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是當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詩人。他一生中總共出版了三十九部詩集,主要有《淚城》、《全是愛》、《信鴿》、《裙兜里的蘋果》、《維納斯之手》、《窮畫家到世間》、《媽媽》、《鑄鐘》、《皮卡迪利的傘》、《避瘟柱》、《身為詩人》等。除了詩歌創作,塞弗爾特還譯過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的作品,創作出版過《極樂園上空的星星》、《手與火焰》、《世間萬般美》(1983)等文集。塞弗爾特於1996年獲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1984年,因展現出“人類不屈不撓的解放形象”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 外文名:Jaroslav Seifert
  • 國籍:捷克
  • 出生日期:1901年9月23日
  • 逝世日期:1986年
  • 職業:文學 詩人
  • 主要成就:198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品:《淚城》、《全是愛》 、 《無線電波》、《信鴿》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寫作特點,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1901年9月23日生於布拉格日什科夫區一個工人家庭。中學還未畢業,塞弗爾特就步入社會,投身於新聞工作和文學創作活動。先在《紅色權利報》任職,後到布爾諾的《平等報》任編輯,並為《人民權利》 、《六月》 、 《樹幹》等報刊撰稿。除詩歌外,他還撰寫了有關文學、戲劇、電影和美術的評論文章及小品雜文。當時,捷克人民正處於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鬥爭的動盪年代,塞弗爾特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積極投身革命,並參加了共產黨。
1921年,第一部詩集《淚城》問世。該詩集與捷克老一輩無產階級詩人的作品風格迥異,它並不著力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猛烈抨擊和控訴,而主要表達了詩人對人民深切的同情和熱愛,謳歌光明美好的未來,記錄了詩人內心的激情及對詩的理解和追求,溫情甚於憤怒,如《最恭順的詩》。
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
由於受西歐哲學思想和各種文藝流派的影響,塞弗爾特成了當時捷克最有影響的現代派文學團體“旋覆花社”的主將,他退出了共產黨,在創作思想和創作實踐上接受了純詩主義、超現實主義,明顯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傾向,主張詩人要離開社會鬥爭的漩渦,去追求“純粹的詩”,宣揚詩的“自我表現”的魅力,甚至曾一度宣稱“詩即遊戲”。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詩集《全是愛》 (1923)、 《無線電波》 (1925)、 《信鴿》 (1929)等。
塞弗爾特進入創作的成熟期,先後發表了《裙兜里的蘋果》 (1933)和《維納斯之手》 (1936)兩部詩集。儘管這些詩中還殘存著懷疑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痕跡,但是詩人已不甘心於孤獨和囿於“自我”,而是在自己心中重新燃起了對童年和對故鄉的美好感情。一九三六年後,由於納粹德國的威脅和《慕尼黑協定》的簽訂,詩人的祖國處於危難之中,這大大地激發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熱情。他成功地創作了《別了,春天》(1937)、《把燈熄掉》(1938)、《鮑日娜·聶姆曹娃的扇子》(1940)、 《身披霞光》 (1940)和 《石橋》 (1944)等詩集。其中《祖國之歌》被認為是塞弗爾特最優秀的愛國主義詩篇。其他幾部詩集也都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對捷克民族文化傳統的熱情謳歌和讚頌,唱出了當時人民的共同心愿,同時也起到了教育和動員人民起來抗爭的良好作用。一九四五年,詩人的祖國獲得解放。在國家總工會機關報《勞動報》任編輯,主編文學月刊《花束》,並繼續從事詩歌創作,先後出版了詩集《泥盔》 (1945)和 《浪跡江湖的窮畫家》 (1949)。其中《泥盔》是他愛國主義抒情詩集中最好的一部。在這一詩集中,詩人熱情地謳歌了英勇的人民,歡慶祖國的解放。從一九四九年起,塞弗爾特成為專業詩人。
《勞動報》《勞動報》
在五十年代,詩人發表了《維克托爾卡之歌》 (1950)、 《母親》 (1954)和《少年與星星》 (1956)等詩集。其中《維克托爾卡之歌》是根據捷克著名作家聶姆曹娃的代表作《外祖母》中的一個姑娘的悲慘命運寫成的。作品對當時不合理的社會現實提出了控訴。
自五十年代後期起,塞弗爾特憑著自己的藝術良知竭力反對當時存在於國內文壇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死水一潭的局面。他還曾帶頭批評當局的文藝政策和個人崇拜,因而受到公開批判,導致多年中斷創作。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他才重返詩壇,此後相繼出版了《島上音樂會》 (1965)、 《哈雷彗星》 (1967)、《鑄鐘》 (1967)、《皮卡迪利的傘》(1978)、 《避瘟柱》 (1981)、 《身為詩人》 (1981)等詩集。這些抒情詩和敘事詩,既有對青少年時代的回憶,對親友的懷念及對祖國和首都布拉格的讚美,也有對愛情的歌頌和對女性的戀慕,還有對人生的回顧和對死亡的想像。這些後期創作的作品,融匯了詩人飽經人世滄桑後的深沉思考、對人生真諦的內心感受和對詩人使命的真誠認識。詩風趨於平穩,語言更加明晰,平易中還帶有一點幽默。這些詩集中的《春天的眩泯》、 《壁毯之歌》 、 《皮卡迪利的傘》和《鬼怪的嚎叫》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諾貝爾文學諾貝爾文學
塞弗爾特從事文學創作六十餘年,共有三十部詩集,以及散文集《伊甸園上空的星星》 (1929)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1982)等。還翻譯過俄國詩人勃洛克和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等人的作品。塞弗爾特是一位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真誠的詩人,把報效祖國人民、忠於藝術良知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正如瑞典學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中所說,“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代表作品

一生中總共出版了三十九部詩集,主要有:
⒈《淚城》(1921)
⒍《窮畫家到世間》(1949)
⒒《身為詩人》(1983)
⒉《全是愛》(1923)
⒎《媽媽》(1954)
⒓《極樂園上空的星星》(1929)
⒊《信鴿》(1929)
⒏《鑄鐘》(1967)
⒔《手與火焰》(1943)
⒋《裙兜里的蘋果》(1933)
⒐《皮卡迪利的傘》(1979)
⒕《世間萬般美》(1983)
⒌《維納斯之手 》(1936)
⒑《避瘟柱》(1981)

寫作特點

塞弗爾特的作品樸實無華,許多作品,如《世界如此多嬌》、《布拉格紀念碑》等都充滿強烈的愛國熱忱。他的作品風格樸素,不少詩作取材於民歌,因而膾炙人口,在人民大眾中廣為流傳。他的作品反映人民民眾的生活和願望,因而即使一個沒有文學修養的人也能讀懂。他的詩以傳統形式為主,也寫自由體詩。語言優美動人,令人耳目一新。
《裙兜里的蘋果》《裙兜里的蘋果》
塞弗爾特的詩作繼承和發展了二十年代捷克進步詩雕的傳統,表現了捷克人民為爭取祖國獨立、民族解放,為爭取社會主義美好未來和新的人道主義原則而鬥爭的時代精神。同時在創作藝術上他又勇於探索、勤於耕耘,大膽地從西方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地去發掘表達對大自然和蔑視死亡的一切讚美的準確言辭,從而使捷克詩歌具有新的風格和更富於生命力。塞弗爾特的詩作質樸無華而又具有魅力,因而博得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喜愛。

主要成就

為了表彰詩人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和對捷克詩歌所作出的貢獻,1966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曾授於他“民族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81年,詩人八十壽辰之際,共和國總統古斯塔夫·胡薩克給他發去一了賀信。在布拉格民族大街詩人聚會的酒店裡,人們還為塞弗爾特舉辦了盛況空前的新詩朗誦會。
他的作品曾兩度獲得捷克斯洛伐克的“克利門·哥特瓦爾德”國家獎。瑞典文學院的正式公報讚揚他的詩“獨具風格、立意新穎。語言生動,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