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伋

陳希伋

陳希伋,字思仲,別號陳孝子。他是宋代有名的大才子。揭陽縣誌載:“揭鳳負海濱鄒魯,人才輩出,宋則陳思仲有廣南夫子之稱。”

陳希伋出生在揭陽縣漁湖都鳳坡村(今漁湖塘埔)。鳳坡村坐落在榕江北河西岸。鳳坡村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希伋
  • 別稱:廣南夫子、陳孝子
  • 字號:字思仲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漁湖都鳳坡村(今漁湖塘埔)
  • 主要作品:《揭陽集》
  • 主要成就:宋代有名的大才子
人物簡介,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陳希伋,字思仲,別號陳孝子。他是宋代有名的大才子。揭陽縣誌載:“揭鳳負海濱鄒魯,人才輩出,宋則陳思仲有廣南夫子之稱。”
陳希伋出生在揭陽縣漁湖都鳳坡村(今漁湖塘埔)。鳳坡村坐落在榕江北河西岸。鳳坡村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

生平事跡

相傳古時候,不知那座山有一對鸞鳳,因依戀著這裡的美麗景色,雙雙飛來落腳。鸞落在東岸,鳳落在西岸。鸞鳳來儀,吉祥如意。當地人民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後來便在東岸建了一座鸞坡亭。西岸建了一座鳳坡亭。慢慢地又建起了村舍,建在東岸的叫鸞坡村,歸屬桃山都;建在西岸的叫鳳坡村,歸屬漁湖都。官渡是漁湖、桃山往省郡的要津。
陳希伋出生不久,父親早喪,母親是個知書達理,賢惠過人的良母。地立志從一不二,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日間忙耕織,夜裡挑燈教子讀書經。希伋是個聰明的孩子,在慈母的指點下,刻苦用功,十來歲,便已是滿腹經綸,能詩善文了。
一日,希伋路過鳳棲樓,聽到有人在談論鳳棲樓,把個鳳棲樓說得神乎其神。希伋不以為然,便撿起一塊瓦片,在樓上題下:“千載傳聞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風微。欲知古寺曾棲鳳,樓殿今無燕雀飛”的詩句。文化論者一看無不驚嘆。
宋元豐年間,希伋奉母之命,參加了童子試,兩冠鄉書,一舉揚名,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希伋起步仕途之時,老母不幸染病。他為盡人子之孝,不得不輟學,服侍老母於床前。
陳母病中想吃蚝,希伋尋遍街市,找不到賣蚝的。他心裡難受極了。為了不使老母失望,便跳進榕江,鑽進水裡尋蚝。終於撬到好幾個大蚝,高高興興地拿回家孝敬母親。當他看到母親滿意地吃著蚝時,心裡想,母親喜歡吃蚝,我何不到江里撬些蚝養起來,母親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就可以取到。於是,他便到榕江岸邊,搬磚撬石,圍起一小片蚝場來(俗稱:蚝腳窟)。雖然辛苦,但想起母親從此不會沒蚝吃,心裡卻感到樂呵呵的。後來,陳希伋金榜題名,做了官,人們便把希伋飼養的蚝,叫做“孝子蚝”。
陳母終因病入膏肓,藥石無靈,駕鶴西歸。希伋悲痛欲絕,把靈扶上黃岐山,葬於走馬龍先祖墓地中。他孑然一身,在黃岐山尋到一個好住處,先人所建竺岡岩。決定在此陪墓守孝,潛心攻讀書史。
這竺岡岩,群石嵯峨,岩中有一巨石,寬可容數十人,覆蓋石洞上。洞內有聯曰:仙客有靈千里在;洞門無鎖四時開。岩中石壁記得有“榕江勝處”四個大字。周圍松竹叢生,綠影成蔭,雅致幽靜,據說在洞裡,至今風雨之夜,猶聞吟誦之聲。
陳希伋在竺岡岩住下來之後,除了閱覽群書之外,或練武功,以健身壯志,或到山下村莊體察民情;或進縣城,會友論文。隨後,他便開始了“揭陽集”的寫作。據傳說,他所著的“揭陽集”共四百餘篇,上至天文地理,下達民情風俗,切時病,縱橫馳,語驚同曹。文章寫就,文士急相傳抄,聲譽日著,震動京都。因而被士子們譽為“廣南夫子”。從此,竺岡岩被人稱為“陳夫子岩”。
宋元祐六年(1091)未,陳希伋被舉游經明行修科,赴京殿試,登了進士。那時,賜第者共有三百六十四人,希伋得了第一名。朝廷任命他為知梅州軍事。
陳希伋到任之後,體量民苦,整頓吏治,深得人民歌頌。那時,梅州多為窮鄉僻壤,山深水寒,五穀歉收。可是朝廷卻下詔要百姓抽派黃砂,牛皮,以及拿出內庫銀買珍珠。希伋眼見百姓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忍心再向他們剝取。可是皇命如山,抗捐之罪,如何擔載?他輾轉案房,思慮萬千。他想起“治政難治飢,民飢政不治”的古話,忐忑不安。作為一個地方父母官,不敢為民做主,民亡官何存?他毅然執起狼毫,上書事奏免。希伋所奏,情通理達,朝廷開恩允奏。梅州百姓,減輕負擔,感恩戴德,高呼:“陳青天”。
正當梅州人民,慶幸有陳希伋這樣的父母官,能得安居樂業之際,陳希伋猝然逝世於官所。噩耗傳開,黎民百姓無不慟泣哀號,紛紛前來弔祭,並扶其棺歸葬於揭陽縣藍田都的上陽村山上。
揭陽縣為表彰一代才子的德行,祀陳希伋為鄉賢。遺憾的是,他所著的揭陽集,今已失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