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萍

霍俊萍,山東省淄博市五音戲劇院旦角演員,生於1947年。她於1960年考入山東省淄博市五音戲劇團學藝,拜師五音戲表演藝術家鮮櫻桃。擅演劇目有《半把剪刀》、《俠女》、《竇女》、《啼笑因緣》、《豆花飄香》、《石臼泉》、《臘八姐》等。霍俊萍現任淄博市五音戲劇院院長、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俊萍
  • 出生地:山東省淄博市
  • 出生日期:1947年2月
  • 代表作品:《半把剪刀》
基本介紹,藝術特色,藝術人生,取得成績,個人軼事,

基本介紹

霍俊萍,女,國家一級演員。中共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戲劇家協會主席,淄博市文化系統藝術總監,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名譽院長。
霍俊萍霍俊萍
自1987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全省十佳文藝工作者,全省有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省模範黨員、省文藝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她是鄧洪山先生的弟子,是繼鄧老之後五音戲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她的表演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增添了自己的表演特色,所塑造的角色大都情感飽滿,剛勁簡潔。
霍俊萍從事戲曲表演20餘年,先後主演了《半把剪刀》、《俠女》、《豆花飄香》、《石臼泉》、《臘八姐》等近30齣大戲,其中五音戲《豆花飄香》、《石臼泉》、《竇女》均為晉京劇目,並由省電視台錄製為戲曲電視多次播放。
霍俊萍在任院長期間,堅持“出人、出戲、出效益”的辦團方針,培養了許多五音戲劇院的青年優秀演員。為五音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她在五音戲表演藝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五音戲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藝術特色

霍俊萍是繼五音戲創始人“鮮櫻桃”之後五音戲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她獲得了第五屆和第十九屆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第一名,成為山東省兩次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她的表演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表演特色,所塑造的角色大都情感飽滿,剛勁簡潔。她先後主演了《半把剪刀》、《竇女》、《豆花飄香》、《石臼泉》、《臘八姐》等多出劇目,獲得了許多大獎:1984年榮獲山東省第二屆戲劇月優秀演員獎第一名;1986年榮獲山東省第三屆戲劇月首設唯一的最佳主角獎;2001年榮獲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最佳演員獎”第一名…… 五音戲是淄博的地方戲,屬全國稀有劇種,要使五音戲這個優秀的地方劇種得以存活並發揚光大,霍俊萍深感責任重大。多年來,她一直潛心致力於五音戲的挖掘整理、創作和編排工作。1979年她主演清朝四大悲劇之一的《半把剪刀》在濟南連續公演三十多場,場場客滿,引起轟動。聊齋戲《竇女》從1983年至今,公演了近二十年,成為劇院保留劇目。現代戲《豆花飄香》,公演了四百多場,豆花成了淄博家喻戶曉的勞動模範。面對地方戲的發展困境,霍俊萍對五音戲大膽地進行了改革。她認真研讀中外文藝理論,積極探索戲劇發展的規律。她在五音戲的劇本、音樂、化妝、燈光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使這一古老的劇種更貼近時代,符合現代觀眾的要求。例如,在化妝方面,她改用淡妝。在《臘八姐》中,她以《沂蒙小調》為基礎,重新設計了背景音樂和《淄博是個好地方》的小歌謠,以此歌頌和宣傳自己的家鄉。這支曲子反覆出現、貫穿全劇始終,不但突出了主題,也突出了淄博地方特色,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她使用交響樂伴奏五音戲,她吸收剪紙、木版年畫、雕塑、舞蹈等造型來豐富自己的表演,使人物更加優美,更具生活氣息。在2000年《臘八姐》專家座談會上,前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評論家李振玉說:“這個戲最成功的就是臘八姐這個形象的塑造。霍俊萍塑造的豆花、魯丫等農村婦女形象都很成功,這個戲如果離開了她出色的表演,將會大打折扣。”《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美國華僑日報》、《世界日報》等二十幾家報刊均發表了對霍俊萍的藝術專題、評論文章,中國國際電視台也播放了霍俊萍主演的劇目。周恩來總理曾說,一曲《十五貫》救活了一個劇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霍俊萍使淄博的五音戲走向了全國,並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霍俊萍霍俊萍

藝術人生

霍俊萍生於周村區一個貧苦農民之家。1960年,13歲的霍俊萍考入了文工團。父母不同意她去,她說:“我一定要去,一輩子也不後悔!”1964年她扮演的第一個較重要的角色是《繅絲姑娘》里的第三號人物——左海英。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進絲廠體驗生活。也許她練得太專注了,學得太像了,在那段時間裡,排練場上上下下的人們都喊她“小左”。憑著刻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霍俊萍很快脫穎而出。16歲,她成為劇團主要演員之一。之後,她主演了《瓊花》、《啼笑姻緣》、《半把剪刀》等三十餘部大戲。 1984年劇團排演現代戲《豆花飄香》,院領導決定讓她飾演主角豆花。她換上土裡土氣的大花褂子,肥褲子,到偏遠山區體驗生活。白天學著推小車,推磨子,晚上回到家裡就以豆花的感覺來做飯說話。這個角色使她獲得了中國戲劇第三屆梅花獎提名。霍俊萍演戲非常投入。在《石臼泉》中演魯丫,她觀察農村姑娘們的言談舉止,設計了魯丫台步,反覆練習,認真體味角色的心理。演出結束後好長一段時間,她仍沉浸在魯丫的感情里不能自拔。她不願說話,不願睡覺,默默地想,悄悄地哭。這部戲為她贏得了第5屆梅花獎。霍俊萍演戲非常能吃苦。由於長時間練功,她腰脊受損,腰椎盤脫出,非常嚴重,演《石臼泉》時,她的腰椎尖盤已脫出18次了。1986年她給老山前線歸來的戰士演出《豆花飄香》,帶病連續演了6場,受到了部隊官兵的熱烈歡迎。這6場演出中,她的腰卻五次錯位,她都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部隊官兵得知此事非常感動。1997年,中央電視台《九州戲苑》約她錄製節目,當時她腰椎突出,在接受治療,同事和家人都勸她不要去。但她為了讓全國人民更加了解五音戲,還是執意要去。在大夫為她又一次推拿復位後,她被人抬著上火車,中途十幾個小時躺著一動也不能動。演出中她的腰椎又脫出了。她咬緊牙關,堅持錄完了節目。到第二次獲得梅花獎時,她的腰椎已脫出了三十多次。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和脫出次數過多,她的腰椎再也無法回復,現在仍然陣陣作痛。她之所以這樣堅韌,是因為她太愛五音戲、太愛她的角色了,她幾乎與角色化為了一體。霍俊萍說:“要塑造好一個角色,就必須千遍萬遍地去體會角色痛苦,我就痛苦;角色煩惱,我就煩惱。只有經歷過這千百次的痛苦,才能讓角色活起來。”為了歌頌主旋律,霍俊萍帶領劇院主創人員深入體驗生活編排的現代戲《臘八姐》獲得了2000年第8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一等獎第一名,2001年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霍俊萍霍俊萍
霍俊萍霍俊萍
霍俊萍本人也獲得第19屆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第一名。著名表演藝術家方掬芬評論說:“霍俊萍是個好演員。她尋找到了人物內心活動和外部體現最準確的自我感覺。她創造的臘八姐純真善良、樸實而又愚昧。臘八姐不是一般的漂亮,而是真正的美麗,一個從內到外都具有美的素質,令人產生美感的形象。”著名戲劇評論家王蘊明說:“樸實無華,簡潔鮮明,內蘊深厚,漸入佳境。看了霍俊萍的戲我聯想到了畢卡索的畫”。

取得成績

霍俊萍堅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提煉藝術,並執著的追求、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藝術風格,她的表演得到了國家級、省級專家的高度讚賞,稱之謂“霍俊萍現象”。 自1984年以來她連續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市表演一等獎。
霍俊萍霍俊萍
1984年榮獲山東省第二屆戲劇月優秀演員獎;
1986年榮獲山東省第三屆戲劇月最佳女主角獎;
2001年榮獲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最佳演員獎”
並分別於1987年和2002年獲得了第五屆和第十九屆中國戲曲梅花獎,成為山東省兩次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1995年她因主演現代戲《臘八姐》而獲得“五音皇后”之美稱。
1992年,她應邀請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欄目的錄製,作為嘉賓她分別演唱了《王小趕腳》和《拐磨子》片斷。並應邀參加了福建省文化廳、戲劇家協會主辦的《邀請全國部分梅花獎演員赴閩演出》活動。1989年起,霍俊萍擔任市五音劇團團長。她提出了“知識辦團,出人出戲出效益”的方針,主持擬定了考勤、管理等六項規章制度。1994、1995年連續獲全省精品工程獎,市政府頒發的突出貢獻獎。

個人軼事

1988年,霍俊萍毅然承包了淄博五音戲劇團。1989年她被正式任命為團長。在上任之初,劇團帳上只有6元7毛錢,而債務卻高達4萬元!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霍俊萍經過認真調查和思索,提出了“知識辦團”的治團方針和工作思路:一是抓好劇目創作;二是培養人才;三是搞好劇團自身建設,走自我發展之路。然而說歸說,做卻不容易。長期計畫經濟在人們頭腦中產生的禁錮和“大鍋飯”造成的“平均”、“懶惰”思想,嚴重阻撓著這些措施的實行。於是,霍俊萍就開始作全方位的思想工作。她無論大會小會,都要講目前劇團面臨的困境,講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告誡職工只有打破“大鍋飯”,與市場經濟接軌,才是劇團的最終出路。她先在領導班子中講,領導班子意見統一了,又在全體職工中講。事後,霍俊萍開玩笑地稱這一段經歷為“洗腦”。“洗腦”的過程是艱難、痛苦的,然而卻是十分必要的。經過反覆做工作,職工的思想終於取得了一致。她的工作構想終於可以付諸實施了! 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在劇目創作上,她利用蒲松齡《聊齋志異》和俚曲的素材改編了《竇女》、《牆頭記》、《續黃粱》、《新姊妹易嫁》、《喬女》等戲,獲得了成功。然後改編創作了《春打六九頭》、《焦裕祿》、《豆花飄香》、《石臼泉》、《臘八姐》等現代戲,尤其是《豆花飄香》、《石臼泉》和《臘八姐》,演出後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終於使五音戲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在創作改編劇目的同時,霍俊萍時刻沒忘記人才的培養。除公益演出外,她自己儘量不再上場,而是把青年演員推向前台,為他們成長創造條件。在排戲過程中,她總是手把手地傳授。為了讓青年演員開闊眼界,她抓住每次機會,讓演員登台鍛鍊。她組團參加了山東省第二至六屆藝術節、山東省地方戲曲邀請賽、省地方戲曲中青年藝術比賽、中國戲曲音樂評獎、省“五個一”精品工程評獎,國家“五個一”工程評獎等大型活動,全院90多人次獲獎,培養了一大批業務骨幹。
為彌補演出經費的不足,她辦起了第三產業。她積極爭取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貸款150萬建起了2000多平米的綜合性營業樓,發展了餐飲、賓館、旅遊業,大大地解決了經費緊張的問題。資金寬裕了她又著手改善職工居住條件,先為24戶職工改造了現有住房,又建起了職工宿舍樓,全院70餘人全部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宿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