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東南亞語言文學系,開設了泰、緬、越三個語種專業。2003年,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成立。2006年10月,更名為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目前,東語學院開設有泰語、緬甸語、越南語、寮語、高棉語、馬來西亞語、印度尼西亞語、印地語8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亞非語言文學”二級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學院已成為全國地方高校中獲得教育部批准開設非通用語種類本科專業數量位居前列,且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培養單位。東語學院還擁有“非通用語種群”國家級特色專業、“基礎泰語”國家級精品課程2項國家級質量工程在建項目,14項省級質量工程在建項目。 目前是我國西南川、渝、黔、滇四省市高校中獲教育部批准開辦非通用語種本科專業最多且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培養單位。學院還是“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Southeast & South Asia Languages and Culture
  • 簡稱:東語學院
  • 創辦時間:1993年
  • 所屬地區:雲南省
  • 學校屬性:省部共建大學、省屬重點大學
外界好評,學院規模,發表論文,國際關係,

外界好評

2004年4月22日,經雲南民族大學報告省政府批准,在學院成立了“中國—東協語言文化人才培養基地”,省政府副秘書長錢恆義同志到儀式上揭牌。2009年5月27日,“基地”順利通過雲南省教育廳驗收,並得到驗收專家組的一直良好評價。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學院的辦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依照學校“立足雲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辦學定位,改革創新,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國際合作交流和圖書資料建設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

學院規模

除去2009屆本科、研究生畢業生人數,學院目前有在校生1000餘人,其中本科生896人(含2009級新錄取本科生241人),在校碩士研究生117人(含2009級新錄取亞非碩士研究生42人)。學院現有教職工人數3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學院院長楊光遠教授受聘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非通用語種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上海師大博導、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第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2008年被評為享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學院各語種教研室專業教師幾乎全部都先後到對象國著名高校留學一年以上,已構建起了一支熱心教育事業、教學經驗較豐富、學歷較高、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基本合理的教師隊伍。此外,學院各專業自開辦以來,始終堅持每年從對象國高校聘請高水平教師到我院任教,已有數十位外籍教師受聘前來學院任教。
自2005年以來,“基地”一批重點專業、重點課程獲批立項進行建設。2005年,泰國語本科專業被列為第二批省級資助經費重點建設本科專業(見雲高教[2005]49號文),2007年,省教育廳高教處組織了專家組對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檢查結果達到預期要求。2008年10月,緬甸語本科專業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重點專業進行建設。2006年,亞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點獲批成為校級重點學科進行建設。2008年,緬甸語本科專業獲評作為省級重點專業進行建設。2009年,越南語獲批作為省級重點專業進行建設。至此,泰、緬、越三個本科專業成為省級重點本科專業。2007年12月17日,依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准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通知》(高教函[2007]25號文),我校申報的“東南亞語種群”(包括泰、緬、越、老、柬五個本科專業)獲批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進行建設,該專業建設周期4年,資助經費每年20萬元,總計80萬元,第一年經費已於2008年4月下撥到位。在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的各類教改項目建設的促進下,學院的《3+1”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完善——東南亞泰、緬、越、老語言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搞好東南亞語種群特色專業建設,服務國家和雲南省發展戰略》分別於2005年和2009年連續兩屆獲得“雲南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8年,經雲南省教育廳、招辦批准,泰國語、緬甸語、越南語三個本科專業從原先的第二批錄取提升為重點分數線本科第一批錄取,學院的生源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發表論文

2005年以來,學院科研工作在立項、成果、獲獎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其中包括楊光遠教授主持2008年度“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印度阿薩姆邦阿洪傣族編年史《阿洪姆蘭基》翻譯及詮注”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項,出版專著兩部、譯著兩部、教材三部、學術論文45篇,其中《東南亞國家經濟貿易法律研究叢書》是獲得雲南省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惟一的特等獎項目,我院教師承擔了其中的《泰國經濟貿易法律選編》和《泰國經濟貿易續編》兩部書的編譯任務。2007年,我院與北京大學合作的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合作中雲南省的東南亞語言人才問題”獲得立項。(雲南省教育廳省院省校合作辦公室發【雲合教辦2007-5號】)。楊光遠教授在完成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雲南少數民族語言選用問題研究》、《新平傣語研究》的基礎上,獲得了2008年度省社科基金《傣語中的漢語新詞術語研究》,其著作《十三世紀傣泰語言的語音系統研究》被納入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教育邊疆史地創新基地文庫,陸生副教授主持的教育廳科研項目《泰、緬、越非專業等級考試》於2007年通過驗收,他主編教材《泰語視聽說》於2008年由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際關係

學院一直以來保持與泰、緬、越、老、柬、馬來六國的駐昆總領事館間的友好關係,在校園內成功舉辦三屆“東南亞文化節”,邀請各國駐昆總領事擔任專業口語大賽的特邀評審,社會反響強烈。學院與各國多所知名高校保持著長期的友好關係,如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清邁大學、東方大學,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曼德勒外國語大學,越南河內大學、越南國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寮國國立大學和高棉金邊皇家大學等多所高校,並於這些學校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簽訂了交流與合作協定,開展“3+1”人才培養模式,為東南亞語種專業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自2005年以來,國家留學基金委先後從我院選派學生近百名、教師11人次以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赴泰、緬、越、老、柬、印尼六個國家留學、進修、攻讀碩士學位,成為了我省使用該項目留學人數最多的單位。我院還多次選派學生參加由教育部高等學非通用語分委員會主辦的非通用語演講比賽,與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著名高校同台競技,並數次獲得年級組一等獎的優異名次。
學院人在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的促進下,我院培養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就業形勢好。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部隊,省市及各地方政府的外事、公安、邊防武警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涉外企業和各旅遊服務行業等。於2004年在我院設立的“藍天獎學金”項目,成為了我校惟一的用人單位定向培養畢業生的獎學金項目。2003年至2009年,我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均到96%以上,連續被評為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向社會各行業輸送了大批的東南亞語言、文化方面的亟需人才,為雲南省的地方社會經濟建設及國家的發展戰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我院的非通用語辦學擁有理想的辦學區位條件,具有較長的辦學歷史,擁有數量較齊全的語種專業和多種類的辦學層次,積累了較豐富的辦學經驗,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並在全國開設非通用語專業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