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背壺

陶背壺

陶背壺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特有器型,屬於汲水器類。背壺的造型基本是壺形,不同的是壺腹不是圓體,而是一側扁平一側圓鼓,肩下有耳穿,鼓腹下部有喙形或雞冠狀的凸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背壺
  • 館藏地點: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 所屬年代:大汶口文化時期
  • 出土地點:中國
陶背壺,大汶口文化墓中隨葬品,1959年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山東省博物館收藏。這件陶背壺口徑9厘米,高17.5厘米,底徑6、8厘米。泥質灰褐陶,素麵,敞口,圓唇,高頸,斜肩,肩下兩側塑有兩個橋形系耳,壺腹為近半圓形,一面緩平,一面圓鼓,鼓腹一面中部捏塑一個小小的尖狀紐鼻,平底,整體較為矮胖。此壺口沿塗朱,耳、紐處飾朱紅色圓點。
陶背壺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特有器型,屬於汲水器類。背壺的造型基本是壺形,不同的是壺腹不是圓體,而是一側扁平一側圓鼓,肩下有耳穿,鼓腹下部有喙形或雞冠狀的凸紐。目前所見的背壺在造型方面沒有多大區別,只有高矮胖瘦之分。陶質有夾沙紅陶,夾沙灰陶和夾沙黑陶,皆素麵無紋飾。從背壺半圓形壺腹和肩下耳穿的造型安排來分析,應是人們出行時背在身上的水具。
大汶口文化時期,雖然原始農業是當時社會經濟的主要成份,但漁獵業也占相當一部分比重,人們無論從事哪種生產活動,隨身攜帶水壺都是十分必要和可信的。然而,至大汶口文化晚期,陶背壺的器型越來越小,甚至失去了實用功能,而且均出自墓中,使人想到在各類器具紛紛隨葬的風氣之下,作為生命之源的水當然不會被人忽略,陶背壺成為明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大汶口遺址出土的這件陶背壺器型規整、典型,窺此一斑,基本可見眾背壺之全貌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