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省華

陳省華

陳省華(939年—1006年),字善則,北宋閬州閬中縣人。 曾祖父陳翔為蜀新井令。早年隨祖父陳詡至四川閬洲,後定居閬中縣。為蜀西水縣尉,後為宋隴城主簿,再遷櫟陽令。任櫟陽令期間,鄭伯渠為鄰縣強占,陳省華設法使水利均沾。官至左諫議大夫。卒贈太子少師、秦國公。妻馮氏,封燕國夫人。馮氏性嚴,每天帶著兒媳婦下廚做飯,與陳省華有三子,不許事華侈。長子陳堯叟端拱二年(989年)狀元、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子陳堯咨鹹平三年(1000年)狀元,世稱“三陳”,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陳省華的女婿傅堯俞是狀元,又稱陳門四狀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省華
  • 別名:字善則
  • 國籍:中國北宋
  • 出生地:四川閬州
  • 出生日期:939年
  • 逝世日期:1006年
  • 職業:縣尉,主簿,令,諫議大夫
  • 主要成就:安復因大水形成的流民數千家
    使黃河回歸舊道
人物生平,名人故事,陳省華之子陳堯叟詩<過義門山莊 >,後世紀念,三陳故里,閬中狀元洞,三子簡介,

人物生平

《宋史》說他首先是河朔人,(曾)祖翔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為閬州閬中縣(今四川閬中縣)人。陳省華的祖籍在北方,是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朔之地。陳省華的曾祖陳翔為唐末並門的書記官。王建入川,翔被用為從事,在王建左右。為王建陳述遷順的利弊(勸王建不稱帝)而違忤了王建,被王建派出作新井縣令。新井屬閬州閬中郡,唐李淵於武德元年分南部、晉安二縣置。因境內多鹽井,故以新井名之。治今南部縣大橋鎮新井村。
後來陳翔棄官居西水,其子陳詡聞父棄官居閬州西水,遂攜妻、子由湖南新化尋父入川,與陳翔團聚後移居閬中縣。陳省華初入仕途即為後蜀孟昶的西水縣尉。西水乃後周閔帝元年改蕭梁時的掌天戌之名而來,因境內有西水,故名,隋大業元年遷治於今南部升鐘境內。965年,宋滅後蜀,陳省華授官隴城主薄,又遷櫟陽令。省華隻身赴任隴城主簿及櫟陽令。馮夫人及三子均仍留閬中縣城,三子在南岩南唐逋臣高士安帳下就讀。省華任濟源令時(太平興國六年),馮夫人和三子一道隨省華赴任,離開閬中縣。當他長子陳堯叟狀元後,太宗召陳省華入京為太子中允,遷殿中丞,為京東轉運使,超拜祠部員外郎、知蘇州、與長子同日受賜緋之榮。後又入掌左藏庫,擢鴻臚少卿,知開封府,轉光祿卿。陳省華官至九卿,且知京府,在小殿設座已不符合身份,故"太宗以陳省華權蒞京府,別設其位,升於兩省五品之南。"
陳省華石刻像陳省華石刻像
陳省華才智過人,辦事精幹而又認真。他做櫟陽令時,就敢於與地方豪強作對。櫟陽在今陝西富平縣的東南,是秦、漢的京輔之地,宋的永興軍京兆府,櫟陽的北面有白渠鄭國二渠並行,水利條件好,地理位置也重要,歷史上曾作秦國的都城;楚、漢相爭時,蕭何即在櫟陽坐鎮關中。由於有這個歷史的原因,這裡的豪強惡霸勢力很大,官府也奈何他不得,他們壅塞溝渠,下游的人得不到水,沒法進行農業生產。陳省華一到,下令盡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賴之。'陳省華到蘇州作知府,一去就遇大水,淹沒了很寬的地方,到處是流動的災民,他組織人力,收埋死者,賑濟災民,安置流民數千家。取得太宗的"詔書褒美"。他權知京府時政事紛繁,為了集中時間辦公,他上奏皇帝“請禁賓友相過"。因陳省華為政認真多勞,病時,宋真宗"手詔存問,親閱方藥賜之"。
陳省華善於理財和注重水利。他在後蜀曾任主薄之官,助縣令管理文書戶籍等事務,到北宋任京東轉運使,負責地方最高一級的財政管理。太宗時的京東路包括今山東全部及河北、安徽之一部,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區,這直接關係著北宋首都--東京汴梁的接濟問題。因他在京東轉運使的任上做出了成績,才"超拜祠部員外郎、知蘇州,賜金紫。"陳省華在水利的成就也被當時的人們稱道。如前面所述,他到櫟陽,即派人去壅塞,使水利均及,到蘇州,就安復因大水形成的流民數千家。當河決鄆州時,又派他領州事,負責堵缺口的事。黃河是有名的地上懸河,因而經常缺口為害。黃河缺口又多在鄭州以下,因那是無阻的海濱平原。北宋是歷史上黃河缺堤改道頻繁的時期,形成幾股河道入海。鄆州治在今山東東平縣,它的南邊就是梁山泊,與梁山泊相通的北流河(又名濟水)就在鄆州的西面通過"河缺鄆州"。陳省華臨難受職,這是宋太宗知人善用。他率軍民苦戰奮鬥,終於使黃河回歸舊道。太宗從治河中看出他有理財的本領,馬上任命他作受黃河為害的京東路的轉運使。陳省華重經濟、興水利的思想作風,應該在陳氏"水利世家"上加一個"經濟世家"的頭銜。
陳省華教子嚴而有方。從古到今,官貴之子多"玩世不恭"和紈絝無用。但是陳省華的三個兒子中,兩個狀元,一個進士,兩個拜相,一個為將,這不能不說他教子有方。今閬中市東山南岩,又名書岩、讀書岩、台星岩、狀元洞。明嘉靖《保寧府志》云:“南岩乃南唐高士安隱居之所,陳堯叟三兄弟讀書於此。”並留有北宋真宗時(998~1022),趙恆以“紫薇亭”為三陳故里讀書處御題亭名。和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冬至嘉祐元年春(1055~1056),蘇軾過閬中時題“將相堂”刻於摩崖石壁。長子陳堯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狀元、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子陳堯咨是鹹平三年(1000年)狀元,世稱“三陳”,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陳省華的女婿傅堯俞是狀元,又稱陳門四狀元。
據說他的家規極嚴,有賓客來訪陳省華,已經十分顯貴了的兒子也只能站立左右,弄得來客都很為難。《宋史》說:"賓客至,堯叟兄弟侍立省華側,客不自安,多引去。"陳省華妻馮老夫人也是以節儉為本,不許諸子著侈浪費。就是高官歸來的兒子,有不對的地方,她都還要施以杖擊,傳說今南部金魚橋就是馮太夫人杖擊三子堯咨的地方。陳省華終年68歲,特贈太子太師,加封秦國公。 妻馮氏,封燕國夫人,壽滿一百零八歲。

名人故事

宋代有個諫儀大夫叫陳省華,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陳堯叟狀元後當了宰相,二兒子陳堯佐進士後來也當了丞相,三兒子陳堯咨中狀元,後當了節度使。一家人都是顯貴,陳省華卻讓妻子每天帶著兒媳下廚房做飯。他說:“官職越高越要嚴以律己,才能取信於民。”
大兒子的妻子對丈夫說:“你當宰相,我是宰相夫人,還要天天下廚房,煩死人了。你給你爸爸說說,免了我下廚房吧。”陳堯叟搖搖頭說:“我爹
要求嚴,我不敢。”他妻子便回娘家哭訴。馬尚書說:“陳家怎么這樣呢?好,我找親家說去。”女兒破涕為笑了。
一天,馬亮在上朝的路上碰見了陳省華,兩人並肩而行。馬亮便說:“親家,我女兒從小沒下過廚房,不會做飯,你就別讓她天天做飯啦。” 陳省華聽了,心裡不高興,說:“誰讓她一個人做全家的飯了?她只是跟著我那笨拙的妻子在廚房打打下手而已。她連下手也不打,難道讓她婆婆獨自幹嗎?”
馬亮聽說主持做飯的是陳省華的妻子,很受感動,說:“親家,這是我的不是了,我的小女就煩你多多指教吧!”

陳省華之子陳堯叟詩<過義門山莊 >

過義門山莊
陳堯叟
旌闕書亭煥水鄉, 四時煙景似滄浪。
潯陽霽色連莎砌①, 廬岳②清蔭覆草堂。
田裡蓯蓉③應遜畔④, 兒孫遊戲亦成行。
吾君致理行天下, 誰拾風謠⑤綴樂章?
注釋
①莎砌,指潮濕的台階長滿莎草。 ②廬岳,指廬山,這裡曾留有伯宣著書草堂。 ③蓯蓉,這裡指莊稼。 ④畔,指田梗、田邊。 ⑤風謠,即民謠。
陳堯叟,字唐夫,宋閬中(今四川閬中市)人,官至同平章事,陳省華之子,史稱一門三宰相。有較多義門宗譜記載他們是義門人,也有譜說他們是叔寶後,或許是他們曾經在義門生活過?待考。詩題,《德安縣誌》云:“贈義門陳村”。見1990年版《德安縣誌》卷二十三“藝文志”。

後世紀念

三陳故里

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古新井縣為陳省華曾祖父陳翔任新井令治地,陳翔辭官後臨時遷居西水,陳翔子陳詡攜妻、子團聚後,遷閬中縣定居,現閬中市有三陳故居所在的“三陳街”,三陳讀書的“狀元洞”等古蹟。

閬中狀元洞

讀書岩,俗稱狀元洞,雙稱台星岩、南岩、將相堂,位於大像山上。天然岩穴,長34米,深約20米許,穴口高4米,後來堯叟、堯咨高中狀元,故名狀元洞,又因堯叟、堯佐官至宰相,堯咨善騎射,文武雙全,官至節讀書崖名人題刻度使,成為將軍,故又名將相堂;由於有御題“紫薇亭”,故又稱名星岩。

三子簡介

陳堯叟(961—1017),字唐夫,陳省華長子。端拱二年(公元989前)已醜科狀元,授光祿寺丞、直史館,歷任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朗,升廣南路轉運使、廣南安撫使。
陳堯佐(963—1044),字希元,陳省華次子,端拱元年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尉,知朝邑、真源諸縣。陳堯佐又是水利專家,治水功勞卓著。陳堯佐善書法,工詩,有文集30卷,著有《潮陽編》、《野廬編》、《遣興集》、《愚邱集》等。
陳堯咨(970—1034),字嘉謨,陳省華第三子。鹹平三處(公元1000年)庚子科狀元,歷任將作監丞、通判、團練副使、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工部郎中、永興軍節度使、安國軍節度使、武信軍節度使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