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端

陳之端,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4年5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之端
  • 出生地: 山東省魚台縣
  •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 職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部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課題組: 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創新研究組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科研成果,學術成果,書籍著作,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
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所工作,先後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7年起任研究員,
1999年起任博士生導師。
目前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創新研究組組長、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原《植物分類學報》)共同主編。
擔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創新研究組組長、《植物分類學報》主編。一直從事的研究領域是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和生物地理學,即利用多學科的手段,在較高分類階元上,探討植物的系統發育關係和演化,並將形態學、古植物學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結果相結合,研究植物類群的起源、分化和現代地理格局及其成因。
1995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95、1999、2000、2002和2006年曾分別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英國邱園、美國哈佛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史密森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是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和生物地理學,即利用多學科的手段,在較高分類階元上,探討植物的系統發育關係和演化,並將形態學、古植物學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結果相結合,研究植物類群的起源、分化和現代地理格局及其成因。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
(1)利用基因、基因組、形態學以及生物地理學等證據探討被子植物大類群的系統發育和進化;
(2)利用進化發育生物學手段,通過研究關鍵性狀相關基因與植物系統發育之間的關係,探討關鍵創新性狀的進化。

主要貢獻

曾主持完成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GF)基金項目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三項,中國科學院指示創新方向性項目一項,還分別與路安民研究員和吳征鎰院士共同主持過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各一項,作為合作者與美國密西根大學仇寅龍博士合作完成一項國家基金委海外青年學者合作基金項目。參加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97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重點項目各一項。2005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本人排名第二)。在AJBLJPSMBEMPENatureNPPNASPPEESTaxon等重要國際刊物(SCI收錄期刊)上單獨或合作發表論文60餘篇。

科研成果

2007.1-2010.12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KSCX2-YW-R-136),動植物若干類群的系統發育和分子進化。主持人,正在進行。
2007.1-2011.12 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973 Program no. 2007CB411600),中國-喜馬拉雅地區生物多樣性演變和保護研究。專題負責人(項目主持人為張亞平院士),正在進行。
2006.1-2009.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重點項目(30530090),基部真雙子葉植物中A、B、C和E類MADS-box基因的進化。專題負責人(項目主持人為孔宏智研究員),正在進行。
2004.1-200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面上項目 (30370094),榿木屬的系統學和分子生物地理學研究。主持人,完成。
2003.1-200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30228004),陸地植物的分子系統發育和進化。國內合作者(主持人為美國密西根大學仇寅龍博士),完成。
2000.1-200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重點項目(39930020),東亞植物區系中主要特徵成分和重要類群的形成和發展。第二主持人(第一主持人為吳征鎰院士),完成。
2001.1-2005.12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信息化建設專項(INF105-SDB-09),中國植物資料庫和圖像庫。主持人,完成。
2000.1-200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面上項目(39970057),高等金縷梅類植物的分子系統發育。主持人,完成。
1996.1-199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面上項目(39670056), 樺木科植物的分子系統學研究。主持人,完成。
1995-1996 美國地理學會項目USA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Grant (No. 5523-95),三峽庫區植物調查和生物多樣性研究(Botanical inventory and biodiversity along the Three Gorges, Yangtze River, China)。主持人,完成。
1996.1-2000.12 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重點項目(SDB95-06),中國植物資料庫。主持人,完成。
1993.1-1995.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青年項目(39200009),樺木科植物的起源和分化。主持人,完成。

學術成果

2001-2006 美國科學基金會(NSF)Research Coordination Network (RCN) 項目“Deep Time: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etic Tree of Living and Fossil Angiosperms”的國際合作者。該項目由D. E. Soltis, P. S. Soltis, P. Herendeen和D. L. Dilcher主持。其他主要參加者為:Mark Chase, Ray Christopher, Peter Crane, James Doyle, Peter Endress, Sara Hoot, Walter Judd, Richard Lupia, Susana Magallon Puebla, Steven Manchester, Yin-Long Qiu, Michael Sanderson, Youngbae Suh, Ge Sun, David Taylor。我們研究組參加“殼斗目(Fagales)形態、化石和DNA序列證據整合研究”。
2006-今 美國科學基金會(NS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項目“Atol: Resolving the Trunk of the Angiosperm Tree and Twelve of its Thorniest Branches”的國際合作者。該項目主持人是D. E. Soltis,其他主要參加者包括Reed Beeman, Nico Cellinese, Chuck Davis, Michael Donoghue, Khidir Hilu, Walt Judd, Steve Manchester, Yin-Long Qiu, Mike Sanderson, Ken Sytsma, Pam Soltis, Ken Wurdack。我們研究組參加“用線粒體基因研究薔薇類的系統發育”。
2007.7-9 中國科學院—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 Vitaceae,revision of Parthenocissus。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邱園和愛丁堡植物園,荷蘭萊頓標本館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卡馬洛夫植物研究所訪問研究。

書籍著作

Chen Zhiduan, Ren Hui, Wen Jun. 2008. Leeaceae and Vitaceae. In Flora of China, Wu Zhengyi, Peter Raven (eds.). pp. Beijing: Science Press and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吳征鎰, 湯彥承, 路安民, 陳之端, 李德銖. 2003. 中國被子植物科屬綜論. 科學出版社, 北京.
Lu Anming ,Zhang Zhi yun, Chen Zhiduan, Pan Kaiyu,1999. Embryology and adaptive ecology in the genus Przewalskia. In Solanaceae IV.(M.Nee,et al.eds).71-80.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陳之端, 馮旻編譯. 路安民, 葛頌, 汪小全, 孔宏智校. 1998. 植物系統學進展. 科學出版社, 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