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歌辭

隴頭歌辭

《隴頭歌辭》的曲名本出魏晉樂府,不過這篇的風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漢魏舊辭。這三首詩都反映了北方人民服兵役的艱苦生活和思戀故鄉的感情,格調蒼涼而悲壯。第一首是漂泊者之歌。以隴頭流水起興,“流離”二字語帶雙關,使主觀情感和眼前景物得到統一。第二首寫羈旅行役之苦,突出了一個“寒”字,生動地寫出了其中的種種苦況。第三首是征人的感傷之作,連年征戍在外,生死難料,對於歸家和親人團聚已感到絕望,隴頭的流水聲,正道出了他生還之夢破滅後心中莫大的痛苦。歌辭中雖然沒有正面的景色描寫,但通過詩中闊大的意象,隱約透出北方人民粗獷、悲壯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隴頭歌辭
  • 作品別名:隴頭歌
  • 創作年代:南北朝時期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北朝民歌
  • 作者:北方人民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隴頭歌辭
其一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其二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
其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隴頭歌辭》:《隴頭歌辭》為“梁鼓角橫吹曲”之一。《樂府詩集》載三首,寫遊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②隴頭:隴山頂上,一說隴頭(平涼慶陽的一帶)古代隴山指六盤山甘肅省簡稱為“隴”,這個隴由古代“隴山”而來,因為前人習慣上稱平涼慶陽兩區為隴東。天水為隴右,張掖、武威一帶為隴西,而古代隴西還包括今屬平涼市的莊浪、靜寧兩縣。六盤山處甘肅、陝西、寧夏三省區交界處,主脈在甘肅境內。
古漢語中,“隴”通“壟”。《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乘勢起隴畝之中。”“壟”有墳墓之義。 《禮記·曲禮上》:“適墓不登壟。”《國策·齊策四》:“曾不若 死士之壟也。”於《隴頭歌辭》三首詩來說,“隴”釋作墳墓,極為貼切。
隴頭流水:指發源於隴山的河流、溪水。一說是發源於隴山,向東流的涇河等幾條河水。
③欣城:不詳,我認為指今鎮原縣的“新城”,“新”與“欣”同音。漢代時平涼部分地方,包括今鎮原縣屬北地郡。新城距平涼不遠,距隴山東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發:早晨從欣城出發。
③暮宿隴頭:傍晚住宿在隴山頂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④寒不能語,舌捲入喉:形容六盤山一帶氣候十分嚴寒,凍得舌頭都卷了上去,不能說話;語:說話。
⑤鳴聲幽咽:天寒地凍,隴山下東流的河水結了冰,河流在冰層間嗚嗚咽咽,像人哭泣一樣。背井離鄉的遊子於寒山冰河間聽到這種流水聲,心裡那種思鄉之情,那種因種種原因遭受這種漂流之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難受了。
⑥遙望秦川:遙望:遠眺,即向東遠望;秦川,指陝西省中部。這裡的秦川,指隴山以東廣大地區,不一定指中原或關中地區,“秦川”代指“故鄉”,因為六盤山以西就是“塞外”了,離關內越來越遠,所以說痛斷肝腸。

作品譯文

其一
隴山的流水,流離了山下。想著我孤身一個人,翩然走在空曠的野外。
其二
早上從欣城出發,晚上睡在隴山。凍得說不出話來,舌頭都卷進了喉嚨里。
其三
隴山的流水,也發出嗚咽的鳴聲。遙望著秦川,心肝都要斷絕了。

創作背景

由於南北朝長期處於對峙的局面,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尚、自然環境等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情調與風格。南朝民歌清麗纏綿,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摯純潔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獷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亂不安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風習。
漢唐四朝,前後十朝,長安之名真正是名聲赫赫,以至在唐以後長安成了國都的代稱,李白《金陵》詩說:“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稱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金陵為長安,實即今江蘇南京。長安位居關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勝於天下獨居第一。
關中周圍群山環抱,東有華山、崤山,西有隴山,南有終南山、秦嶺,北有洛水東西的黃龍山、堯山和涇水兩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隴山又稱隴坂、隴坻,在今陝西隴縣西北,為六盤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約一百公里,綿亘於陝西、甘肅二省邊境,山勢陡峭,山路曲折難行,是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分水嶺。古稱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過,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艱危苦寒的隴山頂上,回望富麗繁華的長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見隴水一股向東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種感受真是無可名狀的淒涼和悲壯。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隴坂,往往徘徊瞻顧,悲思湧起。歷代流傳歌詠秦隴的詩篇不下數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樂府民歌的三首《隴頭歌辭》最為有名。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隴頭歌辭》共三首,都是反映北方人民因戰亂漂泊異鄉(一說服兵役)的艱苦生活和思戀故鄉的感情。格調蒼涼悲壯。
先看第一首前兩句是寫景起興,寫隴山卜的清水流到山下。後兩句則寫的是作者看著從山上流下的水想到自己遠離家鄉和親人,隻身一人飄流在曠野,心中不由得充滿了哀傷之情。作者沒有具體地刻畫這種哀傷之情,只是用了一個“念”字,同時把自己孤身一人的形象置於隴頭、流水、曠野的蕭瑟空曠境界中,依靠蕭瑟的自然景物烘托,將所念之情體現出來。可謂惜墨如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首歌辭則竭力渲染了氣候環境的惡劣,藉以襯托出作者的艱難處境和淒涼心情。前兩句是說作者一早就從欣城出發趕了一天的路,晚上宿在隴山上。長途跋涉顯然是很辛苦的。後兩句則誇張描寫天氣的寒冷,天氣冷得舌頭捲入喉中連話也說不出來。四句詩無一句是直接抒情的,但通過描寫嚴寒氣候下的長途跋涉,我們自然能體會到作者的辛苦。在如此嚴酷的自然條件下,艱苦跋涉顯然是迫不得已,因此作者內心必然充滿淒涼與痛苦。表面上說“寒不能語”,實際正是傷心得“不能語”。作者沒有直說,但通過對嚴酷環境的刻畫,我們仍然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痛苦。
第三首的前兩句,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外移到了客觀景物上。”隴頭流水,鳴聲幽咽”,作者離鄉背井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心中哀傷不已,所見所聞,仿佛都是令人傷心的事。流水的嗚聲,作者聽起來像是在幽咽哭泣,這與其說是形容水聲,不如說是作者自己在抒情。”遙望秦川,心肝斷絕,”秦川在陝西中部,顯然那是作者的家鄉。他站在隴山上向自己的家鄉遙望,不覺悲痛欲絕,由此可見這不是一般的行旅之詞,很可能是征夫、僕役或被征服者擄掠的人所作。
《隴頭歌辭》詩中借隴山頭盤旋曲折、山水下瀉不可遏止的生動形象作為起興,比喻孑然一身的處境;又借嗚咽不止的流水聲比喻思鄉思親悲從中來的哭泣聲,為表達這種感情作者用第一人稱而寫,“吾”是死者或死者的飄泊的靈魂的自稱。“念吾一身,飄然曠野。”這是魂靈。“寒不能語,舌卷 入喉。”這是想像的死者的感受。“朝發”“暮宿”,寫人生短暫,轉眼逝去。“遙望秦川,心肝斷絕。”這裡“秦川”應是一個符號,特指“家園”,死者生活過、有自己親人的地方。繪形繪 聲,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此外,“舌卷人喉”四字簡潔含蓄,既形容了寒冷的程 度,又表達了有口難言的苦衷。這種同少而意深、言簡而情長的風格可以留給讀 者更多回味的空間。
這三首詩都是四言四句,篇幅短小,但意蘊卻很豐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善於在特定環境中通過寫景來抒情。將內心情感的悲痛哀傷轉化為外在景物和環境的刻畫,由外在景物和環境來襯托主觀情感的悲傷深重。

名家點評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一任會長蕭滌非先生評論這三首詩時說:“真情實景,最是動人。梁陳以還,隴頭之作甚多,皆不及此。腳酸舌卷,行役之苦,心肝斷絕,思鄉之情,然終不以此。獻欷欲泣,故自爾悲壯。”
陳胤倩評論這首歌辭曰:“奇語!”(《采菽堂古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