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對峙

雙城對峙

“雙城對峙”是延邊八景之六,位於琿春市郊,有“雙城對峙一水寒,兩岸青山帶硝煙,曾經旌旗漫天雪,不見兒郎凱歌還”之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城對峙
  • 位置:琿春市郊
  • 地理坐標:42°56'41.91"北;130°30'21.53"東
  • 雙城:琿春薩其城、琿春乾溝子山城
  • 其他信息延邊八景之六
歷史,自然資源,氣候環境,雙城對峙,

歷史

琿春系滿語譯音,有“漢汊”、“河漢”之意,後引申為“邊地”、“邊陲”之意。
據《明史》記載,原稱“渾蠢”,其語源於女真語,即“邊陬”“近邊”之意。“琿春”為“渾蠢”的轉音。明代稱此地為“琿春衛”,一向被視為邊寨重地。 此地早在周秦為肅慎地,漢、晉為北沃沮,北魏時期屬勿吉地,隋至唐初為拂捏靺鞨之南境,白山部之東境,後屬渤海南京南海府,江為博羅滿達勒部。金代為完顏部肇基王業之地,後屬上京海蘭路,元屬開元路,明代於此地設定琿春衛,明末為滿族舒穆祿氏所據。清順治十年(1653年)此地為寧古塔昂邦章京統轄地,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設琿春協領,這是有資料可查的琿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現。
琿春協領下設卡倫(哨所)15處,隸屬於寧古塔副都統。次年始建協領衙門於渾蠢水(即琿春河)之北,並開始建城。雍正七年(1729年)隸屬寧古塔副都統,同治九年(1870年)屬吉林將軍,光緒七年(1881年)撤銷協領,改設琿春副都統,延吉全境歸琿春副都統管轄,光緒十五年(1889年)改為琿春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兼署延吉廳理事同知。宣統元年(1909年)改琿春副都統為東南路兵備道,移駐延吉。宣統二年(1910年)設定琿春廳,隸屬東南路道。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改琿春廳為琿春縣,三年(1914年)六月民國政府重更道制,東南路道改為延吉道,琿春縣為延吉道所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琿春縣直隸吉林省,為二等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改東北為九省,琿春縣為松江省所轄,1949年劃歸吉林省所轄。

自然資源

琿春市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有琿春、春化、敬信等幾個沉煤盆地,煤炭探明儲量7.78億噸,遠景儲量12億噸以上,是吉林省最大的煤田。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6.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5,128萬立方米。全市境內共有大小河流52條,水資源總量20.5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2,770立方米。全市土特產資源1,000多種,盛產人參、鹿茸、蜂蜜、哈什螞等名貴滋補藥材和松茸、木耳等土特產品。
雙城對峙

氣候環境

琿春市氣候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5.65℃,平均降水量617.9毫米,無霜期140—160天,由於靠近日本海,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熱,8月份平均氣溫21.2℃,是盛夏避暑之勝地。 琿春市幅員面積5,14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25.8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5萬人,朝鮮族占42.8%,漢族占47.6%,滿族占9.3%,其它民族占0.3%。

雙城對峙

位於琿春市郊區,由乾溝子山城和薩其城組成了恢弘的雙城對峙歷史景觀。一、琿春乾溝子山城
雙城對峙
地理坐標: 42°56'41.91"北;130°30'21.53"東
金代城市遺址,位於琿春市哈達門鄉東紅屯西1公里的乾勾子溝口東北山上,西南距琿春市25公里。
金代城址,位於琿春市哈達門鄉東紅屯西1公里的乾勾子溝口東北山上。西南距縣城25公里。山城南1公里為琿春河。 山城依險峻的山勢而築,方位北偏西80度,平面呈不規則形。東、西、北3面城牆較直,南牆弧曲,周長約2500米。垣多土築,部分為土石混築。南牆和北牆較低,東、西牆較高,最高處達6一7米。山城有門址兩處,一處設在南牆的東北段,一處設在西牆與北牆的折彎處,即山谷的溝口,並築有瓮城。城牆共有8處馬面和4處角樓。這類建築有的以石壘築,有的用土夯築,集中設在東、西城牆上。東北角與西南角有角樓遺蹟,登臨此處,可俯瞰城內外。
城內多為漫坡,分布有數十處居住址。居住址一般為邊長5一8米的方形圍牆,或圓形淺凹坑,居住址內散存著少量泥質陶片。在距西南角樓址東北200米處的緩坡上,可以見到一處邊長40米的小城,城內有東西向5排房址。《琿春古城考》載:“城內市街房舍,遺蹟宛然,有礎石二十七,觀其形制,建築之宏,可以想見”。 城內出土許多珍貴文物。《琿春古城考》載:在於溝子山城曾“發見鉤戟二具,鏽蝕過半”。“居民掘地,曾得銅鏡一”。關於銅鏡尺寸、紋樣,《琿春縣誌》有詳盡的描述:銅鏡“徑五寸許,柄長三寸許,鏡背有樹一,彎形。有一人(似圖本中神像,頭頂有圓光)坐樹下,一人扶傘(儀仗屬之傘形未支開),有飛鶴一龜一向之坐樹之上。有日月懸空,均隆起,鏡面平滑無文字”。 與金代的仙人故事鏡相同。城內還出土過“熙寧重寶”銅錢、擂石,以及各式鐵鏃、鐵鍋、車轄、帶字石塊、瓦片等。
雙城對峙
二、琿春薩其城
地理坐標: 42°49'2.72"北;130°31'18.09"東
渤海郡遺址,亦稱沙齊城、八連城。位於琿春盆地東北部。西距琿春市楊泡鄉楊木林子村1.5公里。
山城修築在1個周長約21公里、海拔493米的山峰南端。其南1公里處有琿春河支流自東向西流過。山城北與中蘇邊界的煙筒砬子山相望。 城垣依起伏的山勢而築,城的形狀不規則。城垣石築,高約2一3米不等。牆內側有寬2一5米、深1米左右的壕溝。城周長約7000米。城西南角和東端各有一瞭望。台,兩處瞭望台都是利用突懸外伸百餘米的山峰修建而成。西南角望台,高約3米,直徑30米,周圍繞以石牆。登臨此處,琿春盆地盡收眼底。東端望台的形制與西端望台基本相同。
山城有5處門址,即一南門、一西南門、一東門、二西北門。門址均寬8米。西北兩處門址分別設在山溝口兩側,相隔約20米。溝口中間築一條東西長70米、高10米的石牆,橫堵溝口,以加強防禦。西南門設在西南角望台附近的險要處。南門修於西南門的東側,兩者相距500米左右。東門址開於東望台的北部。 城內可分為東和東南兩個溝岔,東溝長,東南溝短。從城西北門進入城後,逆東溝而上,可到達東門;沿東南溝而行,可到達南門。
這些都反映出這裡古代城市都是依靠山型、山勢來修築,來增強城市的防禦性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