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孵卵的鴯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雄性孵卵的鴯鶓
  • 外文名:Male EMU eggs

鴯鶓僅分布於澳大利亞,也叫澳洲鴕鳥。它的頭部較小,耳周圍至喉部裸露無羽,呈淡藍色。軀幹、翼被覆纖細的粗髮狀羽毛,呈灰褐色。體羽因缺乏羽鉤呈蓬鬆狀。嘴短而強。腿粗壯,跗跖部很長,腳上具三趾,爪短而強。沒有明顯的尾羽。兩翼不發達。
鴯鶓棲息於空曠林區、草原和沙漠地帶。成對或結小群生活。雜食性。其叫聲似“而苗、而苗……”,因此而得名。它營巢於地面上。每年2—3月產卵,每窩產卵7—13枚。卵呈藍綠色,表面具有顆粒狀斑點。卵由雄鳥單獨孵化,孵化期58—61天。
鴯鶓體長139—190厘米,身高180厘米,體重50,000—60,000克。它是世界上身高排在第二位的鳥,僅次於鴕鳥,因此有能力與一個男人直接對視。這是一個雌性個體在求偶期間採取主動的物種,並且雌鳥將撫育後代的責任完全交給了雄鳥來承擔。因為一旦雌鳥選錯了撫育它的後代的對象——雄鳥,將是它的巨大損失。所以雌鳥的行為必須確保它不會做出任何錯誤的判斷!
儘管鴯鶓在澳大利亞的分布十分廣泛,它們仍然被認為主要是棲息在澳大利亞東部有圍籬樹生長的貧瘠地區,在那裡它們聚集成較小的群體活動。這些灌木叢林地是肌肉發達、不擅飛翔的鴯鶓的主要繁殖地之一,它們與眾不同的冬季繁殖期和顛倒了的性別角色,與它們棲息地的惡劣環境和氣候密切相關。雌性鴯鶓通常是兩性中身體較重的一個,可以達到35千克。隨著築巢季節的臨近,它身上逐漸顯示出婚羽的顏色,黑色的頸部羽毛襯托出頭部和頸部的一小塊深藍色的裸露皮膚。雄性鴯鶓身體羽毛的顏色不變深,因為它頸部的羽毛比較小,羽毛下面的淡藍色皮膚始終保持顯露狀態。
當雌性鴯鶓準備交配時,它就把雄性鴯鶓召集過來。雌性鴯鶓選好一處離它的築巢點比較近的地方,使自己身體內部的氣囊充足氣體,這樣就使得頸部膨脹、頸部的羽毛豎起來頸部向前彎下去,發出一系列低沉、共鳴的隆隆聲,有點兒像迪吉里杜管(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她的歌聲傳出去以後,很快在聽力所及範圍內的每一隻雄性鴯鶓都受到歌聲的吸引而向它跑來。對於雌性鴯鶓來說,這並不意味著交配活動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它將雄性鴯鶓吸引過來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們彼此之間為了得到它的寵愛進行競爭,然後選出一個最好最具優勢的作為考慮的對象。但是它仍然要對勝利者進行進一步的考驗,看看它是否真正合格。雌性鴯鶓要尋找的是一個豐滿圓胖的配偶,它可能會害羞地蹲坐在那裡,允許雄性鴯鶓騎在它的身上,但是她並未開始與雄性鴯鶓交配。這一動作是雌性鴯鶓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對雄性鴯鶓的體重進行估算。如果雄性鴯鶓的身體大小合乎要求,雌性鴯鶓就會允許它將它那令人驚訝的紅色長陰莖插入自己的體內,使卵受精。
雄性鴯鶓的體重之所以至關重要,是因為它將獨自照顧巢中的卵。雌性鴯鶓一次產下一窩將近10枚深橄欖色的卵,每枚卵大約重580克。產下這么多的卵可能會使它筋疲力盡,因此它需要補充消耗掉的能量儲備。通過讓雄性鴯鶓獨自孵卵,它才能有自己的時間專心於恢復體力。相反,雄性鴯鶓必須堅持臥著長達兩個月之久進行孵卵的工作,保護它們的愛情結晶,保證卵孵化所需要的溫度直到幼鳥破殼而出。這可不是簡單的工作,在有些地方夜間溫度很低,早上太陽升起時會發現雄性鴯鶓的背上都會結霜。為了完成他的工作,雄性鴯鶓必須具有足夠的脂肪儲備,因為他在這段時間裡幾乎很少進食,而當他的幼鳥孵化出來時,他的體重通常會下降10千克。這就是為什麼雌性鴯鶓要選擇豐滿肥胖的雄性鴯鶓作配偶的原因。瘦弱的雄性個體可能不能持續到底,並且也許會為了不使自己餓死而拋棄雌性鴯鶓產下的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