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相望終相聚

雲水相望終相聚

袁亞平編著的《雲水相望終相聚》以文學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示趙洪祝書記一行赴台灣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第一章、第二章濃墨重彩,描繪《富春山居圖》合璧展與浙江代表團主要活動,《詩畫療心入禪境》《雨中家園點點情》《塔寺合一體安然》等,展現了台灣社區、醫院和農村等場景。第三章輕鬆筆調,寫意台灣風土人情,《瑤階玉堂青鳥飛》《直上雲端追高遠》《五角船板夢漂流》等,處處可見文化蹤影。序章《浮海乘桴人未歸》和尾聲《儒雅只因文脈在》,上溯歷史,遠眺未來,反覆吟詠了《雲水相望終相聚》的主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無法割裂的精神紐帶,無法忘卻的共同記憶。文化的力量超越一切!

基本介紹

  • 書名:雲水相望終相聚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16
  • 作者:袁亞平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93265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袁亞平編著的《雲水相望終相聚》在歷史和現實,在大陸和台灣,在傳世名畫和骨肉同胞之間的大跨度穿越,不禁讓讀者油然生髮“畫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感。我們看到作品在歷史與現實的二維空間之中,跳動著兩岸同胞休戚與共的血緣心脈。

圖書目錄

序章
浮海乘桴人未歸
參考資料首錄
第一章
雲水相望終相聚
參考資料之一
第二章
詩畫療心入禪境
雨中家園點點情
農家水筍綠無邊
賞花觀草享清風
塔寺合一體安然
參考資料之二
第三章
瑤階玉堂青鳥飛
直上雲端追高遠
穿越光影見新銳
五角船板夢漂流
參考資料之三
尾聲
儒雅只因文脈在
後記

文摘

誰都沒料到,旅程突變。
從金門島下船,北上,經海路到泉州。這是原定的航線。
四十歲的沈光文,帶著家眷,這段時間以船為家,過著“浮家泛宅”的生活。
茫茫大海一望無際,此時想起家鄉,相距該有多少路?明萬曆四十年(公元一六一二年),沈光文出生於浙江鄞縣櫟社沈光村;幼承家學.擅詞賦。十六歲時考中秀才,十九歲時中浙江鄉試副榜.二十五歲時進南京國子監讀書。清順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政權覆滅,清軍攻占南京,浙東義師在錢肅樂領導下慷慨北上.守衛錢塘江。沈光文於此時束裝回鄉,加入魯王的抗清隊伍,被授予太常博士,參與錢塘江劃江之役。次年,清兵攻陷紹興,沈光文隨魯王入閩,晉升為工部郎中,在金門諸島部署抗清,後相繼任兵部職方郎中、太僕寺少卿。其間,他奔波於浙江、福建、廣東之間,做魯王與鄭成功之間的聯繫人,又奉桂王朱由榔之命,監督鄭鴻達之師。清福建總督李率泰“密遣使以書幣招之”,以高官厚祿對其誘降,沈光文憤而“焚其書,返其幣”。而此時廣東的桂王朝廷已無力支撐殘局,沈光文知大勢已去,欲移家泉州。
海浪洶湧,船身顛簸。沈光文乘坐的這艘福船,首尖尾寬兩頭翹,尾封結構呈馬蹄形.兩舷邊向外拱,有寬平的甲板,舷側用對開原木厚板加固。造船用材主要為福建產的松、杉、樟、楠木。船底縱向設有龍骨,吃水深,利於破浪航行。船尾俗稱“花屁股”,用丹泥描繪了大鵬展翅、鶴鹿同春、八仙人物和荷花等喜慶、平安、風順的圖案。
然而,今天風不順。風越來越大,那主桅頂部的頭巾頂,發出不祥的尖叫。收帆!收帆!趕快收帆!船工撲上去解繩索。
昏暗的天空雎有狂風咆哮,浪頭兇猛,高豎起來,瘋狂地撲向福船。一下子跌入浪谷,一下子掀向浪峰,嘶啦啦的慘叫聲,那是桅桿被攔腰折斷……
滔天巨浪,像一座山一樣壓過來,轟隆巨響,幾乎吞沒了福船……
在圍頭洋的海面上,遭遇颱風,福船如同一張樹葉,渺小得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在驚濤駭浪中,聽其擺布,任其肆虐……
昏昏沉沉,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船艙里的沈光文才甦醒過來。颱風過後,福船順流漂泊,竟然漂到一個綠色的島嶼,在那長長的沙灘上擱淺。
這是台灣宜蘭。三面環山,東面向海,呈現畚箕形的地形。
本想舉家遷到泉州.卻被颱風吹到台灣。也許這是天意。
清順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七月,沈光文就這樣來到台灣。
數日後,驚魂甫定,沈光文作《危舟得泊》: “大海狂瀾驚轉舵,金山到似解長圍。此生不道有來日,欲往何如成獨歸。粗糲儒餐初定痛,蕭疏旅鬢忽知非!百年好是雙行腳,夢繞湖山舊翠微。”
“時粵事不可支,公遂留閩,思p居於泉之海口。挈家浮舟,過圍頭洋口,颶風大作,舟人失維,漂泊至台灣。”清代著名史學家全祖望《沈太僕傳》記之。
歷史,由太多的偶然組成。
P1-2

後記

拿著一頁傳真件,人民日報浙江分社社長王慧敏走進我的辦公室,說,浙江省將於五月底六月初,赴台灣舉辦“浙江文化寶島行”活動,你要不要參加?
我接過傳真件,一眼看到“《富春山居圖》合璧展”,頓時心頭一熱,馬上說。我去!
對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傳世之作《富春山居圖》,早已欣賞過,惜為複製品。期盼著,有一日見其真跡全貌。忽然,這一日就來臨,怎不令人喜出望外!
慧敏身為社長。平時支持和鼓勵我在工作之餘從事文學創作。他傾全分社之力,為《袁亞平文集》首發式製作人民網專題。他還寫了一篇精到卓識的文章《像亞平那樣努力吧》,發表在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人民日報》上。此時,他又把一個好機會讓給我,使我有幸見證歷史。
從杭州蕭山機場,直飛台灣桃園機場。空中飛行僅一小時五十分鐘。不長的旅程,卻想望了多少年。
隨著“浙江文化寶島行”活動的展開,快節奏,高效率,連走帶跑,真是掐著分分秒秒。早起晚睡,行程最緊張的那幾天,我基本上每夜只睡四小時。提著神,白天照常幹活。
激動人心的,在於“文化相親”,這是浙江文化創意產業交流會的主題詞,也是浙江與台灣淵源深厚的情結。地緣上相近。人緣上相親,商緣上相融,而且文化上同根同源,相通相承。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儒教為本的台灣人文精神,兩者通過激盪互動,交流互鑒,必然取得令人期待的成果。
六月一日上午,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行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正是“浙江文化寶島行”的高潮。我作為歷史見證人之一,感動之際:手舉佳能相機,快速對焦,撳下快門,記錄歷史瞬間。
儘管我作為隨團記者,已發了不少的新聞稿和新聞照片。然而,我另有作家的身份,隨行隨思,如此意義重大的文化盛事,非以文學形式記載下來不可。
從台北飛回杭州,新聞報導總結之後,我當即投入長篇報告文學創作之中。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曾為我的文學創作,親筆在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公用箋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多年來,亞平同志筆耕不輟,潛心創作,成果豐碩。亞平同志的作品謳歌時代,反映生活,關注民生,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備,高格調與鄉土味相融,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希望亞平同志植根浙江這片沃土.為我省文化事業繁榮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此時,趙洪祝書記在百忙之中,抽空審閱了《雲水相望終相聚》書稿,認為寫得很好。
浙江省委副書記、秘書長李強,時常關心我的文學創作,得知我寫作《雲水相望終相聚》,在一個重要聚會的場合,提前公布了這一訊息。
浙江省委副秘書長舒國增,對我此次長篇報告文學創作,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鬍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呂建楚.在“浙江文化寶島行”活動中,率領各方,卓有成效。
長篇報告文學《雲水相望終相聚》一旦成書,本身亦為文化載體,其政治性、藝術性。需要專家們把關和指點。
浙江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牽頭協調組織了此次“富春合璧,兩岸同緣——浙江文化寶島行”活動,主任裘小玲,副主任陳正仁,宣傳處處長章柏康,或是關注,或是審稿,均對《雲水相望終相聚》傾注了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