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門底

雙門底,廣州市舊地名。雙門底曾處於老廣州城的中軸線,市井繁華,商賈雲集,被稱為“嶺南第一街”。“雙門底”的名字幾次更迭,從永清路,到永漢路,上世紀60年代正式叫做北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門底
  • 外文名:shuang men di
  • 地點:廣州市
  • 宋開寶四年:宋滅南漢
  •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
來源故事,歷史沿革,

來源故事

雙門底,廣州市舊地名。
相傳,廣州有個“雙門底賣貓”的故事,說的是晚清時雙門底有個花市,有人在花市上賣古董、字畫,有一次,一個文人正在擺賣自己畫的老虎,誰知一位逛花市的小孩來到檔口前,大叫一聲:“嘩,這么大的貓!”一時引得全場大笑。從此,廣州市井中人用“雙門底賣貓”一語代替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俗語。雙門底在何處?就是今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一帶。雙門底的來歷,真是說來話長。

歷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後,秦南海郡尉任囂在今倉邊路以西一帶建任囂城。今認為這是廣州建城之始。趙佗約於公元前204年建南越國(該朝有93年歷史),其王城就在今北京路北段廣東省財政廳門前一帶。三國時,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所遷至番禺(古廣州名),擴大趙佗城,世稱步騭城,其南門在番、禺二山之間,中間為南至海邊的大道,即今北京路中段。吳黃武五年(226),始有廣州的設定。唐天祐三年(906),權傾嶺南的清海節度使劉隱擴大南城,命人鑿低南門兩側的番山、禺山,在南門上建清海軍樓,登樓覽勝,羊城景色可盡收眼底。這幢高樓,正是與“雙門底”之名有關。五代時梁貞明三年(917),劉隱之弟劉岩在嶺南割據稱帝,國號大越,次年改為“大漢”,史稱南漢。劉岩定都廣州城,改名興王府。他再把清海軍樓改建,人稱“雙闕”,並擴寬樓南面兩邊道路,發展商業,路南直達今大南路附近(時為海邊)。
宋開寶四年(971),宋滅南漢後,把廣州城向南拓展至江邊。淳祐四年(1244),把“雙闕”大規模改建,建成樓長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三丈二尺,上為樓,下為兩個並列的大門,俗稱“雙門”,從此今北京路中段一帶有了“雙門底”的名稱。當時廣州城內的商業中心就在雙門底一帶,約以今西湖路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雙門底下街,下街延伸至今文明路口稍南的位置,有城門樓名“大南門”(後來門樓南面位置開馬路,便稱為大南路)。
元、明、清三代,雙門樓皆是羊城的權威報時樓。元延祐三年(1316),廣州冶鑄工匠冼運行等人製作報時器“銅壺滴漏”放於樓上,白天懸掛時辰牌,晚上擊柝打更,百姓稱便。清順治十年(1653),官府把雙門樓改建,命名為“拱北樓”。但其樓的雙門不變,雙門底的商業更為熱鬧,而以賣書坊、古董市、花市最為著名。這裡的壁魚堂、汲古堂等書店和曾宗周朱墨店、劉中山筆店,引得騷人墨客常常駐足。有一年官方考試,作文更以“雙門底賣書坊”為題目,可知書肆之盛。鹹豐七年(1857),英國侵略軍的炮火把拱北樓擊毀。鹹豐十一年,拱北樓修復,同治三年(1864)再重修。直到民國拆城牆築馬路時,拱北樓才被拆掉。清代道光年間起,每到華光神誕時,民間便在雙門底舉辦廟會,設壇誦經,打“保境安民醮”。街上搭起寬敞的篾棚,外塗飾五色花鳥蟲魚,下面以布幔承襯。還張燈結彩,陳列名花珍果、珠玉古玩,又搭彩軒,軒中奏八音,以演戲為壓軸。紅男綠女於輝煌燈光下摩肩接踵,流連忘返。清代時,今北京路地段由北至南依次為宣南街、雙門底、雄鎮直街、永清街。雙門底的花市除夕擺在藩署前也越來越旺,終於形成廣州人除夕行花街的習俗。清代《南海縣誌》說:“花市在藩署前(按即雙門底),燈月交輝,花香襲人”。張心泰《粵游小記》說:“每屆年暮,廣州城內雙門底,賣吊鎮花與水仙花成市,如雲如霞,大家小戶售供座幾,以娛歲華。”
民國初期,廣州城商業大發展,城牆已令交通不便,故有拆城之議。1913年,廣東省政府設工務司策劃拆廣州城牆築馬路。1918年10月,廣東省政府在育賢坊禺山關帝廟成立廣州市政公所,並任楊永泰為督辦,主理拆城築路之事。適逢永清街失火,市政公所乘勢拆掉城門,接著拆拱北樓,築起長137米的馬路。
至1920年,由雙門底至永清街的馬路完工,因清朝已被推翻,便反“永清”之意為“永漢”,故定名為永漢路。後來永漢路向北擴展至今財廳前,全長1252米。社會上流傳永漢路在20世紀20年代曾一度改名“漢民路”,為的是紀念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其實,這是1936年五六月間的事。因為當時主粵的陳濟棠與胡漢民的關係特別密切,胡漢民1936年5月去世後,陳濟棠才把永漢路改名漢民路。1945年,漢民路又復名永漢路。關於這次復名,社會上也流傳著一種說法,說當時主政廣東的楊永泰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只有已故的歷史人物才可享此殊榮。楊永泰就將漢民路復名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嵌入了這兩個路名之中。
永漢路(今北京路)永漢路(今北京路)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當權者認為“永漢”一名不合時宜,遂把這條路改名為“北京路”,沿用至今。20世紀90年代起,北京路商業步行街揚名海內外。數年前,步行街中特辟展示歷朝道路遺蹟、拱北樓道遺蹟的景點,使北京路的歷史文化淵源更廣為人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