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是福建省佳美集團公司於2013年9月29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3467107A,申請公布日為2013年12月25日,發明人是陳志翰、周小昊、蘇梓敬、蘇逸侃。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將經過素燒且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窯爐的溫度控制為:窯溫為100~400℃時,升溫時長為1~2小時;窯溫為400~900℃時,升溫時長為2~3小時;窯溫為900~1100℃時,升溫時長必須達3小時以上;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3~4小時;待溫度達到1320~1350℃後進行保溫式降溫;溫度降至1230~127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290~1310℃;再降溫至880~92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該發明的燒成方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陶瓷薄板燒成的成功率,且燒成的陶瓷薄板釉面光亮、滑潤、清澈如鏡,所能燒成的陶瓷薄板長寬規格至少為1.5×1.5米。

2017年12月11日,《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
  • 申請人:福建省佳美集團公司
  • 申請日:2013年9月29日
  • 申請號:陳志翰、周小昊、蘇梓敬、蘇逸侃
  • 公布號:CN103467107A
  • 公布日:2013年12月25日
  • 發明人:陳志翰、周小昊、蘇梓敬、蘇逸侃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東環路
  • 分類號:C04B35/64(2006.01)I
  • 代理機構: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洪淵源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燒成是製作陶瓷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燒成過程中坯體往往經歷著脫水,有機質揮發、燃燒,碳酸鹽分解,礦物組成的形成、緻密化和顯微結構的形成等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陶瓷薄板燒成時,由於其厚度較小,燒成過程中所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很有可能使得薄板坯體出現裂痕甚至破碎。2013年9月之前的技術生產陶瓷薄板的過程中多因燒成工序的燒成溫度控制不當,使得薄板坯體由於緻密化不均勻而發生破碎現象,成品合格率十分低下,廢品率高,陶瓷薄板生產成本高昂。而陶瓷薄板的厚度也由此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對於厚度不均勻的陶瓷薄板,2013年9月之前的薄板燒成技術的成功率則更低下。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該發明提供一種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以克服2013年9月之前的陶瓷薄板燒成技術存在的薄板易碎,成功率十分低下,生產成本高昂的問題。

技術方案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將經過素燒且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窯爐的溫度控制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窯溫為100~400℃時緩慢升溫,升溫時長為1~2小時;
b.窯溫為400~900℃時可快速升溫,升溫時長為2~3小時;
c.窯溫為900~1100℃時需控制的很慢,升溫時長必須達3小時以上;
d.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3~4小時;
e.待溫度達到1320~1350℃後需要保溫式降溫;
f.溫度降至1230~127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290~1310℃;
g.再降溫至880~92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
更進一步地:上述陶瓷薄板厚度小於5.1毫米。更進一步地,該陶瓷薄板厚度為1.0~4.0毫米。上述陶瓷薄板包括內表面和外表面,該陶瓷薄板的外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規則圖案。更進一步地,該規則圖案為人物畫面或者景物畫面。
上述坯體放置於模具中。該坯體的製備方法為:在該模具上先塗抹便於脫模的試劑,然後在模具上注入泥漿並掃平至指定厚度,待泥漿自然乾透形成白坯後移至窯爐進行素燒,素燒後施以透明釉水。更進一步地,該便於脫模的試劑為仙水;該泥漿由細度大於280目以上的瓷泥加入重量百分比為1.0~4.0%膠粘劑製得,泥漿濃度為水分百分比不大於30%;該白坯只可在未乾未硬化前作輕微修整,坯體乾透後不得再有任何修整痕跡,不可粘水碰水。最後,上述素燒溫度為1000℃。

改善效果

由上述對《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的描述可知,和2013年9月之前的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如下優點:該發明的燒成方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陶瓷薄板燒成的成功率,而且燒成的陶瓷薄板釉面光亮、滑潤、清澈如鏡,所能燒成的陶瓷薄板長寬規格至少為1.5×1.5米;另外,通過該發明的燒成方法可以製得薄如紙且透光度極強的陶瓷薄板,薄板的厚薄程度為:最薄的凹進部分不超過1毫米,凸起部分不超過3毫米;此外,可在陶瓷薄板設定光源,這樣就可以在光源的作用下整幅作品體現出非常柔、光亮、通透的影雕立體效果,施以暖光更是使瓷質透暖如絹如玉。

權利要求

1.《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將經過素燒且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其特徵在於,窯爐的溫度控制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窯溫為100~400℃時,升溫時長為1~2小時;
b.窯溫為400~900℃時,升溫時長為2~3小時;
c.窯溫為900~1100℃時,升溫時長必須達3小時以上;
d.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3~4小時;
e.待溫度達到1320~1350℃後進行保溫式降溫;
f.溫度降至1230~127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290~1310℃;
g.再降溫至880~92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薄板厚度小於5.1毫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薄板厚度為1.0~4.0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薄板外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規則圖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規則圖案為人物畫面或者景物畫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坯體放置於模具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上先塗抹便於脫模的試劑,然後在模具上注入泥漿並掃平至指定厚度,待泥漿自然乾透形成白坯後移至窯爐進行素燒,素燒後施以透明釉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便於脫模的試劑為仙水。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泥漿由細度大於280目以上的瓷泥加入重量百分比為1.0~4.0%膠粘劑製得,泥漿濃度為水分百分比不大於30%。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白坯只可在未乾未硬化前作輕微修整,坯體乾透後不可粘水碰水。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素燒溫度為1000℃。

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先在該模具上先塗抹仙水(美國仙水是中國引進的一種新型高效的陶瓷用電解質)。作為陶瓷泥漿電解質不會損傷石膏模型;注漿操作時可快速脫模,增加了注漿次數;化漿時容易打漿,流動性良好;可增加注漿坯體的良品率,可使坯體留存石膏模內24小時而不龜裂。它們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無味、無臭、無毒,有滑膩感,比重為(25℃)1.16,最大粘度值為75帕·秒,在水中極易溶解。然後在模具上注入泥漿並掃平至指定厚度,待泥漿自然乾透形成白坯後移至窯爐進行素燒,素燒溫度為1000℃,素燒後施以透明釉水。該泥漿由細度大於280目以上的瓷泥加入重量百分比為3.0%膠粘劑製得,泥漿濃度為水分百分比不大於30%;該白坯只可在未乾未硬化前作輕微修整,坯體乾透後不得再有任何修整痕跡,不可粘水碰水。最後,將經過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窯爐的溫度控制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窯溫為100~400℃時緩慢升溫,升溫時長為2小時;
b.窯溫為400~900℃時可快速升溫,升溫時長為2小時;
c.窯溫為900~1100℃時需控制的很慢,升溫時長優選5小時;
d.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3.5小時;
e.待溫度達到1320℃後進行保溫式降溫;
f.溫度降至125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300℃;
g.再降溫至90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
陶瓷薄板包括內表面和外表面,該陶瓷薄板的外表面凹凸不平形成人物畫面或者景物圖案。該人物畫面或者景物圖案可以充滿該成品陶瓷薄板的整個外表面,也可以設定於陶瓷薄板外表面的中間,圖案部分之外的部分為外沿部分。外沿部分主要起支撐作用以及裝飾作用。外沿部分的厚度優選為3.0~5.0毫米,優選厚度為4.0毫米;圖案部分的厚度優選為1.0~3.0毫米,其最薄的凹進部分不超過1.0毫米,凸起部分不超過3.0毫米。
實施方式二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先在該模具上先塗抹仙水,然後在模具上注入泥漿並掃平至指定厚度,待泥漿自然乾透形成白坯後移至窯爐進行素燒,素燒溫度為1000℃,素燒後施以透明釉水。該泥漿由細度大於280目以上的瓷泥加入重量百分比為4.0%膠粘劑製得,泥漿濃度為水分百分比不大於30%;該白坯只可在未乾未硬化前作輕微修整,坯體乾透後不得再有任何修整痕跡,不可粘水碰水。最後,將經過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窯爐的溫度控制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窯溫為100~400℃時緩慢升溫,升溫時長為1.5小時;
b.窯溫為400~900℃時可快速升溫,升溫時長為2.5小時;
c.窯溫為900~1100℃時需控制的很慢,升溫時長為3小時;
d.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3小時;
e.待溫度達到1350℃後進行保溫式降溫;
f.溫度降至127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310℃;
g.再降溫至92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成品陶瓷薄板外沿部分的厚度為3.0毫米;圖案部分最薄的凹進部分不超過1.0毫米,凸起部分不超過3.0毫米。
實施方式三
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先在該模具上先塗抹仙水,然後在模具上注入泥漿並掃平至指定厚度,待泥漿自然乾透形成白坯後移至窯爐進行素燒,素燒溫度為1000℃,素燒後施以透明釉水。該泥漿由細度大於280目以上的瓷泥加入重量百分比為1.0%膠粘劑製得,泥漿濃度為水分百分比不大於30%;該白坯只可在未乾未硬化前作輕微修整,坯體乾透後不得再有任何修整痕跡,不可粘水碰水。最後,將經過施釉的坯體放至窯爐中,窯爐的溫度控制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窯溫為100~400℃時緩慢升溫,升溫時長為1小時;
b.窯溫為400~900℃時可快速升溫,升溫時長為3小時;
c.窯溫為900~1100℃時需控制的很慢,升溫時長為6小時;
d.窯溫為1100~1350℃時升溫時長控制為4小時;
e.待溫度達到1335℃後需要保溫式降溫;
f.溫度降至1230℃時再將溫度提升到1290℃;
g.再降溫至880℃時打開窯蓋降溫取出成品。成品陶瓷薄板外沿部分的厚度為5.0毫米;圖案部分最薄的凹進部分不超過1.0毫米,凸起部分不超過3.0毫米。

榮譽表彰

2017年12月11日,《陶瓷薄板的燒成工藝》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