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登臨岳陽樓時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在這首詩中洞庭湖之景氣勢澎湃,詩人以徐稚自比,更將裴使君比作陳蕃,表達了詩人對裴使君禮賢下士的讚美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湖闊兼雲涌,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闊:與孤相照。
②屬(zhǔ):當也。
③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
④謝宣城:《謝眺傳》:除秘書丞,未拜,仍轉中書郎,出為宣城太守。
⑤“敢違漁父問”:怎么敢違背漁夫的關問呢?引自《楚辭》:“屈原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
⑥“從此更南征”:從此之後就要更改原來的念頭不再去南行了。引自《離騷》:“濟沅湘兮南征。”

白話譯文

洞庭湖廣闊無邊還兼有風起雲湧,岳陽樓孤獨無依又處於晚霞放晴。
裴使君把我當徐孺子那樣對待禮遇有加,我應和著裴使君就像應和著謝宣城。
我感覺我就像湖岸積雪之中的一叢梅花綻放了,我還感覺我就像百草一樣從春天泥土裡萌生。
我哪敢違背漁父的關問呢?我從此就要更改我原來的念頭不再像屈原那樣去南行。

創作背景

該詞當為詩人於大曆四年(769)春時所作。時年詩人到岳陽後不久,受到當地官紳的接待。新春伊始,詩人陪當地裴使君登岳陽樓賞景,並寫下了這首詩來記錄當時的情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描寫洞庭湖闊大之景,次聯寫出了詩人把自己比作東漢時的名賢徐稚,把裴使君比作禮賢下士的陳蕃,可知詩人在岳陽的數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詩人此時對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可能裴使君沒有讀出詩人的意思或者是領會了而裝作不知、不願理睬,總之,詩人很快離開了岳陽奔向衡州。
最後兩句,歷來見仁見智。不管出於何種動機,裴使君款待了詩人,且陪詩人登樓遠眺。但僅僅因為這一點就口不對心地妄加頌辭,恐怕不是詩人一貫的為人處事的風格。從詩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應該對詩人這樣的大詩人禮遇、關照、撫慰甚至起用的。只是這樣的心思不能明言,畢竟與裴使君素昧平生,詩人自己對裴使君的為人還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詩的結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願望。
全詩用典頌人,感覺用喻,借古人的經歷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意蘊無窮。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學者仇兆鰲《杜詩詳註》:一日之間,陰晴迭換,亦見登眺之久,黃生謂可當岳陽樓圖是也。
清代學者浦起龍《讀杜心解》:愚按,興三、四者,反興也,境闊勢孤,而乃有彼加此接之情,是以寥落興親熱.,起七、八者,順起也,生趣發露,而默動不“更南征”之想,是以天機起人事。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