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工程及其防護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其防護工程

“九五” “211工程”建設以來,該學科通過人才引進,形成了以院士中青年專家為學術帶頭人的科研團隊,建成了擁有10子台模擬地震振動台台陣系統、特大型多功能電液伺服載入系統、3000kN阻尼器專用試驗機等特色設備的研究基地,緊密結合北京市乃至全國大中城市的建設需求,尤其是奧運場館、長大橋樑等大型複雜結構以及捷運與城鐵等工程建設中的重大需求,在工程結構抗震、減震和城市與村鎮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災減災工程及其防護工程
  • 相關工程:九五” “211工程”
  • 相關設備:模擬地震振動台台陣系統等
  •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學科簡介,相關研究,

學科簡介

1、工程結構抗震與抗爆 開拓了隨機地震力理論與結構地震反應的研究,深化了場地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影響的研究,發展了地震動參數和震害潛勢的機率分析方法,推進了城市和區域的綜合抗震防災,提出了完整的基於實數形式復模態振型分解法的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
2、結構振動控制與健康監測 提出了隔震體系的軟著陸、變剛度理論和方法以及基於非比例阻尼線性系統的隔震結構反應譜設計方法,研發了系列粘滯阻尼器、鉛鋁合金阻尼器等耗能減震裝置、變摩擦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變式磁流變阻尼器、變間隙粘滯阻尼器、主動變剛度/阻尼控制裝置等控制裝置,提出了相應的控制算法,發展了空間格線結構健康監測方法;
3、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防災減災 針對城市地下空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水災、火災、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措施及地震災害的發生機理、發展演化規律和影響因素、相關的防災減災措施與對策及技術,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間抗禦各種災害的能力;
4、工程地質災害與防禦 採用現代探測、監測和模擬分析技術,研究人口密集區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區地質災害的成因類型、發育分布規律及其與人類工程活動的關係,掌握地質災害現狀和制定巨觀防治對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圍岩穩定性、支護技術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災害控制技術;
5、城市綜合防災減災 率先提出了基於城市發展的防災規劃編制方法,強調動態分析、預測、決策及管理。編制技術上在運用GIS、RS、GPS等高新技術,為我國城市防災工作向高新技術化,智慧型化和數位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本學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發明專利19項,許多成果被國家有關規範所採用,或套用於奧運場館等重要工程的抗震與城市綜合防災。主持或參與“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0項以及其它項目共158項,總經費達6000餘萬元,此外2007年7月至今又承擔973計畫項目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5項,項目經費800餘萬元。

相關研究

1、地震反應的研究,深化了場地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影響的研究,發展了地震動參數和震害潛勢的機率分析方法,推進了城市和區域的綜合抗震防災,提出了完整的基於實數形式復模態振型分解法的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
2、結構振動控制與健康監測 提出了隔震體系的軟著陸、變剛度理論和方法以及基於非比例阻尼線性系統的隔震結構反應譜設計方法,研發了系列粘滯阻尼器、鉛鋁合金阻尼器等耗能減震裝置、變摩擦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變式磁流變阻尼器、變間隙粘滯阻尼器、主動變剛度/阻尼控制裝置等控制裝置,提出了相應的控制算法,發展了空間格線結構健康監測方法;
3、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防災減災 針對城市地下空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水災、火災、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措施及地震災害的發生機理、發展演化規律和影響因素、相關的防災減災措施與對策及技術,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間抗禦各種災害的能力;
4、工程地質災害與防禦 採用現代探測、監測和模擬分析技術,研究人口密集區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區地質災害的成因類型、發育分布規律及其與人類工程活動的關係,掌握地質災害現狀和制定巨觀防治對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圍岩穩定性、支護技術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災害控制技術;
5、城市綜合防災減災 率先提出了基於城市發展的防災規劃編制方法,強調動態分析、預測、決策及管理。編制技術上在運用GIS、RS、GPS等高新技術,為我國城市防災工作向高新技術化,智慧型化和數位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五年來,本學科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發明專利19項,許多成果被國家有關規範所採用,或套用於奧運場館等重要工程的抗震與城市綜合防災。目前主持或參與“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0項以及其它項目共158項,總經費達6000餘萬元,此外2007年7月至今又承擔973計畫項目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5項,項目經費800餘萬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