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陳作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作新(1870—1911),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隨唐才常在湖南聯絡會黨,準備舉事。1902年入湖南弁目學堂學習軍事,畢業後任新軍二十五混成協炮兵營排長,旋改任步兵四十九標排長,因倡言革命被撤職。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該協創辦隨營特別班和測繪班,兼任教官。1910年春,長沙發生搶米風潮,拒絕參與鎮壓,擬乘機起義,再次被革職,仍留長沙,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武昌起義成功後,積極籌劃回響。10月22日新軍攻占長沙,成立軍政府,被推為副都督。10月31日新軍管帶梅馨發動兵變,陳作新與焦達峰同時被刺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作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瀏陽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11年
  • 職業:革命家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出身書香,變法維新,投身軍旅,積極反清,長沙起義,不幸遇刺,烈士之墓,

出身書香

 陳作新(1870—1911),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70年出生於瀏陽永安鎮,自幼過繼給其伯父陳伊鼎為子,陳伊鼎學識淵博,主講於瀏陽獅山書院,故落籍於此。陳作新隨伯父就讀,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基。
陳作新
陳作新“生有異資”,興趣廣泛,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喜歡騎馬、舞劍、練拳、習武,擅長書畫,楷、草、篆、隸四體字都寫得很好,自成一家,尤精大小篆,筆法蒼勁有力;所畫蘭、梅、松、竹,別具一格,所刻圖章刀蒼勁有力,古樸自然。

變法維新

陳作新青少年時代,專攻八股文,從14歲開始先後參加過六次科舉考試,每次都“名落孫山”;但在外縣替人作“槍手”五次,卻有三次獲售,曾得到過300多兩銀子的報酬。由此,他認識到清廷科場的腐敗,遂放棄了科舉取仕的欲望。迫於生計,他於1896年到李芳生家教書,教學之餘,在李家藏書中,讀了王夫之的《船山遺書》、黃梨洲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魏源的《海國圖志》等書。
長沙名士彭梅生在東長街創立“國民教育閱書處”,邀約陳作新作助手,陳作新又讀了許多翻譯的新書,他開始對於外部世界有所了解,領悟其中的道理,從而產生了改造社會、變法圖強的思想。
1897年10月,譚嗣同等維新志士在長沙創立時務學堂,陳作新準備投考,此事為王先謙所阻,未能如願,他為此而忿忿不平,經常借酒消愁,醉後放言無忌,大罵守舊派王先謙等人,並表示今後一朝得勢,定要殺盡這些老朽。隨後,他筆名陳汝弼,字藎誠,與一批志同道合的愛國之士組織“碧螺吟社”,砥礪氣節,吟詩作賦,“啟人愛國之思”。
次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南學會”,該會“專以開浚知識、恢張能力、拓充公益為主義”,與湖南守舊派展開激烈的鬥爭。陳作新經常去聽“南學會”組織的講演,贊成維新派的變法主張。
1898年9月,戊戌政變發生,譚嗣同等維新志士殉難。陳作新認識到通過改良的道路難達到救國的目的,於是產生了“棄文就武”的想法。他拍案大呼:“天下正多事,男兒豈久事筆硯間哉!”
他從此化名程秉鉞,改投唐才常領導的自立軍。他來到漢口,唐才常深知他疏狂不羈,怕因酒誤事;派他到湖北安陸一帶組織自立軍。因為安陸有一位名叫許行健的會黨頭目,此人是個“老江湖”,民眾基礎很好,可以協助他開展聯絡工作。陳作新到達安陸後,許行健勸他參加會黨組織,他拒絕了。既不入會,留在安陸也無所作為,於是他又回到漢口。然而自立軍起事主要是依靠會黨作為主力的,如果領導人不加入會黨組織,就很難聯絡會眾。
唐才常得知陳作新不願“捲入江湖”的想法後,表示“為事業而捲入江湖,不同於無目的耍江湖”,要他在對待會黨的問題上“再考慮考慮”。
其時,正值崇陽通城一帶會黨統領謝大哥病危,群龍無首,唐才常又派陳作新去崇陽、通城一帶接管。他剛到崇、通等地後,變起倉猝,1900年8月22日,唐才常等20餘人死難,漢口自立軍機關被破壞。陳作新化裝成遊學先生逃回故里。這次以會黨為主力的起事悲壯地失敗了,他深切地感到:“非大改革不足以救亡非擁重兵不可”,“徒恃會黨無益也”!

投身軍旅

1901年9月,清政府連發兩道諭旨,整頓兵制,“各省會設立武備學堂”,“先就原有將弁擇其樸實勤奮者遴選擢用”,以培養將才,練成勁旅。陳作新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次年,他改名陳竟存,字滌非,身穿一件醬色寧綢鑲有青鍛五雲的得勝馬褂(清末新軍軍官服),左右袖各有金邊三道(表示官階的),足登快靴,自提筆墨袋,前往報考。
留日學生、湖南試用道俞明頤是時擔任武備學堂總辦,親自主考,本擬錄取,但因有人控告他“假冒軍官”,所以當1903年5月武備學堂正式開學時,新生中又沒有他的名字。
同年11月,幸好武備學堂附設湖南兵目學堂,他更名陳作新,字振民,投考該校,因字寫得好,加以進步士紳龍璋的推薦,陳作新得以入兵目學堂學習。1904年初,長沙高等學堂學生陳宗海等人在校內組織7人小團體,於貢院西街設立《俚潔報》館,並發行《俚語日報》,宋雲卿任總編輯,陳作新參與《俚語日報》報館的編務工作,協助翻印並義務推銷《警世鐘》、《猛回頭》、《革命軍》等“禁書”。
此時,黃興在長沙組織華興會,決定趁西太后70壽辰(1904年11月16日)在長沙起義,武備學堂及其附設的兵目學堂則由陳作新負責聯絡,擬先奪取兵目學堂所儲存的火炮和槍械,率先發動起義,外分五路回響,終因起義事泄而流產。

積極反清

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在湖南革命黨人中,在運動新軍方面卓有成效者首推陳作新。
1905年夏,武備學堂宣告停辦,陳作新被分配到岳州(今岳陽)信字營任教習,他自斷其發,並改變原有的操練方法。因與統領陶某意見相左,遂辭職回長沙,在長沙靖泰都隱儲學堂當教員。
1906年夏初,黃興密函禹之謨,命其組建同盟會湖南分會。為運動新軍反正,陳作新設法打入新軍,以謀求官銜,並於1907年初充任湖南新軍第25混成協炮兵營左隊排長,在士兵中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傳到湖南,他從頭到尾,讀得滾瓜爛熟,見人就一段一段的背誦。《猛回頭》、《洞庭波》、《黃帝魂》等一類小冊子在長沙秘密流行後,陳作新更欣喜欲狂,到處宣傳,他在這些革命讀物封面上寫上“兵目須知”四字,在新軍中秘密散發。此事為炮兵營管帶劉玉堂發覺,欲將他治罪,全賴炮兵營督隊官陳嘉猷多方保護,囑其自動將書交出,焚毀滅跡。藉口陳作新不適宜當炮兵為由,僅將其調離炮兵營完事。
次年,經斡旋調至步兵第四十九標二營前隊任排長。1909年,第四十九標創辦隨營特別班及測繪班,陳作新兼任教官,他輾轉介紹優秀士兵安定超、李金山、劉光瑩等數十人加入中國同盟會,並利用節假日帶領他們在嶽麓山白鶴泉一帶秘密聚會,向他們講解革命的道理,士兵無不感動流淚,願為效力,“列兵們只要聽到他的命令,一呼百諾”。從而為辛亥長沙起義準備了骨幹。
1910年4月,長沙發生搶米風潮,陳作新隨其管帶陳強前往鎮壓,他試圖說服陳強乘機反戈,陳強雖曾一度參加過同盟會,但又擔心失敗累及身家性命,不但不接受陳作新的意見,反而將他革職。他被迫離開了軍營,寄居於長沙壽星街培元橋李培心家。他借教書為掩護,繼續在新軍中開展工作,並成立了一個專為聯絡新軍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的革命團體“積健會”(後改名積健社),推李安國、李藩國負責,以研究軍事學為名,實則講解同盟會宗旨,宣傳民主革命
為謀求軍職,以便從內部瓦解清軍,他曾一度到過湘潭,棲身於湘潭膏捐局,組織地方團練,收效甚微。後來聽說東三省陸軍人才缺乏,他又打算去黑龍江投效。正當他猶豫不定的時候,同盟會總部孫中山、黃興決定傾全力在廣州再次發動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先後派遣譚人鳳、謝介僧、劉承烈等人回湘謀回響。
1911年2月,陳作新與謝介僧、劉承烈等秘密聚會於長沙戥子橋劉文錦家。此時,同盟會員劉文錦和另一中國同盟會會員吳任均已打入湖南新軍,劉文錦任馬隊排長,吳任均任四十九標文案。聚會時由謝介僧、劉承烈傳達中國同盟會的起義計畫。劉文錦系劉承烈之弟,與陳作新交誼甚篤,遂決定由陳作新與劉文錦共同負責運動新軍。
3月31日,由陳作新策劃,劉文錦出面,在長沙天心閣召開有各標營代表72人參加的軍事會議,準備回響廣州起義。但很快傳來了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的訊息,為穩定新軍士兵情緒,陳作新又約集同志於長沙清水塘聚會,以定“持久之計”。
中國同盟會在東南沿海領導的武裝起義迭次失敗,使一部分中國同盟會會員深感憂慮,他們在總結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擬將戰略重點轉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
宋教仁、譚人鳳等人於1911年7月31日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國小校正式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此時,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席捲全國,兩湖志士決定乘勢發動武裝起義,焦達峰遄返湖南籌劃,在長沙落星田定忠客棧成立革命機關,正式委任陳作新負責運動軍隊,自己則主持調集會黨、策反巡防營和聯絡紳、商、學各界。陳受命之後,與新軍代表安定超、王鑫濤、李金山、楊玉生、劉芝德等人在小吳門外軍路側,組織“日新江”,門口懸掛日新成衣實招牌,以此作為聯絡軍隊的專門機關。

長沙起義

10月10日,武昌首義一舉成功。訊息傳到湖南,人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焦達峰在首義之後三天才獲得確信,他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有關回響武昌首義事宜,並派人前往瀏陽,通知洪江會準備進入省城。13日,由陳作新出面,召集新軍代表安定超等人開會,商議軍事行動方案。
14日,又召集包括立憲派在內的各界代表開會,與會代表30餘人,湖北軍政府派來的代表藍綜、龐光志應邀出席,會議決定湖南成立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中國同盟會戰時統籌部,負責領導起義,定於10月20日舉義,以回響武昌首義。嗣因會黨徒眾未能如期趕到,擬延期至23日起義。
20日,陳作新得知黨人饒運鈞前往水陸洲運動巡防營時被捕,拘於五十標禁閉室待斬;巡防營統領黃忠浩敦請巡撫余誠格下令,限22日將新軍一律調離長沙,調集巡防營勁旅至省垣自衛。事危時迫,焦達峰、陳作新商量決定提前至22日起義。
10月22日清晨,長沙新軍正式宣布起義。8點20分左右,49標代表安定超朝天放了三響信號彈,站在操坪石凳上宣布焦達峰的作戰命令,起義隊伍分兩路攻城,一路由焦達峰、彭友勝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後隊,會同五十標及馬隊由北門進城,占領荷花池軍裝局;另一路由陳作新、安定超率領四十九標二營前隊、右隊、左隊,會同輜重、工程兩營由小吳門進城,占領諮議局
北路軍未鳴一槍,迅速人城占領軍裝局,東路軍開始因巡防營長官督率士兵閉城相抗,相持了一段時間,但在義軍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陳作新與巡防營管帶交涉,打開了小吳門城門,東路軍亦未開一炮就占領了諮議局。下午3點,東路軍與北路軍會合,由焦達峰、陳作新、曾傑、成邦傑、安定超、李金山等率領一部分新軍,馳赴巡撫院轅門及附近又一村,四堆子、五堆子一帶,包圍巡撫部院。
當焦、陳進入巡撫院內時,發現巡撫余誠格已經潛逃,炮兵營正目李金山將巡防營統領黃忠浩刺傷,押解至小吳門城樓斬首示眾。巡撫院門前的旗桿上掛出了第一面“漢”字大白旗,一時間,長沙城內到處白旗招展,長沙起義就這樣順利成功了!
當日晚上,各界代表湧入諮議局,商量成立臨時革命政府的問題,會議由同盟會員文斐主持,在討論組織新政府人選時,陳作新提議由焦達峰充任湖南軍政府都督,表示自己願意出任副都督一職;焦達峰則表示:“原議沒有副都督的設定,我讓你當都督就是。”經過大家反覆討論,最後按照陳作新的提議,“公推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這一提議在一片掌聲中獲得通過,次日,焦達峰、陳作新在巡撫衙門就任中華民國湖南軍政府正、副都督職。
湖南軍政府成立後,陳作新便把主要精力用於組織湘軍援鄂和援贛兩個方面。在他和焦達峰的共同組織下,幾天之內,自由招兵60000餘人,編成4鎮陸軍,10月28日,首批援鄂軍1700多人由王隆中率領自長沙大西門碼頭乘船出發,焦達峰、陳作新親至湘江河岸,歡送將士,誓師出征,各界代表至河岸歡送者達數百人。
在組織援鄂軍的同時,又組織第三鎮統制易堂齡整軍援贛,易堂齡與陳作新同學,關係極友善。陳作新自告奮勇,兼援贛軍總司令,並以第4鎮閻鴻翥所部的一個協為援贛軍總預備隊。

不幸遇刺

正當陳作新積極組織湘軍援贛的時候,他萬萬沒有想到,以留日士官生為主體的軍官集團從小團體的宗派私利出發,在權力分配上對新生政權產生不滿,一場內訌正在醞釀。
陳作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早在第四十九標新軍出發援鄂時,有人向陳作新建議,酌留首義軍隊以警衛家鄉,他不以為然並勸告焦達峰說:“吾輩志在推翻專制,今湖南雖反正,而南北各省多在虜塵之中,公其請師援鄂,我則伐贛,何必與若輩爭此雞肋之食,使之局促不安乎!”表現出他大公無私的豁達胸懷,因而也放鬆了警惕,使留日士官生中的反動分子、原五十二標二營管帶梅馨有機可乘。
10月31日,梅馨製造了和豐火柴公司紙幣擠兌風潮(和豐發行一種錢票流通市面,信用素著,擠兌風潮純屬梅馨等人蓄意製造出來的),焦達峰接到風潮的報告後說:“要城防司令快派人去彈壓,並派人開導一下,說有都督府負責,擠兌的人自然就會散去。”此時忽然有人大聲對陳作新說:“事關省城治安,擠兌之風,平息越快越好,副都督如果親去彈壓,民眾看到副座的威風,一定可以放心,不會擴大風潮。”陳作新聞言前往調處,未帶一兵一卒,“單騎行視”,剛馳至北門鐵佛寺時,即陷入梅馨預先所設的伏擊圈,被叛兵包圍,一兇手持馬刀向陳作新頭上劈去,陳作新左額頓時被劈下一塊,拔槍不及,忍痛下馬,突入附近一成衣店,舉起一條板凳,向刺殺他的兇手當胸砸去,將兇手砸翻,並在兇手頭上猛砸,兇手雖被砸死,但陳作新也連中數彈,壯烈犧牲。隨後,叛卒又趕至都督府將焦達峰殺害。湖南軍政府第一任正、副都督焦、陳二英雄就這樣慘死敵手。
焦達峰、陳作新遇難後,譚延任都督,為緩和民憤,酌給陳作新恤銀萬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追贈陳作新為上將,並將其遺體歸葬於長沙嶽麓山,以供後人瞻仰、憑弔。

烈士之墓

 陳作新墓位於長沙市嶽麓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向20米受到保護。然而,在距墓西側不到5米處即建成了嶽麓山鳥語林,人聲、電子音樂聲嘈雜,與墓周圍的肅穆氣氛十分不協調且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如此現狀,實在令人遺憾。
陳作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