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盛鎮

雙盛鎮

雙盛鎮舊呼“雙土地”,中國四川什邡市治北6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4°09',北緯31°10'。海拔545.598米,呈西北向東南走勢,平均海拔507米。鎮域東連禾豐,南接皂角,西南和馬祖鎮接壤,西北同靈傑毗鄰,東北與綿竹市玉泉、新市鎮隔江相望。幅員面積28.2144平方公里,轄6個村(白魚河村、亭江村、青龍村、萬緣村、東林村、涌麟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盛鎮
  • 行政區類別:鎮(鄉級)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德陽·什邡
  • 下轄地區:白魚河村 亭江村 東林村 萬緣村 涌麟村 青龍村
  • 政府駐地:什綿路與106省道交口處
  • 電話區號:0838
  • 郵政區碼:6185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
  • 面積:23km2
  • 人口:約2.3萬人
  • 方言:四川方言
  • 車牌代碼:川F
  • 東經:104°09'
  • 北緯:31°10'
  • 人口密度:1000人/km2
  • 行政代碼:510682107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工業,農業,招商引資,文化、教育,交通、電力,農業發展,三產發展,

簡介

雙盛系石亭江沖積性平壩地貌,年均氣溫15.23℃,氣候溫和。年均降水量944.6毫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以白魚河、氂牛堰為代表的大小自然泉堰88條,人民渠和4條支渠縱橫境內,水資源豐富,能充分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需要。
雙盛鎮雙盛鎮
農業主產有水稻、小麥、大麥、玉米、紅苕、曬、油菜、花生、地瓜、西瓜和各類蔬菜等。曬菸質地細膩,色澤紅潤,口味純正,品質上好,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貢菸”已享譽全川。
境內有先秦、明、清時期建造的洛通橋,皇莊東嶽廟,洪山寺,觀音堂,三觀堂,萬緣庵和雙麟橋,給雙盛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積沉。
雙盛鎮新政府

歷史沿革

雙盛的歷史,可追溯至殷周時期,石亭江流域狹長地帶中的雙盛,已有相當的氐、羌人部落於此聚居,繁衍,生息。秦蜀太守李冰“通山導洛”,橫貫雙盛的白魚河形成,先人乃以故始建洛通橋,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建成石板橋。乾隆五十一年(1786)白魚河建廊橋,改善了什綿古道的功能,為雙盛場的孕育奠定了基礎。
雙盛鎮雙盛鎮
道光十年(1830)設雙盛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雙盛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置雙盛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新市與雙盛合併,置新盛鄉。
民國三十二年(1943)新市析出,復稱雙盛鄉。
1950年,雙盛場置第二區公署。
1951年成立雙盛鄉人民政府。
1958年實行政社合一,改雙盛鄉為雙盛人民公社。
1984年中央要求黨政、政社分開又復雙盛鄉。
1989年3月置雙盛鎮。

行政區劃

510682107001 121 場鎮社區
510682107201 122 白魚河村
510682107202 220 亭江村
510682107203 122 青龍村
510682107204 220 萬緣村
510682107205 220 東林村
510682107206 220 涌麟村

經濟

工業

雙盛鎮鎮村企業蓬勃發展,全鎮共人 個體私營企業111個,總產值6.0億元,其中工業生產以全鎮的磷酸鹽產品為優勢,組成了以三磷化工 、躍成化工廠、聚鑫磷酸鹽廠等一大批私營企業,年產磷酸鹽產品50多萬噸,是什邡市的化工生產基地。
所產的產品質優,面向市場,暢銷全國還有金河磷礦,川磷集團為主的省、市工業企業4家,產值上億元的有兩家,市級以上工業產值近3億元。鎮內可供利用的河灘地3000餘畝,水、電、氣、設施齊備,公路暢通,離兩路口火車站僅5公里。
雙盛境內工業發展較快,至2000年,有企業331個,其中市或市屬以上企業18個,鎮辦集體企業5個,私營企業52個,個體企業256個。鄉鎮企業總產值5.05億元,稅利總額604萬元,主要產品有建材、化工、針織、服裝、食品等。隨著工農業的穩步發展,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鎮財政稅收得以較快增長,2000年,財政收入535萬元,促進了經濟、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雙盛鎮雙盛鎮

農業

雙盛鎮實現社會總產值62270萬元,農業總產值11724萬元,農業增加值達6912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5623噸,在我鎮積極推廣水稻旱育拋秧和雜糯周邊立體栽培新技術,推廣面達60%以上,小麥良種推廣面達95%;油菜良種推廣面達100%;葉菸地膜覆蓋面達100%,全年蔬菜生產達到3500畝;小家禽出欄54.3萬隻,生豬出欄5.2萬頭;產成魚375噸,其中稻田養魚3000畝;種植水果389畝,產米55.3萬公斤。
葉菸葉菸
農禽業農禽業
特色農業初見成效。在畜牧粘生產方面,積極鼓勵孵抱育雛,養鴨大戶擴大經營規模,新發展養鴿大戶4戶,奶牛養殖1戶,全鎮畜牧粘產值占農業產業總產值比重增加,在農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種植業方面,家經作物面積比重逐年增大,大力發展大棚蔬菜,訂單農業,全鎮發展大棚蔬菜216畝,與香港綠色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簽訂150畝訂單農業,種植優質沙梨18畝。
雙盛主產:水稻、小麥、大玫、玉米、紅薯、油菜、曬菸、花生、地瓜、西瓜、蔬菜等,是國家糧食自給工程紅岩灌區項目之一,曬菸品質上好,質地細膩,色澤紅潤,口味純正,至光緒23年,已建有名的貢菸產地。 農田水利設施完善,小源屬自流灌溉,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支流(人民渠)貫穿全鎮。對水利設施進行了局部的改善,新修“U”型渠長8.4km,完成了24#米三面光渠工程改造。
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全年完成機耕作業38000畝,機電排灌221m3,受益面積3萬餘畝;機動噴霧防治病蟲害36000畝,農副產品加工2362萬公斤,機械化脫泣710萬kg。 農民安居樂業。新農村建設蓬勃興起,完成了市級試點三堂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鎮級試點的湧泉村,農科村新農村建設規劃,至2000年底新村建設農戶建房37戶。

招商引資

雙盛鎮境內有大量的國有、集體化工企業存至資產和存量土地,我鎮將以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優質的服務,歡迎投資商前來洽談,可以採取獨資、合資、兼併、收購、入股、租賃、來料加工等方式進行合作。 雙盛鎮一直堅持“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方針,不斷加快開放步伐。一批國內外客商紛紛在雙盛境內投資建廠,民營企業發展迅猛。 對內開放同時並舉,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投其所好,對其負責的原則,堅持以誠相街,恪守信譽,最大程度加大招商引資、經濟協作的力度。
今後的雙盛招商引資工作將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竭力實施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跟蹤,落實制度,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引資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建立重點外商投資企業領導聯繫制度,繼續做好招商引資的前期服務工作。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境內有國小3所(雙盛中心國小、青岡國小、亭江國小),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299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青壯年非文盲率96.3%。文化精神生活呈多樣性趨勢發展,除傳統的龍燈、獅燈、川劇座唱外,書法、美術、攝影、卡拉OK發展較快。電視機擁有率達95%,安裝有線電視275戶。小城鎮有衛生院1個,個體診所5個,農村醫療診所17個,能方便、快捷地滿足民眾常見病的治療。全民強身健體意識增強,除青少年的必修體育課外,太極拳在雙盛興起,標誌著全民體育進入新的層次。
雙盛鎮雙盛鎮

交通、電力

交通、電力、通訊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105(成都至青川)、106(彭州至雙盛)省道、“雙禾”3條公路縱橫交匯於小城鎮,村村可通汽車。電能源充足,年供電量700萬千瓦·小時,鄉民全部用上電照明。固定電話裝機容量2千門,已裝固定電話3575部,行動電話基站2座。
雙盛鎮雙盛鎮
解放50餘年,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以來,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1997年,全鎮成建制進入小康。1999年,土地租賃承包期延長30年不變的政策,使農村經營體制更趨完善,農民加大了對土地的綜合投入,科學種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促進了農業的全面發展,2007年,農民人均占有糧食651公斤,純收入4438元。

農業發展

試驗田
穩糧增產是雙盛鎮堅持多年的發展思路。雙盛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多年來該鎮一直致力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不斷探索新路子。雙盛鎮特別是在農技推廣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品種改良、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推廣,很多項目試驗所取得的成果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並在全省範圍內推廣。2000年來該鎮又在生態農業方面大做文章,積極發展農村生態觀產業,成為雙盛鎮一個亮點,吸引了各地客人前來參觀考察。雙盛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在抓好工業的同時,雙盛鎮一直致力於穩糧增產促農增收。在花卉苗木、食用菌種植、蔬菜、經果林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雙盛鎮不斷在促農增收方面積極探索新路子。2000年雙盛鎮從沿海地區學習經驗,經過自己摸索,在雙盛開始的“稻鴨共作”試驗經過幾年時間的試驗示範,經驗成熟,現已全面推廣,2008年該鎮進行“稻鴨共作”的面積已達4000餘畝,僅此項就給全鎮村民帶來人均30餘元的收入增加。2007年,雙盛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280元,這與雙盛鎮在農業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稻鴨共作”技術也已推廣到雙盛鎮境內,在農業方面,雙盛鎮是互為借鑑互相促進。
雙盛鎮雙盛鎮

三產發展

養花業
工業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三產的發展。2000年來,隨著雙盛鎮城鄉一體化的積極推進,該鎮結合農房改造積極推進集鎮建設,先後鼓勵100餘戶農民在集鎮修建了各種款式的樓房,集鎮配套設施齊全,功能日臻完善,集鎮經濟活躍,商貿繁榮,集鎮特色突出。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依託中日友誼林、劍南春森林公園,該鎮觀光農業、生態旅遊健康發展,雙盛鎮境內環境生態日漸最佳化,現已成為休閒、度假勝地。同時,該鎮積極致力於文化發展,龍燈獅燈、秧歌、川劇座唱等各種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極大提升了新市魅力。
雙盛鎮的集鎮建設方面較為滯後一點,但雙盛鎮也積極展開集鎮建設,改善交通、農房建設,同時大力發展商貿經濟,2000年來集貿經濟不斷繁榮。雙盛鎮強大的工業支撐帶動三產發展,僅該鎮境內的企業就吸納了雙盛鎮3000餘人就地務工,同時還有1000餘名村民外出經商,雙盛鎮8000多戶就有近5000人的勞務輸出,極大促進了三產發展。同時,雙盛傳統的川劇座唱、龍獅燈表演、太極拳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也大大活躍了該鎮的文化生活,經濟文化齊頭並進。
由於雙盛鎮將工業作為鎮域發展的主要抓手,所以在未來發展思路上也是不謀而合,那就是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積極服好務,幫助境內企業從小做大,積極招商引資,形成人人都是招商環境的氛圍。同時,雙盛鎮在環境治理、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有著共同的思考和構想。雙盛鎮在企業引進方面都將無污染作為入駐的首要條件,將發展精細化工、無粉塵無煙霧、廢水等化工企業作為集中區企業發展目標,積極吸納配套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同時,積極致力於對環境的整治,探索環保新路子,積極從國外引進新技術,積極尋求將磷化工廢棄物轉化為新型工業源的新技術。雙方形成共識,治理環境不是某一方的責任,而是要互相配合,互相學習,共同探索打破制約化工發展瓶頸的路子,將兩岸的磷化工做大做精做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