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江社區(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雙江鎮下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江社區是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雙江鎮的一個社區,地處雙江鎮北面,距雙江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東面鄰東關鄉大橋,南面鄰練江,西面鄰土官村委會,北面鄰猊江,轄六個居民小組。整個社區國土面積3.26平方公理,海拔1580米,年平均氣溫16.2℃,適合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江社區
  • 所屬地區: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雙江鎮
  • 面積:3.26平方公理
  • 海拔:1580米
鄉村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村務公開,存在問題,

鄉村概況

雙江社區,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 國土面積3.26平方公里,海拔1538.00米,年平均戒姜兵項氣溫17.80℃,年降水量91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53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22畝;有林地630.0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02戶,有鄉村人口4091人,其中農業人口2587人,勞動力25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0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07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68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35.00畝(其中:田453.00畝剃少符,地82.00畝),人均耕地0.22畝,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6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279.2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140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402戶通電,有140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0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5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2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5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臭拳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02戶,共鄉村人口4091人,其中男性1910人,女性2181人。其中農業人口2587人,勞動力2580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9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2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070.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3.00萬元,畜牧業收入441.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930頭,肉牛105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3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134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681.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6人 ,在省內務工243人,到省外務工2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9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籃辯舉,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99.96萬元,有固定資產3569.7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26.2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難於尋找新的集體經濟成長點,集體經濟成長緩慢。 2、社區內失臘葛您地農民就業門路不寬,居民收入低。 3、國企白阿和章改革,下崗人員增多,就業渠道不寬,管理成本增大,難於管理失業人員及生活小區。 4、社區所轄老城區管理難度大,無資金和民間資本記協騙投入進行舊城改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充分利用特有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存量土地,增加閒置土地附加值,以地生財、以財建市,加快城市化進程。引導、鼓勵居民大力發展個私經濟,推動商貿、運輸、飲食、建築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整合人力資源,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拓寬就業渠道,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而奮鬥。 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二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5000元。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難於尋找新的集體經濟成長點,集體經濟成長緩慢。 2、社區內失地農民就業門路不寬,居民收入低。 3、國企改革,下崗人員增多,就業渠道不寬,管理成本增大,難於管理失業人員及生活小區。 4、社區所轄老城區管理難度大,無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入進行舊城改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充分利用特有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存量土地,增加閒置土地附加值,以地生財、以財建市,加快城市化進程。引導、鼓勵居民大力發展個私經濟,推動商貿、運輸、飲食、建築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整合人力資源,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拓寬就業渠道,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而奮鬥。 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二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5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