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竹葉青蛇

雲南竹葉青蛇

雲南竹葉青蛇(學名:Trimeresurus yunnanensis)為蝰科竹葉青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綠牙蛇、青竹標、竹葉青蛇雲南亞種。分布於緬甸、印度、尼泊爾、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常生活於棲山區樹上和灌叢雜草間。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400至26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騰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竹葉青蛇
  • 拉丁學名:Trimeresurus yunn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蝰科
  • :竹葉青蛇屬
  • 分布區域:緬甸、印度、尼泊爾、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
科學分類,基本資料,地方名,曾用名,體形特徵,大小,特徵,棲息環境,生長環境,食物,垂直分布,地理分布,繁殖方式,物種相關,種群分布,保護級別,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蝰科 Viperidae
屬: 竹葉青蛇屬 Trimeresurus
種: 雲南竹葉青蛇 T. yunnanensis

基本資料

中文正名:雲南竹葉青
拉丁學名:Trimeresurus yunnanensis
命名:Schmidt, 1925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脊索動物門 Chordat
雲南竹葉青蛇雲南竹葉青蛇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 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蛇亞目 SERPENTES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蝰科Viperidae
蝮亞科 Crotalinae
竹葉青蛇屬 Trimeresurus
雲南竹葉青蛇 Trimeresurus yunnanensis
英 文 名:Yunnan pit-viper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極少發生致命事件,但傷口處理不當則有危險。
咬傷症狀:竹葉青咬人時的排毒量小,平均每次排出毒液量約30毫克。其毒性以出血性改變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傷口牙痕2個(偶爾可能只有一個),間距0.3-0.8厘米。傷口有少量滲血,疼痛劇烈,呈燒灼樣,局部紅腫,可潰破,發展迅速。其典型特徵為血性水泡較多見,且出現較早;一般較少出現全身症狀。全身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部分患者有黏膜出血,吐血、便血,嚴重的有中毒性休克。在福建、台灣、廣東等省,竹葉青是造成毒蛇咬傷的主要蛇種。竹葉青蛇咬雖不致有生命危險,但咬傷的病例很多,故危害甚大。
編輯一下

地方名

青竹標,綠牙蛇(雲南騰衝).

曾用名

竹葉青蛇雲南亞種

體形特徵

大小

觀察標本最大全長:雄744/mm,雌967mm

特徵

頭側有頰窩的管牙類毒蛇.頭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頭背都是小鱗,只有鼻間鱗與眶上鱗略大;軀體粗細正常,尾具纏繞性.通身以綠色為主.
通身綠色,腹面稍淺或呈草黃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紅色。體側常有一條由紅白各
半的或白色的背鱗綴成的縱線。頭較大,呈三角形,眼與鼻孔之間有頰窩(熱測位器),尾較短,具纏繞性,頭背都是小鱗片,鼻鱗與第一上唇鱗被鱗溝完全分開;軀幹中段背鱗19行;腹鱗150~178;尾下鱗54~80對。
雲南竹葉青蛇與福建竹葉青蛇及其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本種中段背鱗只有19行。

棲息環境

半樹棲性。常發現於近水邊的灌木叢,山間溪流邊。
適合溫度:22—32度。
喜居樹上,多夜間活動。

生長環境

山區樹上或灌木叢雜草間.

食物

鼠類 蛙類

垂直分布

1400-2600m

地理分布

分布於緬甸印度尼泊爾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常生活於棲山區樹上和灌叢雜草間。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400至26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騰衝。

繁殖方式

卵胎生。

物種相關

本種與福建竹葉青極相似。主要區別是本種中段背鱗只有19行。

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於緬甸、印度、尼泊爾、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