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處理中國歷史上民族關係問題

關於處理中國歷史上民族關係問題,篇名。翦伯贊著。《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9 年第一、二期發表。主要觀點:各民族一律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對待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民族平等的原則處理歷史上的民族關係,揭露、批判歷史上不平等的民族關係。對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在邊陲地區建立的部落國家和中原王朝的歷史關係,處理時應採取實事求是態度。不管納入,還是暫未納入中原王朝範圍之內,他們都是中國人。

中國疆域遼闊,同一時期的不同民族往往處於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歷史上少數民族統治半個或整箇中國時期,漢族都起著主導作用,這並不違背民族平等原則。認為大的、生產力高的民族使小的、生產力低的民族同化於自己,雖然大半帶有程度不同的強制性,仍然是一種進步的歷史現象,實際上是使落後民族加入先進民族的經濟、文化體系。民族自然同化不等於統治階級政策下的同化,後者是用強迫命令的辦法消滅另一民族,是反馬列主義、反人民的。中國各民族之間正常、主導的關係是和平相處,只有在民族矛盾發展到不能再和平相處時,才爆發戰爭。歷史上少數民族發動的戰爭大半是反抗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的壓迫和奴役。也有些落後民族發動戰爭,是為了保衛少數統治者剝削和奴役本民族人民的特權,把自己的民族地區封閉起來。歷史上,特別是近現代史上,某些少數民族野心家,受外國統治者挑撥,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甚至發動戰爭,進行背叛祖國的叛亂活動。這是階級矛盾,不等於民族矛盾。主張歷史教材要反映和研究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特別是要研究怎樣突破限制這種友好往來的障礙。歷史上各族統治階級的挑撥、民族之間的仇恨與不和、民族偏見、民族隔閡,以及偏狹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都是友好往來的障礙。提出要進行反對大民族主義和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的教育。認為在階級社會,民族英雄受階級性和時代性的限制。封建社會的民族英雄一般都是在保衛自己家園的戰爭中產生的,不可能沒有狹隘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和表現。各民族人民共同承認的民族英雄,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