種族和民族研究相關:話語和歷史分析
三、初步論點
四、分析
五、結語
意識形態和傳播理論
一、主導範式的危機
二、傳播的批判理論
馬克思的方法:閱讀1857年《導言》
一、前言
二、接合:生產、流通、交換與消費
三、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方法
四、結語:關於馬克思“理論斷裂”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