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光(法籍華人陳克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名為陳克光的人有山東籍陳克光和法籍華人陳克光。山東籍陳克光,1919年9月出生,曾任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後投入教育事業工作,是新中國著名的清官。 法籍華人陳克光,祖籍普寧縣大長隴村,1952年生於寮國。1971年,陳克光從泰國來到法國留學。4年後,由於東南亞戰亂,陳家人舉家外遷法國。陳克光是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法國陳氏傳媒公司董事長,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華人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克光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寮國
  • 出生日期:1952年 
摘要,個人簡介,生平事跡,初至法國,中國難民,救白面孔,觀點,成功之源,

摘要

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華人企業。陳克光是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法國陳氏傳媒公司董事長。

個人簡介

法國著名華人企業家陳克光兄弟,祖籍普寧縣大長隴村。其父陳仲卿先生,14歲離家飄洋過海,先在泰國打工謀生,後往寮國,最後在法國巴黎定居;母親是位中國農村婦女。一家靠做小本生意過日子。陳克光1952年生於寮國。
華工的悲慘經歷華工的悲慘經歷
1971年,陳克光從泰國來到法國留學。4年後,由於東南亞戰亂,陳家人舉家外遷,陳家兄弟當中的老大陳克威帶領一姐一妹來到法國與陳克光會合。從亞洲來法國的華人最初都不習慣法國的飲食,陳家兩兄弟便從泰國運來食品,陳氏兄弟公司由此在1976年誕生。公司當時做的是亞洲食品進口和批發零售生意,最初的顧客群就是在法的華僑華人。
隨著業務的發展,陳氏兄弟公司於1981年在巴黎13區的“中國城”租用了一處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廢棄火車貨運站,創辦了巴黎第一家專營亞洲食品的現代化超級市場——陳氏百貨商場。2002年,陳氏公司在巴黎興建的3萬平方米的公司總部大樓落成,集行政、批發倉儲、門市、餐飲等為一體,目標是建成歐洲最大的中國及東南亞食品零售和批發中心。陳氏在巴黎大區內共開設了8家商場,在法國企業龍虎榜上排名第121位。
陳克光說,20世紀70、80年代,從東南亞來到法國的華人憑藉勤奮與努力,在法國開創出一片天地。但由於語言不通以及生活習慣等問題,法國媒體出現了一些關於華人的不實報導。為了讓法國人了解和認識真實的華人,陳氏兄弟一方面接受一些法國記者的採訪,一方面組織華人社團主動參與一些社區活動,鼓勵年輕華人做義工、參加慈善活動。
陳克光說,一戰期間14萬華工被招募來到法國,為英法軍隊服務或上前線作戰,約2萬華工犧牲。戰後,大部分倖存華工回到祖國,少數人留下來聚居在法國巴黎里昂火車站附近。幾十年間,一戰華工的英勇事跡逐漸被遺忘。1988年,在法國陳氏兄弟公司和促進華裔融入促進會(華進會)等社團的不懈努力下,法國政府在紀念一戰結束70周年之際,批准在巴黎里昂火車站附近廣場鑲立一塊華工紀念銅牌,並向健在的兩位華工呂虎臣和曾廣培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1998年,法國政府又在巴黎華人聚集的13區豎立一塊花崗岩石碑,以紀念一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
法國唐人街法國唐人街
通過陳氏兄弟公司的努力,華僑華人在法國的形象、地位都有所提高,華人的自信心也大大提升,為陳氏傳媒公司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陳克光表示,陳氏傳媒公司的工作一直與中國有關,例如向中國電視市場介紹法國的優秀電視節目、以分賬方式向中國“輸入”歐洲大片、幫助中國優秀的電視節目走出國門等,促進中法之間的雙向交流。他說,“我們的目的,是讓領取最低工資的人也能看到長城平台的節目並覺得物有所值。”
陳克光的成功之道,首先,在於兩兄弟的親密合作,在於傳統的經營思想同現代科學管理相結合。其次,在於緊緊抓住市場的需求,作出切實可行的經營決策。再次,得力於遍布四大洲的家庭連鎖企業的合作和支持,促進了家族集團事業的共存與發展。
陳克光雖出生於寮國,卻不忘故土,對祖籍國一往情深。

生平事跡

1975年,東南亞難民潮興起。正在里昂國立理工大學就讀的陳克光,突然接到在泰國老家的大哥陳克威的通知:他的兩個侄兒被緊急送往法國投奔他這位叔叔,要他迅速去戴高樂機場接機。
漂泊異鄉的中國難民漂泊異鄉的中國難民
在出港口,陳克光焦急地盼來了兩位侄兒。可隨他們一起出來的,竟然熙熙攘攘地還有20多個同為小難民的泰國華僑。陳克光傻眼了:他一介普通的大學生,因為實習而正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在巴黎租住一間很小的房子臨時過渡,如何能夠接待這么多小同胞!
但是,來自家鄉的華僑子女就是自己的親人。血濃於水的故土親情,令他和善良的妻子無法顧及再大的困難,決定緊要關頭一定要伸出寶貴的援手。
陳克光當即安排每三人乘上一輛的士,先全部開到他的租住房再說。當晚開始,在他那處租住房裡,一間小房的地鋪上,居然滿滿當當擠下17個人,而且這樣一睡就是兩個月,直至租到稍大一些的房間,情況才稍加改善。

初至法國

“那段日子,每天晚上最難辦的,就是使用唯一的小衛生間了。起來的人必須注意不要踩著別人,而且在使用高峰之際,年齡最小的孩子優先。”陳克光微微一笑,說道。
收留只是第一步,幫助他們解決生計才是根本,陳克光盡力為鄉親們尋找謀生之道。儘管當時法國失業率很高,但他還是在雪鐵龍、雷諾等大型汽車製造公司為孩子們找到了就業崗位。所有這些孩子去了以後都很勤勞,以至於廠方高興地說:“你們如果還有人來,我們全要!”終於幫助找到飯碗了,陳克光總算鬆了一口氣。
兩個月後,陳克光回泰國的老家探親。鑒於當地排華局勢的嚴峻殘酷,他決定要盡力幫助更多的同胞跳出苦海。他利用自己已獲得法永久居留的身份,幾乎天天出入於法國駐泰國大使館,終於幫助七八十位華僑辦理了簽證來到法國。  當年底,陳克光的大哥陳克威夫婦也到法國與弟弟團聚。不久,兄弟倆相邀到阿爾薩斯省的難民居住地,探望那些被他們拯救到法國來的華僑同鄉。鄉親們得訊以後,紛紛手捧鮮花、眼含熱淚地湧出來迎接。熱烈的場面,讓兄弟倆為自己的義舉感到欣慰不已。
法國記者面前的華裔代言人
“我在這處擁有三萬華人的地方轉悠了48小時,竟然沒有一位老人、一個孩子,或者其他任何華人願意回答我的問題!”
法國電視三台知名記者Rachid HARAB在唐人街終於碰到一個能夠說法語的中國人,喜出望外,急忙“訴苦”。 “如果說已有2999箇中國人沒有回答您問題的話,那可能他們各有自己的原因。祝賀你,因為你找到的面前這位第3萬名中國人,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這位法語流暢的華裔就是陳克光。他自信地接受法國電視記者的採訪。
自1983、1984年以來,到法國謀生的華人越來越多,巴黎十三區“唐人街”上的中文招牌也越掛越多。一些法國人驚訝了:中國人來法國沒有幾年,就又買車又買房的,這么快就發財了,莫非這裡有“黑手黨”、“黑工”……漸漸地,在法國社會形成了對中國人所聚集的“唐人街”的許多誤解,一些不利於中國人的輿論也甚囂塵上。
於是在1985年,記者Rachid HARAB便帶著這些誤解前來唐人街採訪。誰知他在這裡感到處處碰壁:所遇到的中國人,基本不懂法語,見到他不是躲就是藏。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陳克光出現了。他是聽說Rachid HARAB處處想找人採訪未果時挺身而出的。更重要的是,他是唐人街繁華發展進程的耕耘者和目擊者,也是早就希望有機會澄清法國人對旅法華裔心存誤解的有心人。
記者故意問他:“十三區的治安情況如何?”
“其實您完全可以去採訪這裡的警長。昨天區政府還在這裡開過會,警長說,這裡的治安秩序比香榭麗舍還要好!”

中國難民

“為什麼亞洲人都不願回答記者的問題?”
陳克光有條有理地回答:“第一,這裡很多是難民,成年後才到法國,法語講得不好,回答有困難;第二,亞洲人天性比較含蓄,不太習慣向陌生人坦露心聲;第三,法國的某些媒體負有不可推諉的責任:您的某些同行不負責任地把唐人街描寫得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可怖,結果既誤導了法國人,也把唐人街上的華人嚇得夠嗆,華人們對你們媒體是敬而遠之!你們想融入擁有3萬人的唐人街,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歡迎你們多來採訪了解……”  一席話,說得Rachid HARAB連連點頭稱是。從此,他只要來唐人街採訪,首先想到要找的必定陳氏兄弟公司。
諾萊特華工墓園舉行公祭活動諾萊特華工墓園舉行公祭活動
陳克光說,為了確立華人在法國媒體中的正面形象,他對法國主流媒體的採訪一般是來者不拒。從1985年至今,他已經接受了80多批次的記者採訪。不僅如此,他還發動唐人街上的華人一定要勇敢、主動地與法國主流媒體進行溝通,力求實現共鳴。法國記者來後,有好說好,有不好說不好,絕對不可以刻意地“隱惡揚善”。
他還提醒同胞,東西方觀念的不同,常常也容易造成誤解,因此在向法國記者介紹情況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例如我們常常喜歡宣揚在海外的華人打工幾十年,卻連一天的休息都顧不上……這種中國人認為的所謂“傳統美德”,在法國人的眼裡卻是很愚蠢的行為:既然這樣,你到世界上來還有什麼樂趣呢?
“因此我們向法國人說的時候,也要闡明:中國人也熱愛生活,我們也希望度假!……”陳克光說。
在陳克光的引導啟發下,全體華裔僑民共同努力,終於大大改善了法國主流媒體對唐人街“先入為主”的不良印象。法國媒體對華裔的報導有了更為客觀的認識和了解,華裔在法國大眾心目中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陳克光說,為了讓自己一兒一女兩個孩子能夠真正融入法國社會,長大以後能夠在法中兩國的文化交流領域發揮特長,還在他們七八歲之際,陳克光就把他們送到北京的三里屯第二國小讀書。他認為,那裡的教育水平很高。
“女兒、兒子,兩人的一口國語說得比我都好!他們應該會法語、會中文,儘量多地在不同背景的文化環境中接受薰陶和錘鍊。以後才能開展交流,遇事也才會想得更開,不會太死板。將來孩子如果能夠從商當然很好,但如果能夠發揮自己的所長,能有一個安寧的心靈,快樂的心理,有一份喜歡的職業,能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世界上有朋友可以談談心,那就更好了。”
狀告《黃色黑手黨》的炮製者
1987年10月,法國讀書界傳來一陣不合諧音:兩名法國作家出版了一本小說《黃色黑手黨》,其內容描寫的是在巴黎唐人街上的華人,個個都是走私販毒、殺人越貨、放火姦淫的黑手黨徒;而華人區也是藏污納垢、神秘危險的場所。
小說剛一面世,立即輿論大嘩。一些正直的法國讀者紛紛提出質疑:十三區的唐人街果真這么糟糕?他們把信息反饋到了並不太時興閱讀法語小說的唐人街。
生活在唐人街上的3萬華人憤怒象、確立旅法華裔的社會地位而作主。
法華人中的有識之士,成立了“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簡稱華進會),其宗旨為“維護華人的尊嚴和榮譽,提高華人的地位,增進法中友誼,促進華人融入法國社會”。華進會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當地法院起訴,將《黃色黑手黨》的兩位作者送上法庭。法院受理這一案件以後,聞訊而至的華裔紛紛遞送訴狀,狀告兩位作者的人越來越多。經過多場法庭辯論,法院終於判決作者在小說中負有誹謗不實的責任。法院責令兩名作者會同書商全部收回並銷毀該書,不準再行出售。
陳克光製作的舢板陳克光製作的舢板
華進會勝訴後,華裔為之歡欣鼓舞,第一次感到團結起來的華人社團,在法國是有著堅強的力量的。長期因身份曾經為“難民”而處處備感卑微的華裔們,由此得知,只要遵守居住國的法律,做遵法守紀的公民,是完全可以挺直腰桿做人的。陳克威、陳克光兄弟的這一起訴之舉,其意義早已超出具體案件的本身,它為振興華裔社團的士氣,使華裔能夠更自信、更迅速地融入法國社會,起到非同凡響的作用。
為了喚起法國社會更多地關注華人社團,提升華人在法國的社會地位,陳克光、陳克威又抓住一戰捐軀的華人勞工的史實,開展了新一輪運作——在一戰期間,曾有14萬中國勞工參與盟軍抗戰,和法國人民共赴國難,流血流汗,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戰勝利後,有近4000華工不願回國,繼續留在巴黎艱難謀生。他們用自己的畢生心血,與法國人民結下了永不分離的友情。
1988年11月,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70周年之際,由陳克光發起、華進會組織、並在陳氏兄弟公司的贊助之10年後的1998年,又是這兩位兄弟,在巴黎十三區的一座街心花園內,仍以陳氏兄弟公司贊助的方式,再次與法國退伍軍人部合作,又修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紀念碑揭幕。
陳克光說,在相隔10年的兩次隆重舉行的揭牌儀式上,法國郵電暨航天部部長、法國退伍軍人部部長、巴黎十三區的區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臨時代辦等法中兩國政府官員,在華進會會長陳克威、陳克光的陪同下,為紀念銅牌和紀念碑分別揭幕。其場面之隆重熱烈,為法國華人社區前所未有。
陳克光介紹,揭幕儀式上,當年參戰僅存的兩位老華工呂虎臣、曾廣培也被請到現場。法國的部長說:“此前,我們還不知道中國曾經有十四萬華工助法參戰。我們有責任讓法國人明白,中國人對法國的歷史是有貢獻的!”法國政府為此特地授予他們兩人“法國總統勳章”以資表彰。
時任巴黎市長的法國總統席哈克致函華進會:“任何人都不會忘記這些遠道而來的在一場嚴酷的戰爭中與法國共命運的勇士;他們以自己的靈魂和肉體,捍衛了我們國家的領土、理念和自由。”
席哈克總統還在其他場合說過:“中國人在法蘭西遭受戰亂之際出了大力,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聽說有一萬中國人捐軀,但我更傾向於兩萬這個數字……”
在偌大的巴黎,終於豎起了這兩處華人的紀念碑牌,旅法華裔再也不會感到自己如同無根的浮萍。法國人民對中國和旅法華人也更多了一層尊敬的感情。在唐人街居住的華裔們,也會常常帶領年幼的孩子到碑前的小花園裡流連;這段感人的歷史,隨著代代華裔的傳承,將不斷演化成為永遠揮之不去的懷鄉佳話。
2002年中國的“清明”期間,法國大報《世界報》頭版頭條報導了“華工參戰捐軀”這一幾被法國人遺忘了的歷史事件。席哈克總統、若斯潘總理分別發表慰問信函,再次對華工的貢獻表示敬意。法國政府還派代表前往捐軀華工的墳場弔唁,並宣讀了法國總統、總理的慰問信函。

救白面孔

“大批華裔難民來到法國已有十幾年了。現在仍有二等公民的感覺,沒有融入主流社會。原因之一,就是太封閉、太自顧自了。法國人幫了我們十幾年了,現在我們安居樂業了,也該伸出援手幫助一些處境比我們更差、更需要幫助的人了!我們如果也能伸出手幫幫別人,那么我們自己也會更自信,也能更快地成為這個社會100%的公民了!”
這段話,是陳克光經常講給唐人街上的華裔們聽的。他說:“不能只是讓白面孔救黃面孔,黃面孔也要救白面孔!”
這種所謂“救助”,不是單純地出錢了事,它是一種載體,是恢復華裔的自信,重振華人雄風的表現平台。
1987年4月,陳克光和大哥陳克威聯合幾位朋友組成“舢板協會”,發起籌募善款轉交給“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活動,用於拯救從印度支那乘舢板逃難、在大海漂流的船民。陳克光說:“此舉旨在為了答謝法國政府對印支難民的人道收容,為華裔的尊嚴、為喚起曾為難民的華裔及印支各國旅法人士重振自立自救、合衷共濟的精神。”
在陳克光等的發動之下,全法國許多僑團積極回響,捐款很快達到100多萬法郎,其中尤以陳氏兄弟公司捐款最多。陳克光特地舉行向“無國界醫生”組織轉交贈款的隆重儀式,所捐的全部款項均通過“無國界醫生”組織中的法國醫生,悉數用於定期派船到公海搜救漂流於狂風巨浪中的印支船民,被救起的難民無一不是死裡逃生,並全部被送往法國安置。這筆款項一直支撐此項活動持續了十年。
回憶起那段日子,陳克光還覺得很有意義:他在陳氏兄弟公司門前的空地搭起帳篷,整天忙碌不停,終於緊張而有秩序地將活動組織得順利成功。
這個活動也得到法國主流社會的高度回響和積極關注。一些現任和前任的總理和部長,或親臨現場或致函予以高度評價和鼓勵。法國著名作曲家詹姆斯?赫納(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的作曲者)和近20位歌唱家免費為“舢板行動”作曲和演唱,並錄製唱片《亞洲最後的早晨》,在社會引上起很大的轟動。
多年來,陳氏兄弟作為長期生活在法國的中國人,有著雙重的文化背景,熟悉中國文化,也熟悉法國文化。加上十餘年同中央電視台的合作以及與文化界的交流 ,對文化的發展走向,陳克光的思路比較清晰。因此,許多法國傳媒機構希望通過陳氏來了解、開拓中國市場。
此外,同法中兩國媒體的交往中,陳氏公司不僅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合作關係,而且也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經驗。在歐中電視專業人士的熱情鼓勵和幫助下,陳氏公司開始努力拓展傳媒方面、尤其是影視文化方面業務,於2001年投資創建了旗下子公司陳氏傳媒。
為了迎接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的法中文化年,陳氏傳媒在陳克威、陳克光兄弟的領導下,斥巨資製作了《盧浮魅影》、《可愛小狐狸》等優秀影視作品。一方面,為中國的傳媒希望走向世界提供了橋樑;另一方面,為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傳媒搶灘中國提供了機遇和較為廣闊的市場,更好地促進法中文化交流與合作。

觀點

法國陳氏兄弟公司總經理陳克光指出,生怕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落伍而被排斥在國際競爭遊戲之外的擔憂理由是不充分的,西歐的有識之士大都認為,沒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全球化只是空談,沒有十三億人中國的加入,世貿組織沒有發展前途。
陳克光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良好的契機,中國完全可以藉此參與全球化,吸引外資,調整並利用與鄰國的關係,使用高新技術來改善行政效率。
他認為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還有一張獨特的王牌——生活在海外的數千萬華人,這是可以依靠和值得開發的資源,海外華人對中國國內現代化事業的建議和支持可以視作國際環境中對中國有利的條件之一。
對於中國應該採取的對策,陳克光認為,中國需要一個迅速而持久的經濟發展,但為了保護環境,控制社會和地區的不平衡,這個新的經濟發展必須依賴體制創新和新技術的套用來保證。同時,他也提醒應對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足夠的認識,包括有效控制人口增長、農村的現代化、糧食問題、國企改革、交通、下崗、教育、環保等,他強調這些問題已不再是簡單的國內問題,而制約中國在國際範疇的發展。

成功之源

30年前,陳氏兄弟公司在法國誕生。隨後,這家一直以華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企業,憑藉陳氏兄弟的共同勤奮與努力,在法國開創出一片天地。今天,它已成長為歐洲最大的華人企業。
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華人企業。2006年8月28日,由公司旗下法國陳氏傳媒公司獨家代理的中國電視節目長城(歐洲)平台在法國正式開播,包括中國中央電視台和部分地方電視台的14箇中文頻道的節目自此有望進入法國幾十萬華僑華人的日常生活。
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法國陳氏傳媒公司董事長陳克光表示,他們之所以取得如此業績,是因為“想華人之所想,做華人之所望”。他說,長城(歐洲)平台能夠在歐洲落地,第一個原因是生活在歐洲的華僑華人希望了解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發生的事情、看到那裡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觀看中文電視台的優秀電視節目。再加上歐洲擁有先進的IP技術,從技術層面保證了較低成本實現平台落地。
法國陳氏兄弟有限公司業務涉及食品、加工、進出口、傳媒等多個領域。法國陳氏傳媒公司成立於2001年,一直致力於法中之間電視節目、電影等文化項目的交流與合作。陳克光說,不管是陳氏傳媒公司還是陳氏兄弟有限公司,其成立都與為華人服務的理念有關。
陳克光表示,陳氏傳媒公司的工作一直與中國有關,促進中法之間的雙向交流。他說:“我們的目的,是讓領取最低工資的人也能看到長城平台的節目並覺得物有所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