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現象

電磁感應現象

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又稱磁電感應現象,是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的現象。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磁感應現象
  • 外文名: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又稱:磁電感應現象
  • 簡介:利用磁場產生感應電流
  • 發現時間:1831年10月17日
  • 發現者:法拉第
定義,現象發現,發現,發現者,意義,產生條件,相關定則,右手定則,左手定則,相關計算,現象利用,

定義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 本質是閉合電路中磁通量的變化。而閉合電路中由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現象發現

發現

1831年8月,法拉第把兩個線圈繞在一個鐵環上,線圈A接直流電源,線圈B接電流表。他發現,當線圈A的電路接通或斷開的瞬間,線圈B中產生瞬時電流。法拉第發現,鐵環並不是必須的。拿走鐵環,再做這個實驗,上述現象仍然發生,只是線圈B中的電流弱些。 為了透徹研究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做了許多實驗。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學會提交的一個報告中,把這種現象定名為“電磁感應現象”,並概括了可以產生感應電流的五種類型:變化的電流、變化的磁場、運動的恆定電流、運動的磁鐵、在磁場中運動的導體。法拉第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關於各種自然力的統一和轉化的思想密切相關的。正是這種對於自然界各種現象普遍聯繫的堅強信念,支持著法拉第始終不渝地為從實驗上證實磁向電的轉化而探索不已。這一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與磁的內在聯繫,為建立完整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現者

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國小。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麥可·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他被稱為“電學之父”。

意義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它顯示了電、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和轉化,對其本質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電、磁場之間的聯繫,對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建立具有重大意義。電磁感應現象在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以及電磁測量等方面都有廣泛的套用。

產生條件

磁場感應現象磁場感應現象
1.閉合迴路
2.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如果缺少一個條件,就不會有感應電流產生)

相關定則

右手定則

右手定則簡單展示了載流導線如何產生一個磁場。伸開右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即手心正對磁場N極方向),大拇指指嚮導體運動的方向,那么其餘四個手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

左手定則

左手定則則反映了帶電粒子(載流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情況。伸開左手,使大拇指跟其餘四個手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四指指向帶電粒子運動(電流所指)方向,則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導體受力的方向。

相關計算

假設閉合電路是一個n匝的線圈,可表示為:式中n為線圈匝數,ΔΦ為磁通量變化量,單位Wb ,Δt為發生變化所用時間,單位為s,ε 為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單位為V
感應電動勢計算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sinA(切割磁感線運動)E=BLV中的v和L不可以和磁感線平行,但可以不和磁感線垂直,其中sinA為v或L與磁感線的夾角。 {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 {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L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磁通量
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
感應電動勢
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自感電動勢
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係數(H)(線圈L有鐵芯比無鐵芯時要大),ΔI:變化電流,Δt:所用時間,ΔI/Δ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的快慢)}

現象利用

利用電磁感應現象可以製成發電機,實現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生活中的電磁爐也正是電磁感應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