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鍊金術

阿拉伯鍊金術是公元7世紀,阿拉伯出現的一種鍊金方法,阿拉伯鍊金術既受到中國煉丹術的影響,也受到希臘哲學以及其他學術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鍊金術
  • 起源時間:公元7世紀
基本信息,代表人物,查比爾·伊本·赫揚,拉齊,阿維森納,發展,

基本信息

公元7世紀,阿拉伯出現的一種鍊金方法,基伊斯蘭教在中亞興起,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即中國史籍所稱的大食國。阿拉伯人富於求知精神,通過不斷與東西方各民族相接觸,不斷地吸收東西方各民族的不同文化,融合成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8世紀阿拔斯朝哈里發建立巴格達新城時,隨著各項文化設施的建立,外來文化──既包括西方希臘、羅馬的文化,也包括東方中國、印度的文化──像洪流一般注入了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鍊金術的出現,即在這一時期。從內容來看,阿拉伯鍊金術既受到中國煉丹術的影響,也受到希臘哲學以及其他學術的影響。

代表人物

查比爾·伊本·赫揚

為阿拉伯鍊金術的早期(8世紀)代表人物。他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醫生,著有《物性大典》、《七十書》、《東方水銀》等書。他的這些著作為阿拉伯鍊金術奠定了基礎。後來穆斯林的伊斯梅利亞派把這些著作彙編成了一部包羅萬象的巨典──《查比爾文集》。他在鍊金術上有理論實踐兩方面的貢獻。
基於亞里士多德的冷、熱、乾、濕四要素學說,他認為,四要素的兩兩互相配合,便形成世界上的各種金屬,並使它們具有相應的內質。例如,黃金與白銀的內質是冷和乾,只要使白銀內質中的冷乾比例調整得與黃金一樣,就能使它變成黃金。要想實現這一點,必須使用“點金藥”。希臘書中從未提到過“點金藥”,而中國煉丹術中,製取“點化藥”正是主要目標之一。由此可見,中國煉丹術和希臘鍊金方法很可能是在阿拉伯世界融合起來了。既然中國煉丹家認為硫黃屬“陽”,水銀屬“陰”;希臘哲人認為硫黃含有熱和乾的內質,水銀含有冷和濕的內質,所以查比爾提出硫和水銀是構成各種金屬甚至於各種物質的基本成分。查比爾的思想體系明顯地超越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他認為四大要素都是非常具體的、實在的要素,可以從物質實體中游離出來而獨立存在;而再把這些要素按比例結合起來,又可形成新物體。他認為鍊金家的任務是確定四種要素在各物體中所占的比例,設法把它們從某些物體中提煉出來,得到純淨的“冷素”、“熱素”等等,再把它們分別以適當數量結合,或添加到某種物體中,以演變成他們預期得到的產物。所以這些“素”實質上就是查比爾追求的“點金藥”。
游離要素的手段──蒸餾  查比爾設法從物質實體中游離出四要素所採取的手段是蒸餾。這也就是查比爾鍊金術直接涉及到的化學操作。查比爾的著作中載有對一大批動物性物料的分解蒸餾。正因為他進行了很多這類試驗,注意到這類物質被蒸餾的結果幾乎總是生成氣體、易燃物、液體和灰燼,恰與氣、火、水、土一一對應,與四元素觀念正相吻合,所以他相信,通過反覆連續的蒸餾,就能將各種性質要素即“點金藥”分離出來。既然將這些純粹的要素按適當數量互相結合即可得到預期的物質,也可用來調整某物質中各要素的比例,使之轉變成另一物質,所以查比爾認為這些“純素”可用來“治療患病的”金屬,亦即不完美的金屬,使之達到黃金的完善程度。
礦物的分類  查比爾把礦物分為三類:
① 精英或精靈,指那些遇火會完全揮發的物質。包括硫黃、硫化砷、汞、硇砂和樟腦。
② 金屬,指那些可以鍛薄,並能在錘鍛時發出響聲,而且可以熔融的物質,包括鉛、錫、金、銀、銅、鐵和“中國銅”(可能是中國的白銅)等 7種。在查比爾的某些著作中,金屬類有汞而無“中國銅”。因為金屬有7種是傳統的說法。
③ 礦體,即錘鍛時會發生碎裂和變成粉末的易熔或不易熔的礦物。他又把礦體分為 3類:第一類富含精英,呈塊狀,例如孔雀石、青金石、綠松石;第2類含少量精英,如貝殼、珍珠;第3類幾乎不含精英,如礦粉、枯礬等。(見查比爾·伊本·赫揚

拉齊

9世紀的波斯人,拉丁名叫拉齊。他又是最優秀的穆斯林名醫。他的大部分著作是談醫術的,但他也很關心化學,在化學研究中可以說運用了前所未見的研究方法。他的鍊金術著作中以《秘典》(或譯作《秘中之秘》)最為馳名,是一本關於化學工藝製作、配方的書。這本書反映出他對鍊金術的神秘的和隱喻的手法絲毫不感興趣。雖然他也相信金屬可能相互演變,但他首先是一位重視實際的化學家。該書共分3部分,分別討論了物質、儀器和方法。對物質的分類法與查比爾大體相似。書中載有各類物質的大量配方,例如由硫黃、石灰合成多硫化鈣,由蘇打和生石灰製造苛性鈉及氨水,非常翔實,是化學史上的珍貴資料。阿爾-拉齊的著作中對鍊金術士使用的儀器設備作過詳細的介紹,其中包括風箱、坩堝、勺子、鐵剪、燒杯、平底蒸發皿、沙浴、焙燒爐、銼等等。他的著作對後世歐洲鍊金家有很大影響。

阿維森納

為10世紀伊斯蘭世界中的一位出色的醫生,所著《醫典》一書成為後世醫藥學的經典。他對許多化學現象的觀測資料被收錄於《醫藥手冊》一書中。在“物理學”一章中,他探討了礦物的分類,把它們劃分為岩石、可熔物、硫和鹽四大類。水銀被劃入可熔物,即金屬類,並認為“它是有延展性物體的基本成分”,“因為所有金屬都可以熔化為‘水銀’”。按照他的見解,一切金屬都是由水銀和硫黃及決定金屬本質的其他成分所組成;水銀是金屬的精英,硫使金屬外觀有可變性。
阿維森納對鍊金術的金屬演變持否定的觀點,他曾明確指出:“(鍊金術士)不可能使金屬的種類發生任何真正的轉化,只能造出出色的仿製品。他們可能除去金屬的大部分缺陷和雜質,但那種染了色的金屬實質上並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由於那些外來的性質在金屬中占了優勢,所以不免造成疏誤,就像人們往往看錯鹽、礬、硇砂等物一樣。”

發展

阿拉伯鍊金術在10世紀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後來傳到科爾多瓦哈里發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西班牙的摩爾人中出現了一批鍊金術士,他們寫了一些有關鍊金術的書。從他們的鍊金術著作來看,他們的原始化學研究已有初步的定量傾向。11~13世紀,阿拉伯鍊金術士繼續寫了不少論文,注釋了不少古籍,但他們沒有給阿拉伯鍊金術增加多少新的內容。在此期間,伊斯蘭教正統派占了上風,神秘主義思想盛極一時,因此阿拉伯人未能把鍊金術發展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但是,他們把這門古老的方術傳入了歐洲,在那裡經過一番傳播和發展後,成為近代化學發生和發展的基礎。
在晚出的阿拉伯鍊金術與具有古老傳統的中國煉丹術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以製作可使人“長生不老”、同時又具有“點鐵成金”效能的藥劑“神丹”為目的,是中國煉丹術的特點,金屬可以互相“轉化”,也是中國古代鍊金家的基本理論。阿拉伯鍊金術士所追求的耶黎克色(elixir)或哲人石,正與中國煉丹家所追求的“神丹”相同,而他們也同樣相信金屬可以互相轉化,不過把古希臘的物質組成學說加上去,用以解釋“轉化”的機理而已。此外,阿拉伯鍊金術所用的藥品大部與中國煉丹術相同,並且使用“中國金屬”(khar sini)、“中國銅”、中國產的?石(tutia),以及中國使用已久而不為西方所知的硇砂等物,這些事實也證明阿拉伯鍊金術曾經直接受到中國煉丹術的影響。但是,阿拉伯鍊金術士做了許多有價值的工作。例如,他們從礦物和動物體中分離出一些製劑,合成了一些化合物,認識了它們的某些化學性質;他們對動、植物進行分解蒸餾,不僅使用了一系列化學研究的方法,而且設計、創製了許多化學研究的儀器;他們對無機物的分類成為後世西方世界許多理論體系的基礎。這些工作,無疑對後來近代化學的產生和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