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

《關於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是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2年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按照《“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農牧發〔2022〕8號)、《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於做好2022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2〕13號)等有關檔案和政策要求,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就有關事項印發的通知。由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於2022年6月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
  • 印發機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 印發日期:2022年6月1日
  • 發文字號:農辦牧〔2022〕13號
通知全文,內容解讀,

通知全文

關於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
農辦牧〔2022〕13號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財政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財政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2年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按照《“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農牧發〔2022〕8號)、《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於做好2022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2〕13號)等有關檔案和政策要求,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通過支持奶業大縣發展草畜配套、適度規模養殖,促進奶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提效率、降成本,力爭用3—4年時間進一步提升奶業大縣飼草料供應水平和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到9噸以上,進一步提高奶業生產效率和奶農自我發展能力,完善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經營模式,增強奶源供給保障能力。
  二、實施內容
  縣級人民政府是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實施主體,鼓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主體培育等措施,加強優質飼草料供給,支持發展標準化、數位化規模養殖,推進產業鏈前伸後延,提高奶業綜合生產能力。
  (一)實施區域
  在東北和內蒙古產區、華北和中原產區、西北產區,支持80個奶產量5萬噸以上的奶業大縣;在南方產區、大城市周邊產區和特色奶優勢產區,支持20個奶產量3萬噸以上的奶業大縣和特色奶主產縣。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縣(市、區)(以下簡稱項目縣)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奶業發展基礎較好,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較高,奶牛存欄、奶類產量持續穩定增長,有一定數量適度規模奶畜養殖場,具有較強的提升奶業競爭力、推進高質量發展需求,奶業持續發展空間大;二是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緊密,能夠組織規範簽訂並履行生鮮乳購銷契約;三是當地政府重視奶業發展,將奶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制定出台支持奶業發展的意見、規劃和政策,支持為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等低溫乳製品和乳酪、乳清粉等精深加工乳製品集中配套奶源基地的奶業大縣。
  (二)支持內容
  一是草畜配套。支持通過租賃或長期訂單等方式,促進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料種植和奶牛養殖就地就近配套銜接,推進南方草山草坡飼草資源開發利用,保障飼草料供應。支持飼草料種植、收穫、加工、貯存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套用智慧型化機械設備,建設高水平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
  二是現代智慧牛場建設。支持圈舍、防疫、奶廳、飼料製備、擠奶及運輸等環節設施設備改造提升;支持數位化智慧型化設備(自動噴淋、環境監測、精準飼餵和監測、全自動全混合日糧攪拌機、擠奶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產奶量自動監測設備等)、信息化採集設備(智慧型項圈、計步定位、自動計量、個體識別等)、智慧牧場管理平台(發情監測系統、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型匯總分析等)等推廣套用。
  三是探索奶業產地消費新模式。開展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鼓勵奶源新鮮、就近消費的區域化奶業生產經營模式,培育區域化大眾化消費的奶業品牌。項目縣可結合實際,支持有條件的奶農、合作社等主體依靠自有奶源發展乳製品加工試點,以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乳酪和民族特色乳製品為重點,支持奶源質量安全管控、乳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與設備購置、生產工藝升級、檢驗檢測設備配備、冷鏈運輸流通體系建設等。每個項目縣試點數量不超過1個。
  (三)補助方式
  2022—2023年和2024—2025年分兩批各支持50個縣,原則上每個縣連續支持兩年,第一年安排補助資金2000萬元,根據實施效果等情況安排第二年補助資金。補助資金主要用於對擴大草畜配套規模、開展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及養加一體化試點的適度規模奶牛養殖場(存欄100—3000頭,特色奶畜可參照執行)給予適當補助。有關省份根據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規模,結合項目縣實際情況,自行確定補助標準;草畜配套的每畝補助規模不超過800元,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400萬元;現代智慧牛場建設的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300萬元;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的單個主體補助規模不超過400萬元。
  項目縣應主要通過“先建後補”等方式實施,本著“自願、公開、公平”的原則,及時公開申報條件、補助標準、實施要求等內容,動員符合條件的奶畜養殖場等主體自願申報。項目實施要與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農機購置與套用補貼等現行政策銜接,避免重複補助,重點支持定製化、非標準化設施裝備的推廣套用與改造升級,滿足奶業差異化發展需要。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有關省份要根據下達的年度績效任務目標結合實際制定省級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說明轄區內奶業生產總體情況、項目實施思路及項目縣遴選情況,明確目標任務、實施方式、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和監管措施組織實施等。6月10日前將省級實施方案和縣級實施方案報送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計畫財務司和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備案,並將實施方案同步上傳至農業農村部農業轉移支付項目管理系統。
  (二)強化支持保障。有關省份、項目縣要探索創新項目實施機制,加大地方投入力度,撬動金融、社會等多元資本支持項目實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完善地方配套支持政策,推動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積極支持奶牛養殖、飼草料生產、奶農發展乳製品加工試點等,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立足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為項目補助對象提供信貸支持。
  (三)規範資金監管。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等部門加強資金監管,細化項目縣與補助對象的遴選辦法、標準和程式,規範資金使用。縣級人民政府要加強補助對象認定、項目驗收、資金撥付、後續跟蹤監測等關鍵環節監管,提升資金使用透明度,採用適當形式公示補貼發放情況,確保項目資金使用的質量和效益,不得將項目資金集中用於支持大型養殖企業。對存在虛報、冒領等騙補行為的,經查實後予以通報,停止項目實施資格,追回補助資金。
  (四)加強績效管理。有關省份要按照 《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財農〔2019〕48 號)做好績效管理工作。省級相關部門組織項目縣開展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與績效評價,在此基礎上對省級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及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全面自評。農業農村部組織對有關省份開展績效評價,以書面評價為主,必要時進行現場抽查,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任務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對實施效果不佳、財政補獎資金使用不規範的項目縣,經限期整改仍未達到要求的,將取消其後續年度資金安排。
  (五)加強宣傳指導。各地要結合項目實施,統籌做好政策解讀、跟蹤指導和技術培訓等工作,讓廣大養殖場全面知曉政策內容和要求。要加強政策宣傳,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新機制和典型模式,講好奶業故事。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及時調度監控項目進展,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中期評估,並根據項目實施需要對本通知內容進行調整完善。有關省份於每年12月20日前將年度項目實施總結報送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聯 系 人:孫永健
  聯繫電話:詳見參考連結
  電子信箱:詳見參考連結
  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100125)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22年6月1日

內容解讀

2022年6月,財政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通知》。《通知》要求,通過支持奶業大縣發展草畜配套、適度規模養殖,促進奶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提效率、降成本,力爭用3—4年時間進一步提升奶業大縣飼草料供應水平和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奶牛年均單產水平達到9噸以上,進一步提高奶業生產效率和奶農自我發展能力,完善區域化全產業鏈奶業生產經營模式,增強奶源供給保障能力。
《通知》明確,縣級人民政府是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的實施主體,鼓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主體培育等措施,加強優質飼草料供給,支持發展標準化、數位化規模養殖,推進產業鏈前伸後延,提高奶業綜合生產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