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蜥

雪山草蜥

雪山草蜥體軀幹長,為台灣產草蜥屬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與身體比例卻為台灣產草蜥屬蜥蜴中最短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山草蜥
  • 二名法: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爬行綱 Reptilia
  • :有鱗目 Squamata
  • 亞目:蜥蜴亞目 Lacertilia
  • :蜥蜴科 Lacertidae
  • :草蜥屬 Takydromus
  • :雪山草蜥 T. hsuehshanensis
形態特徵,生態習性,棲地分布,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雪山草蜥外型比台產之同屬蜥蜴都粗壯,體軀幹最長可達6.8公分左右,長最大約達體軀幹長2倍左右,體軀幹長雖為台灣產草蜥屬蜥蜴中最大者,但尾巴與身體比例卻為台灣產草蜥屬蜥蜴中最短者,舌頭有明顯分叉,腹面為白色,體色以褐色為主。
雪山草蜥雪山草蜥

生態習性

雪山草蜥為日行性爬蟲,主食昆蟲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喜於高海拔碎石坡或灌叢間雜之裸露地面活動,一旦受驚嚇即躲入碎石堆縫隙或灌叢內。每次可產約2-6枚蛋,孵化期約31天。
雪山草蜥雪山草蜥
雪山草蜥為台灣特有種,亦為台灣最大形的蜥蜴,分布於海拔1800-3500公尺的高山地區,棲息於高山箭竹草原或碎石坡,另在人工開闢的林道兩側亦經常出沒,白天活動,捕食昆蟲為主,晨間常在石頭上曬太陽。

棲地分布

雪山草蜥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3000公尺之台灣中部偏北之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等海拔1800-3500公尺高山的山林地區與箭竹林、草原與碎石坡,亦見於人工林道兩側,本種為台灣特有種,數量稀少。
雪山草蜥雪山草蜥
已知已在小雪山、南湖大山、大禹嶺、合歡山、奇萊山及八通關等地發現。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