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友聲

關友聲

關友聲(1906年3月25日—1970年2月14日),原名關際頤,字友聲,以字行,號嚶園主人,山東省濟南市濼口鎮人,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家;1928年就讀山東大學國學系,1931年與兄關頌平在濟南共創國畫學社與齊魯畫社,1945年在濟南中國藝術專科學校及山東南華學院藝術系任教,1948年任湖南南嶽國立師範學院美術教授,後執教齊魯大學、山東藝術專科學校;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常務理事、省政協委員;擅長中國畫,兼擅書法、詩詞、琴棋、京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友聲
  • 別名:關際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市
  • 出生日期:1906年3月25日
  • 逝世日期:1970年2月14日
  • 職業:書畫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代表作品:《泰山日出》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評論,人物評價,生平綜述,名家題鑒,

人物簡介

關友聲(1906—1970),出身於鹽商家庭,家境頗殷實,惟幼年早孤,與長兄關際泰同居。6歲時以弈棋得“神童”之譽。7歲入家塾與長兄、族兄同窗共讀。14歲時方從長兄關際泰(為濟南著名書畫家)認真學畫。從臨摹古人書畫入手,初師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又追溯馬遠夏圭李唐戴進諸名家筆法,廣搜博採,以充實自己。後由濼口移寓濟南城內鞭指巷,從王吉甫(後為顧維鈞私人秘書)學英語,從王香蓀(後被何思源聘為山東省教育廳秘書)學文史。雖以外語、文史之學為主課,但同時又廣交書畫文人,與丁佛言、寶佩之、胡伯年等人為友,畫藝大見進步,16歲書畫已小有名聲。
關友聲中國畫作品關友聲中國畫作品

人物生平

1928年,關友聲於山東大學國學系畢業,後又至北平向吳秋暉學習詩詞歌賦。在北平居住約一年,始返濟南。在北平時結識了著名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於非闇等人,與張大千最為莫逆,因而受張大千影響頗大,從學習元四家改學石濤,此為關友聲畫風轉變之關鍵。
1934年,關友聲將其游黃山寫生冊提供張大千品評,頗得張大千好評。1935年,遊學湖南、湖北、南京、蘇州、安徽等地,探奇攬勝,尋師訪友,以提高藝術造詣。是年《關友聲畫集》問世,斯時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的老舍為之作序。
30年代,關友聲與其兄關際泰共創“濟南國畫學社”,課徒講藝,長達3年,有學生50餘人。嗣後,又創辦過“齊魯畫社”,主編過藝術周刊。
關友聲
1945年執教於濟南南華學院,教授詩詞及書畫題跋和款式學。
建國後,於1959年任教於山東藝術專科學校,任圖畫系副主任;同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兩幅山水巨幛。
曾為山東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常務理事。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夫人鄭璇被迫害致死——此事對關友聲打擊尤甚,不幸於1970年2月14日去世。
關友聲先生書法初宗“二王”,後得宋克墨跡,酷愛章草,兼工漢隸,濟南趵突泉李清照祠前之“漱玉泉”三字即其手筆。
他熱心授徒,常書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勉勵弟子,出版有《關友聲畫集》,代表作有《壯觀》、《高山流水》、《泰山日出》、《佛山新貌》等;著有《嚶園詞》、《友聲先生詩抄》等。

人物評論

——藝苑奇才關友聲
關友聲先生是山東省著名的書畫大家,也是山東畫派的創始人之一。在六七十年代,他的書畫作品曾經指導和影響了一代後輩學子的創作風格和特點。因此,他在我省的藝壇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藝術家
關友聲中國畫作品關友聲中國畫作品
關友聲,名關際頤,出身於一個商賈之家,自幼並沒有拜名家為師,只是跟隨兄長關松坪習畫。但是富裕的生活,殷實的家業為他學習書畫提供了可靠的經濟基礎。而家中頗為豐富的藝術收藏品,又為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使他能夠廣覽天下名畫,盡數臨摹佳作,為他以後的藝術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友聲學習書畫是非常刻苦的,他在兄長的影響下,長期與文人雅士相伴,故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能。早年他拜在精通古典文學和詩詞的一介儒生楊謙齋的門下,學習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打下了良好的文學底蘊。後來又隨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王吉莆、王香蓀學習英語和文史,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當時在濟南城內有一座宅院,原是關家世代所居,名曰“嚶園”。此名來源於院內的一個石刻碑體,上面有清代文人吳讓之以篆書所寫的“嚶園”二字。關友聲非常喜歡這兩個字,因此將宅院起名為“嚶園”,自號為“嚶園主”,並為此刻了一方印章,刻文是“嚶園主”,平時寫字作畫常喜歡用此章。另外他根據詩經中“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把自己的字起為“友聲”。在這個宅院中,有一個藏書樓,分上下兩層,共十間房屋,記憶體放著關家歷代收藏的墨寶、古玩、文史書籍。關友聲常年盤桓於此,盡數臨摹學習歷代名作。他先從“元四家”入手,繼而上追宋代的梁楷馬遠夏圭等諸位大家,後來又悉心學習石濤的真跡。為了開拓自己的畫路,他廣泛吸取南北兩派的風格特點,力求臨古而不泥古,並從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因此,他學習古人筆墨既專又勤,常常是廢寢忘食,為此他曾自做兩首詩來表達自己習畫的刻苦與心境:
其一:陌上花(夜起作畫)夜長不寐,起來作畫,慵添衣慣,月影雞聲,穿透紫微花館,誰憐寂寞書窗下,無語坐深希旦,只孤燈伴我。偶來詩興,霎時成幻,寫梅花一樹,神移雪個,只愧未能遒悍,玉燭花殘,香冷金猊紅炭,蟾光如水涼侵體,群籟無聲天遠,羨江南梅信,惜無豪興,便足跡重繭。
關友聲中國畫作品關友聲中國畫作品
其二:蝶戀花(讀畫偶成)事不關心心止水。癖畫成顛,獨愛清湘濟。讀向窗前尋別趣,雲煙脫手渾無際。素壁縱橫游遠睇。手自臨摹,冊子羅書幾。身入黃山成舊憶,白雲一縷生肩底。
從以上這兩首詩中,我們看到了一位書畫家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的確,若沒有那時的勤學苦練,怎能換來以後在書畫領域裡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自上世紀20年代初期開始,關友聲曾與兄長關松坪三次去北京,訪遍了在京的名家學者,又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蹟,這使他大開了眼界。他不僅與京師的書畫名家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有幸拜桐城派散文家吳秋暉為師,學習文學與詩詞。這樣就使他在文學修養上得到了升華,為他的藝術人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說關友聲先生是一位“詩書畫俱佳”的藝術家,一點也不過分。他的繪畫不拘守某一種形式,常常是手隨心動,有著多種多樣的風格。無論是嫵媚的、潑辣的,還是凝重的、飛舞的,在他的筆下都能兼收並蓄,恰當地融合在藝術形象中。在書法上,他真、草、隸、篆無所不能、無所不專,特別是他的章草,已得前賢之神韻,是山東的一絕。另外,他的詩詞歌賦也是極為出色的。他的詩詞不嬌柔做作,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雅韻,而且他常以繪畫的手法寫詩,使詩詞中充滿了線條和色彩的韻味。總之,若想深入了解關友聲的藝術成就,還需要具體地欣賞他的書畫作品以及詩詞歌賦。

人物評價

友聲是個可愛的人。他很有趣:乍一看,他是少年老成,胖胖的,和和氣氣的,非常的溫厚。哪知道,他心中卻有許多玩藝兒。他會唱,善弈,能寫,精於繪畫。有這幾種本事的人,往往留著長頭髮,眼睛望著天,自居天才。友聲可不這樣,他一點不露;他就那么胖胖的,溫善的,不說長道短,不露名士的氣派,更不以狂浪的行為自損以自高。他背地裡下功夫,一聲不發,你非和他很熟識了,總不會知道他有才分。和他擺盤棋就曉得他的厲害了;雖然他不以為這有什麼了不得。他最見長的是畫山水。
關友聲書法作品關友聲書法作品
誰都知道,中國畫裡以山水為最難,有真功夫還不夠,得有真才力與識見。嚴格的說,既非畫山,也非畫水,而是繪出心靈對大自然的趣味與構想。不但物境的壯偉或閒逸是由心境而然,就是物境的形式之美也是隨心所欲——把山水畫在扇面上,並非世上真有那么座扇面山,而是把山樹雲水創設在扇面上,以表現一點什麼意思與境界。畫家時時創造著新天地。難處也就在這裡,心中無物便什麼也畫不出。
友聲善繪山水,他胸中自然是有真東西。他用工也很勤,看的也多,才力與經驗自然是藝術成就上的一對法寶。就他的作品說,他的畫正如他的人,筆墨深厚而靈動,很足以表現他自己。深厚使人神凝,靈動令人氣爽。與他交往,和看他的作品,都覺到這兩樣。他非常用功。可是畫中沒有吃力不自然的地方,他極厚道,可是有藝術的天才。這是人格的美與藝術的美之調和,也就是藝術的陶冶與人格的修養之所以相成;所以我說他可愛。
現在他把過去的作品匯印成集;設若認識作家有助於作品的欣賞,我這點介紹便多少有點意思。

生平綜述

關友聲的一生,堪為人生的悲喜劇。喜者,是他養成了極具人生趣味和文化底蘊的生命狀態,閒來有棋一局、戲一出、畫一幅、酒一壺,可與歐陽修所謂“六一居士”相比擬。他是天真爛漫的赤子,也不會掩飾自己,這與那些心機深沉的陰暗者相比,實可謂浴滿幸福的生命陽光。此為喜者,亦有悲者——正是緣於他的自由、天真,在心靈走向自由的同時,他與現實的衝突卻也較他人更顯深沉、激烈。在“文革”中,他的妻子鬱憤自殺,他也隨之鬱郁離世。坊間多傳關友聲先生晚年精神自由,即使在批鬥會上,也能酣然入睡,且鼾聲如雷,不知確也不確。如是,則為人生之大徹悟,這種徹悟可比照於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李叔同。人生的悲歡離合,流離顛沛,皆為人生之常態,需要珍視的,是在人生的幸福與悲傷中所結晶的精神積澱。智者面對人生的苦難,無非收斂鋒芒,求自保而已,直面與逃避,皆不能改變人生的最終結局,但真誠者往往令後人緬懷、追憶,更多的則消失如煙雲,我們今日不能忘懷關友聲的人與畫,這也是悲中之喜。關友聲的人與畫一樣,親切、溫厚,又有一種繁華落盡的滄桑與深厚,他有一顆純正、博大的山水之心。他的畫中有一種生命的大平靜,平靜就是一種和諧的自然狀態,是與天道的和鳴。
關友聲
畫壇的“關黑”之譽,絕非偶然,在我們淡忘了“關黑”的山水風神時,我們以為超越了他們的境界,究其實,卻是對山水精神的遮蔽與無知。由關、黑等人構築的齊魯山水之精神格局,迄今觀之仍令人盪氣迴腸、高山仰止。不知古人,無以知優劣,對他們的解讀,才剛剛開始。

名家題鑒

《題覃思齋》 老舍
覃思畫境秀如秋, 斂盡鋒芒繪淺愁。
墨未到時神遠矚,
筆留余意樹微羞。
山從心裡生雲氣,
露在毫端滴石頭。
俱是空靈詩韻味,
天邊語響落輕舟。
註:“覃思”指關友聲,關號“覃思齋主”。此詩乃老舍1933年為關友聲畫齋所題,詩為豎寫條幅,字是帶魏碑意味的隸書
《遺墨題跋》啟功
此歷下友聲關先生遺墨也。章草筆勢強雄遒上,想見其人品嚴正,而十年浩劫,人書俱渺。公子天駿寶此殘冊,以失尾款,囑為題記。憶卅三年前,談諺於趵突泉邊,何勝慨嘆,因識其後,公子其善護之。
一九八六年夏日 啟功
關友聲
《遺墨題跋》啟功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此關友聲先生遺作,磊落雄強,筆如其人.
關友聲作品關友聲作品
一九八零年秋,獲觀因題 啟功
題《黃山畫冊》張大千
古人寫黃山者,漸江得其性;石濤得其奇;瞿山得其變,友聲先生新從黃山游歸,以近作黃山冊見示。清新雅逸,於三家以外別樹一幟,所謂的其運也。
乙亥十一月張爰
拜觀題記
《贈畫題記》張大千
戊寅夏五與
友聲道兄重遇故都,去去年曆下之游又一年矣,劫後無恙,相顧忻然,又知明年又在何處。出此為贈,以為他日相見之養。當共一笑也。
張爰
戊寅:1938年
劫後:七七事變之後 題《黃山畫冊》張善子
黃山之雲如釜蒸,黃山之松如龍騰。攀蘿捫葛不到處,有人長嘯似孫登。題似
關友聲
友聲道兄
已亥冬虎痴張善子
......
嶗山謠 東海一山甲山類,帝不能禪仙不棄。昔者祖龍求神仙,輾轉至此末探密。後世君王惡名嶗,遂廢登臨罷封賜。我好名山癖如飢,齊魯青青飽游脺。
振衣登岱臨絕頂,興盡躊躇末滿志。手扶綠玉入嶗山,望見峰巒心已醉。蜿蜒百里態無窮,疑無處復花明媚。倘從此境方名山,太岳低頭眾孫輩。
公卿袞袞足不前,遂使此山無顯譽。我來欣賞獨徘徊,滿目蒼涼盤邐迤。遵路先登柳樹台,野草引石轉森遽。大嶗觀映駱駝頭,蔚竹庵旁拈百卉。 魚鱗瀑注靛缸灣,聲如雷吼驚山魅。水邊上下兩清宮,雲上嵯峨疑海市。上清宮裡牡丹花,聞道春時如錦織。下清宮有兩耐冬,霜雪凌之榮不瘁。
關友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