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德人

阿木德人

阿木德人是在巴勒斯坦發現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1961年在巴勒斯坦朱蒂耶洞以北約1公里的阿木德河邊的阿木德洞中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男性人化石骨架。1964年又發現了分屬3個個體的頭骨碎片。同時在洞穴中又找到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石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木德人
  • 發現時間:1961年
  • 發現地點:巴勒斯坦朱蒂耶洞以北
  • 科學價值:學術研究
簡介,化石特點,體質特徵,生活方式,發現意義,

簡介

阿木德人歐洲玉木冰期的化石,通常稱為“典型尼人”(Classicneanderthals),加上近東的塔邦人沙尼達爾人和阿木德人。阿木德人,屬早期智人,更接近西歐典型尼安德特人,西亞尼人進化的順序是塔邦人(Tabun)-沙尼達爾人(Shanider)-阿木德人(Amud)。

化石特點

1961年在巴勒斯坦朱蒂耶洞以北約1公里的阿木德河邊的阿木德洞中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男性化石骨架。1964年又發現了分屬3個個體的頭骨碎片,同時在洞穴中又找到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石器
他們消失得比較突然,並沒有向晚期智人逐漸過濾的中間類型。因此,有人認為這是兩種互相競爭的類型,是被更為進步的克羅馬農人所取代或消滅。
阿木德人屬早期智人。僅Ⅰ號頭骨較為完整,估計是25歲左右的男性個體。Ⅱ號頭骨碎片是成年男性,Ⅲ、Ⅳ號屬4歲或3歲的小孩頭骨。Ⅰ號頭骨顯示出與歐洲的典型尼安德特人相同特徵,如額部向後傾斜,前囟點和枕外隆凸點都向後移、枕外隆凸較發達。但同時又顯示出與歐洲典型尼人不同的特徵,如:有較高的腦穹、頂骨和額骨更強地彎曲、有較凸起的項平面、顳鱗較高,帶有更進步的分化為兩個的眶上隆起及較突起的頦突。阿木德人的肢骨較細直,並且較長,身高約177.8厘米。
從整體來說,研究者認為阿木德人更接近西歐尼安德特人,阿木德人生活在玉木(Würm)冰期早期。文化屬舊石器時代中期和晚期之間的文化過渡時期。

體質特徵

典型尼人的腦量與現代人一樣大,但是形態不同。他們的頭骨仍然低平,頭顱前後距離較長,後部枕骨與兩側凸出,以附著強大的頸部肌肉群。臉部的特點也很突出,下巴頦在前凸的吻部襯托之下,顯得非常後縮。子很大,形成了一種強烈前突的臉部。牙齒和上頜很大,門齒尤其碩大,常呈鏟形,磨蝕嚴重。眼眶圓,明顯突出的眉嵴形成粗大連續的眉弓。
體骨顯示他們的體型較矮,但十分結實,高約1.5米。胸部寬圓,下肢粗壯有點彎,所以行走時呈一種外翻的螺旋姿勢。手腳很大,手指腳趾粗短。尼人的肌肉非常發達,外形極為壯實。

生活方式

阿木德人是穴居者,但也偶爾在露天地建造營地洞穴的入口有時用石塊砌小,岩穴也常常用這種方法加以改善。他們使用火,獵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動物(如山羊和小鹿),並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吃剩下的獵物。他們製造並使用各樣的石制工具和木製長矛。
阿木德人單獨或成群地埋葬死者,也照料生病或受傷的人。用作犧牲的動物常常和人的骨骼一起被發現,這表明他們已經開始奉行某種原始的宗教。
大多數居住于山洞,他們能夠捕獲大、小動物和攜帶獵獲物。有人認為已經會用獸皮禦寒和構築隱蔽所。製造的工具被考古學家稱為莫斯特工具,即大多從燧石石核上打下石片後修整成尖狀器、刮削器和石刀。他們已懂得埋葬死者和放置陪葬品

發現意義

因人類遺存而聞名的以色列考古遺址,為中東的尼安德塔人的發展和分化提供了重要的證據。遺址以阿木德洞窟為中心,這裡可俯瞰加利利海西北部的阿木德河。1961∼1964年鈴木尚帶領日本東京大學考察隊到此地,挖出距今約5萬∼6萬年的尼安德塔人頭骨遺存。這些發現如今存放於耶路撒冷洛克斐勒考古學博物館,包括一個約25歲成人的骨架(稱為「阿木德一號」),還有另一成人下齶的碎片和兩名嬰兒頭骨的碎片。阿木德一號腦容量頗大,約為1,740立方公分(106立方吋)。不過,頭骨有尼安德塔人的特徵,前額後縮,眉嵴分開,顱骨乳突顯著。雖然骨骼不完整,但已估算出阿木德一號的身高為172∼177公分(68∼70吋)。
1991年以色列和美國聯合考察隊開始新的挖掘工作,成員來自希伯來大學、台拉維夫大學和加州柏克萊大學的人類起源研究所。隨後一年,工作人員挖出一個8∼10個月大的尼安德塔嬰兒的部分骨架,骨盆上放著馬鹿的上齶骨,顯然是喪葬儀式之一。有關尼安德塔住屋和穆斯特文化期(Mousterian)工具製造的進一步證據也被發掘,包括刻刀、尖物,以及鹿、牛、馬、豬、狐的遺骨。另外在埃米雷(Emireh)、紹瓦赫(Shovakh)、祖提耶(Zuttiyeh)洞窟附近也出土了其他人類遺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