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

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

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的下屬學院,是一所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學院。學院前身是起源於1944年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科,1996年成立旅遊與環境學院,2017年6月5日正式更名為“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

學院資料室現有資料室面積180平方米,共有圖書3.9萬餘冊,生均圖書達55.6冊,生均年進書量達5.1冊。另外,還擁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報告廳、多媒體教室。

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歷史沿革,研究生教育,科研機構,學科體系,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基本情況

原旅遊與環境學院是一所在國內具有較好影響和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學院。學院下設地理科學系(陝西省名牌專業)、旅遊管理系、環境科學系、地球信息科學系、西部資源環境研究所、旅遊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實驗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旅遊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學院具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旅遊管理學、環境科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第四紀地質學、地理教育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具有地理學一級學科、旅遊管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的四個本科專業都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長期以來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學院發揮多學科綜合的優勢,以推動區域資源、環境、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圍繞西北地區資源開發、環境演變與人地關係協調、生態環境評價與綜合整治、全球變化與自然災害、土地資源開發與地價評估、人口與健康地理、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規劃以及旅遊市場等,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套用性和交叉性研究,完成了大量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鍛鍊而建立了一批優勢研究群體。
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人,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講師2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共28人,形成了一支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嚴格教學管理,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連續三屆獲學校優秀教學單位稱號。
學院畢業生培養質量優秀,在全國已形成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群體,如北京的陝西師範大學“地理軍團”、“旅遊軍團”等,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院畢業生簽約率都在96%以上。

歷史沿革

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自1944年8月起,歷經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科、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史地系、西安師範學院史地系、西安師範學院地理系、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六個階段60多年的變遷整合、勵精圖治,發展為今天地理、旅遊、環境科學門類齊全,基礎、套用兼容並蓄,師資隊伍力量雄厚,人才培養體系完整,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辦學單位。
1944年8月 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科成立;
1949年8月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史地系成立;
1954年8月 西安師範學院史地系成立;
1956年7月 西安師範學院地理系成立;
1960年1月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成立;
1979年 獲得區域地理碩士授予權;
1988年 增設旅遊地理專業;
1993年 成立旅遊系;
1996年 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成立;
1998年 獲自然地理學博士授權點;
2000年 增設GIS專業;
2001年 增設環境科學專業;
2003年 獲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

研究生教育

地理教育碩士專業
旅遊與環境學院地理教育有著近50年的歷史,師資力量強大,基礎條件優良,先後創辦有《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和《中學地理報》,為地理教育研討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並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近年來學院學科建設與課程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先後獲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自然地理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地理教學成果獎。
地理教育碩士自2002年開始招生,現有專職教師9人。至今已招收5屆總計60名學員。其中,2004年以前的3屆學員總計33人(2002屆9人,2003屆15人,2004屆9人),已全部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2005年---2006年2 屆招生學員中,在讀學生人數為27人。
學院對地理教育碩士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確定由教學經驗豐富的9名專職教師組成導師組,負責教學計畫的制定和教育碩士的日常管理。其主要職責是擔任專業學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
學院地理教育碩士培養條件優良,擁有150台計算機機房兩個,可容納150多人多功能報告廳一個,軟硬體及網路設施可以滿足課程多媒體教學的需要,以及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的需要。圖書資料豐富(19565冊、圖),教育碩士專業圖書資料專著606冊,期刊雜誌98類2893冊,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示範錄像、光碟26套。圖書資料覆蓋了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現狀與科研狀況,學員可方便地使用網路或光碟進行信息檢索與學習。
在地理教育碩士培養上,我們堅持文理交融與教育理論實踐套用研究,強化教育碩士的教學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緊跟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在課程設定上堅持地理學、地理教育、教育學“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和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重視教育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踐套用研究,不斷提升教育碩士教學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以適應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研究性課程教學實踐的需要。
在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中,除加強基礎地理教育理論教學與研究外,強調發展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現代社會裡終身學習的信念與能力培養,強調自主性學習和創新研究精神的培養,重視學生地理技能與方法的培養。在教學中注意將一系列的科學方法、實驗內容與過程、先進技術手段融入教學的各單元內容之中,不斷提升學員教育理念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院教育碩士導師組成員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近三年來導師組成員參加省部級以上教育科研項目6項,主持校級基礎教育科研項目15項,在教育核心刊物發表文章30餘篇,教學項目獲獎5項,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第四紀地質學專業
第四紀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主要任務是研究距今250萬年前人類誕生以來地球環境變化規律、地球外部圈層相互作用的動力學過程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正負反饋機制等科學問題。同時,研究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地質災害整治、環境規劃與保護,探明和開發第四紀海陸相地層中的能源和資源,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利用多學科交叉合作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於第四紀地層中各種高解析度的環境演變信息,重點研究與人類起源、文明發展、人類活動有關的資源、氣候、海面變化、構造運動、災變事件等,自然環境演變與全球變化的趨勢,弄清區域人類活動和環境演變的過程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回響。
目前,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對當今人類生存環境和未來命運強烈關注,全球變化問題成為國際前沿性研究熱點,第四紀地質科學作為這一研究領域的主要支柱學科之一。該專業目前側重研究自全新世(11500aBP)以來的環境演變、人類活動、人地關係的變化規律和過程、分析和預測自然環境變化的趨勢(如全球氣溫、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旱澇災害、生態等方面)、探究提取高分率信息的方法等。
陝西師範大學的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利用與全球變化、環境演變與對策、地質環境與災害。其研究立足於黃河中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重點研究這一地區全新世以來的重要環境事件及分布規律、人類生產和資源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過程和機理、人地關係的演變規律、該區域對全球變化的影響規律,預測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有關的氣候、地貌等自然環境的長期發展趨勢,促進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最最佳化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是多學科綜合和交叉性學科,屬農學門類中的環境生態類專業,該專業在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安全和水土資源開發與保護等方面有著寬廣的研究和套用領域。本專業於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於200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有碩士生導師3人,博士生導師3人。目前招生的研究生導師均為教授和博士學位獲得者。本專業目前主要培養水土保持與環境治理、水土保持與生態規劃、環境生態修復、流域土壤侵蝕防治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本專業在培養研究生方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向,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鍛鍊和培養。在科研方面,本專業多年來堅持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方向,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和水土保持規劃、生態調查、水土保持監測等項目,為本專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科研基礎,並在地貌與土壤侵蝕研究、區域土壤侵蝕研究、環境生態修復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該專業的師生近年來先後在《Climatic Change》、《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Environment Geology》、《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學報》、《地理科學》、《水土保持學報》、《水土保持通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山地學報》、《中國沙漠》、《人民長江》、《人民黃河》、《資源科學》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包括出版著作5部。
環境科學
2001年陝西師範大學取得環境科學碩士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生。該學位點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熱愛環境保護事業的,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夠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規劃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合在政府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研究和技術諮詢等工作。
主要課程有現代環境學、環境評價理論與方法、現代環境監測、數理統計與分析、環境系統模型、高等元素地球化學、環境污染治理、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技術、環境與健康、水環境學、環境規劃方法與案例、生態規劃與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等。
學位點下設環境評價、環境修復、環境與健康等三個研究方向,共有指導教師7人,其中教授6人,4人為博士生導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人。形成了研究方向穩定、學歷層次高、年富力強的導師隊伍。
學位點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星火計畫、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等多項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SCI源期刊論文60餘篇。

科研機構

水資源研究所
水資源研究所是新成立的研究所,以研究西北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土壤水資源和黃土地下水資源以及河流水資源為主要研究方向。經過研究群體的多年研究,在黃土高原土壤水資源、土壤水分運移規律和機制、黃土地下水富集條件、賦存形式和富集規律以及河流洪水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此外,城市污水的處理和利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水資源研究所具有較強的研究力量,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其中具博士學位研究人員6人。研究所所長趙景波教授近5年主持水資源和水環境方面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科技部項目1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3項。盧新衛教授、趙先貴教授和李劍超教授等也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多項。
研究所成員多年來從事水資源與水環境方面的研究,在黃土高原土壤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以及河流洪水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近5年在中國科學、Environment Geology, Soil Scienc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在科學出版社和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2部。近5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貳等獎1項,叄等獎1項。
陝師大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
西安陝師大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依託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全國首批旅遊管理博士點、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等學科優勢,基於數十年陝西師範大學旅遊開發研究中心的研究基礎,經國家旅遊局批准,於本世紀初正式成立。
研究院具有國家旅遊規劃乙級資質,主要從事旅遊規劃設計、諮詢、培訓及旅遊新技術開發研究、套用等業務,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堅持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的緊密結合,堅持在研究中作課題,在課題中作研究,突出科學研究與規劃設計相結合的特色。
本院現有研究設計人員26人,其中高級職稱17人,擁有一支20多人的博士群體,學科專業面廣、規劃設計技術優、創新思維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現任院長為馬耀峰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旅遊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內知名旅遊專家。
近幾年來,本院先後完成了“中國入境旅遊時空動態模式研究”、“中國不同群體入境遊客流行為模式研究”、“中國典型區域入境旅遊流東—西遞進空間演化機理研究”、“中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測評及提升戰略研究”、“陝西省旅遊總體規劃”(合作)、“陝西省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研究”、“秦嶺旅遊發展規劃”等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20餘項、各級各類旅遊規劃項目60多項。其中多數項目經專家鑑定認為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關項目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多項,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科體系

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地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地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 旅遊管理學 區域環境學
碩士學位授權點: 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旅遊管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環境科學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第四紀地質學 地理教育
本科專業:地理科學 旅遊管理學 環境科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國家級重點學科:歷史地理系(跨院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跨院系)

博士生導師

孫九林 董治寶 馮起 黃春長 馬耀峰 任志遠 延軍平 趙景波 孫虎 吳成基 孫根年 李天順 李銳 鄭粉莉 吳必虎 劉彥隨 龐獎勵 盧新衛

碩士生導師

黃春長 馬耀峰 任志遠 延軍平 趙景波 孫虎 吳成基 孫根年 龐獎勵 趙先貴 葛淼 薛東前 陳瑛 盧新衛 李劍超 杜繼穩 宋保平 師謙友 白建軍 白文新 趙振斌 吳晉峰 張紅 嚴艷 董婕 衛海燕 岳大鵬 肖玲 殷淑艷 查小春 王曉峰 周忠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