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腸桿菌感染

集聚腸桿菌即成團泛菌是一群符合腸桿菌定義的產類胡蘿蔔素的黃色菌群。最早是從植物、種子、水果等中分離,此後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獲得此菌群。這些菌株曾被劃分為13屬27種,有先後幾十種名詞用來描述此菌群,最多時達到56個名稱。如植物病理學家所熟知的草生歐文菌,而醫學工作者所熟知的名稱為成團腸桿菌(或稱聚團腸桿菌),它在醫學、農業及遺傳學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infection
  • 多發群體: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常見病因:成團泛菌
  • 常見症狀:畏寒,寒戰,高熱,伴頭昏,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慾減退,嘔吐,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成團泛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周生鞭毛;菌落圓形,黃色,邊緣整齊,低凸,光滑;生化反應特性為氧化酶陰性接觸菌陽性,VP及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吲哚試驗陰性,葡萄糖發酵產酸不產氣,β半乳糖苷酶陽性,鳥氨酸脫羧酶陰性,精氨酸雙水解酶陰性,賴氨酸脫羧酶陰性;從果糖、肌醇產酸,從山梨醇產鹼。成團泛菌原稱成團腸桿菌屬腸桿菌科的腸桿菌屬,該菌無論在表型上還是在基因型上都是極具異源性的菌群。

臨床表現

成團泛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分為產氣菌株與不產氣菌株,廣泛存在於植物的花、種子菜、水、土壤中,在正常人腸道、上呼吸道偶可發現本菌。多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機會性感染,如早產兒和新生兒、燒傷多發性創傷、腫瘤患者及套用免疫抑制劑、大劑量激素等患者的感染,亦可因各種插管、手術和輸入被污染的液體而發生感染。可引起肺炎、腹膜炎腦膜炎等多種感染,嚴重者可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成團泛菌敗血症。其餘的入侵途徑包括呼吸道、腸道、泌尿道、腹腔、手術創面及新生兒臍帶等,由於患者多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病情往往較重,常急性起病,表現為畏寒、寒戰、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熱型以弛張熱或不規則熱為多見,若感染嚴重也可呈稽留熱,體溫可達40℃以上同時伴頭昏、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慾減退、嘔吐、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可出現煩躁、興奮、譫妄,可有肝脾腫大,嚴重的可發生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以及肺、腦、腎等部位的繼發性感染,或發生遷徙性膿腫;也可發生L型細菌感染等混合感染,從而使病情複雜化。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多數患者血中可培養鑑定出成團泛菌。患者的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分類均明顯升高,部分機體反應差或接受化療的患者白細胞總數可不升高或者降低,但嗜中性粒細胞分類一般升高。由於成團泛菌與傷寒桿菌“O”有交叉抗原性,部分患者的血清傷寒凝集試驗可為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肺部感染時X線胸片可見異常發現。

診斷

根據各系統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可判斷感染髮生的部位,細菌培養到成團泛菌為確診依據,應注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臨床表現可不典型。輸液反應患者的成團泛菌感染應注意與其他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相鑑別,確診需培養或塗片檢測到成團泛菌。

治療

對於輸液引起的敗血症首先要去除感染源;其次要儘早套用有效的抗菌藥物。由於不同菌株之間對各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差異較大,抗菌藥物的選用應儘量根據藥物敏感性試驗的結果。一般來說,氟喹諾酮、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藥物對該菌仍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對於輕或中度感染,可選用哌拉西林、頭孢他啶、環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藥物;對於重度感染或敗血症,應選用頭孢他啶、頭孢哌酮、亞胺培南、β-內醯胺類+β-內醯胺酶抑制劑聯合環丙沙星或氨基糖苷類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