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珠

陽明珠,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33年4月出生於國小教師家庭。抗日戰爭中家園遭到日本軍隊轟炸,被迫隨父母過上流亡生活,在6所國小讀過書。1946年考入湘東中學。1952年以優良成績考取武漢大學數學系,對數學產生了終生興趣,專攻“函式論”。1956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協助數學家關肇直等研究“泛函分析”理論與套用,專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962年調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執教兩年,後回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從事研究工作。他潛心於學術研究,致力於科學探索。可時運不佳,被下放到河南搞了兩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到湖北中國科學院幹校勞動3年。1972年方安排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明珠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3年4月
  • 主要成就:《套用泛函分析》
  • 籍貫湖南省醴陵縣
科研成就,所獲榮譽,教育理念,

科研成就

他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克服許多困難,繼續研究數學課題,在“線性積分、微分"、"抽象邊值問題”、“解的構造理論”、“逆問題和求解法”等項目的研究上,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特別是遷移理論研究方面成果突出。遷移理論是研究在大塊物質中,由於特定基本粒子運動所產生的微觀效應綜合所致的某種巨觀遷移現象規律的一種理論,具有多學科、邊緣學科、套用學科的特殊性,當時中國比國外落後20年。70年代,由於中國發展核工業的需要,專家提出了核反應理論中“脈衝子實驗”的理論基礎的數學論證任務,正好他已調來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便開始鑽研這一尖端科技項目。經過數年艱苦的攻關,1975年首先解決了國際遷移理論界21個難題中的1個,後又連續攻克6個重大課題,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他應邀在第七屆國際遷移理論大會上作學術報告,發表了具有新穎性、創造性的科研見解,令國外學者感到震驚和欽佩

所獲榮譽

在科研實踐中,他獲得了豐碩果實。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被聘為美國《數學評論》的評論員。1979年,他提出的“中子遷移的定性理論”獲得國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獎。1981年到國際講壇發表學術報告,被聘為權威刊物《遷移理論與統計物理》的編委。1989年代表亞洲在第十一屆國際遷移理論大會上發表學術評論,後來還出席了第十三屆大會。1982年,他主持的“中子遷移運算元的占優本徵值問題的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2年又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任《套用泛函分析》系列叢書的主編。1995年,作為主席在北京成功地主持了第十四屆國際遷移理論大會,讓世界各國對中國數學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

教育理念

作為一個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他注重在出成果的同時出人才,堅持培養新人,做到雙豐收。80年代初,他提出了“六五培養、七五深造、八五成才”的教書育人規劃,培育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的30多個研究生都學有所長、乾有所成。1995年12月,他又向院黨委和院長建議“必須創造條件留住人才,千方百計培養人才,參與國際人才競爭,面向21世紀的挑戰”。並表示自己雖屆退休,也將盡心盡力為之奮鬥不止。
他的科研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和妻子顧秀蓮1962年結婚,當時他在北京搞科研,妻子在甘肅搞工業,兩地分居,互相勉勵,共同進步。70年代以後,妻子從事領導工作,先後任計委副主任、江蘇省省長、化工部部長。他在科研上屢獲成就,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兩心相印,比翼齊飛,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