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烏龍茶,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帶,發源於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

閩北水仙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呈“三紅七綠”狀。具有防輻射、利尿、降低膽固醇等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北水仙
  • 茶葉類別:烏龍茶
  • 主要產地建甌建陽兩縣
  • 起源: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
  • 主要功效:防輻射、利尿、降低膽固醇
歷史發展,自然地理,產地分布,生長環境,品質特徵,栽培技術,種植特點,培育樹冠,耕作施肥,加工工序,主要品種,價值功能,主要功效,保健功能,品茗指南,選購技巧,存儲方法,獲獎榮譽,茶葉文化,

歷史發展

水仙茶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著名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茶質美而味厚”,“果奇香為諸茶冠”。水仙茶樹品種適制烏龍茶,但因產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閩北產區用南雅水仙,按閩北烏龍茶採制技術製成,條形烏龍茶稱閩北水仙。武夷山所種的水仙種,約在道光年間傳入,其成茶稱水仙或武夷水仙。
閩北水仙始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是閩北較大的優質產品。所用的水仙種,發源於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1929年,《建甌縣誌》載:“查水仙茶出禾義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嚴義山,山上有祝仙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可見水仙的栽培歷史約在130年以上。

自然地理

產地分布

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帶。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

生長環境

閩北地區(現稱南平市)位於北緯26°15’~28°19’,東經117°00′~119°17’,地處武夷山脈的東南坡,閩江上游,南與三明市交界、東與寧德地區相鄰,西與江西接壤。東北與浙江毗連。在福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內的中亞熱帶暖區,溫暖多濕.年均溫度17℃~19.5℃,高山、半高山地區在14℃~17℃之間,年降雨量在1596~1848毫米,年平均日照量1700~2000小時,無霜期310~250天,南北部有差異。一般年份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長,秋溫高於春溫。境內峰巒起伏,森林密布,建溪、富屯溪流貫其境,地形複雜,山地和丘陵地占80%以上。茶區土壤多數為紅壤,海拔較高處也分布有黃壤和山地棕壤,由於森林覆蓋面大,土壤表層有機質較豐富。一般含量為1%~2%,pH值4.5~6.5.礦質營養較多,土層較深厚,茶樹生長條件得天獨厚.

品質特徵

閩北水仙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呈“三紅七綠”狀。安溪鐵觀音茶條捲曲、肥壯圓結、重實勻整、色澤油亮沙綠,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肥厚,呈綢面光澤;內質“音韻”獨特,蘭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鮮,回味悠長,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閩北水仙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的成品茶外形狀實勻整,尖端扭結,色澤砂綠油潤,並呈現白色斑點,俗有“晴蜓頭,青蛙腹”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於有甘爽回味,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邊明顯。在半發酵的烏龍茶類中堪與鐵觀音匹敵的就是閩北水仙了,該茶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一帶,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地域毗連,群山起伏,雲霧繚繞,溪流縱橫,竹木蒼翠。水仙茶樹屬中葉種小喬木型,其特徵為主骨明顯,枝條粗壯,葉大呈橢圓形且呈深綠色,葉肉厚,表面革質有油光,水性長,香味並重,嫩梢長而肥壯,芽葉透黃綠色。

栽培技術

種植特點

閩北由於森林覆蓋度大,土壤深厚、疏鬆、腐殖質多、穴多為森林土,因此,閩北水仙種植上的主要特點是:表土回溝、橫坡等高種植、深溝栽植、適當稀植和多株定植。為了培養高產優質茶園,全園應深翻40cm以上,開深、寬各40cm左右的種植溝,每畝施有機肥2~3t、餅肥150kg、磷肥25g為基肥,以保證茶樹生長之需要。如建甌小橋等地,坡地茶園占總茶園面積的80%以上,當地民眾對坡地利用的方法是在一定坡度範圍內不築梯層、穴超過10度的山坡應構築梯層,沿橫坡按等高線條栽或挖穴叢植,既利用了表土,也有利於山地水土保持,這種種植方法成本低、成園快、經濟效益高,已被閩北各產區廣泛套用。在崇安、建甌等地種植水仙品種的另一特點是深溝多株定植,即在定植範圍內挖穴深40~50cm,每穴植茶苗2~5株,多則6~7株,株株分開,填土踩緊,並保留一淺溝,既保蓄水分,又提供了幼苗的養分來源。這種深溝多株定植確有可取之處,鑒於水仙系半喬木,分枝少而稀,一般在離地面15~20cm以上才有分枝的特點,用上述方法定植,能克服分枝少和分枝部位高的缺點,使其在地面附近形成較好的樹冠,且能提高定植成活率,減少缺株,達到快速成園投產。由於水仙株型高大,根系分布深廣,故宜適當稀植。調查表明,在肥培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如適當放寬行株距、穴行距150~160cm,株距50~60cm,增加每叢株數3~5株,每畝種植2600~4400株,有利於培育較為高大而寬闊的樹冠,投產後不僅能平面采,尚能立體采,個體植株產量高。由於植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有較大的空間和營養面積,能防止茶樹早衰,產量高並能延長高產、穩產的年限。
閩北水仙閩北水仙

培育樹冠

建甌等地茶農根據水仙品種分枝能力較弱的特點,採取定剪結合打頂方法,以促進分枝和增加芽頭密度,即運用三次定剪、多次打頂、五年開採的措施培育樹冠。具體做法是,在定植後一年的春前定剪第一刀,以後每年剪一次,連續三次定剪,每次定剪的離地高度分別為20~25、35~40、50~60cm。在定剪後新梢生長過程中,適當打頂採摘,以促進分枝,有效培養骨幹枝的粗度、樹冠高幅度和增加芽頭的密度,定植後第五年正式開採。正式開採後的水仙茶樹每年或隔年輕修剪一次,其作用是繼續刺激萌芽,保持穩產和控制高度。多年採摘後的水仙,發芽力衰退,結節枝叢生時就需要深剪;當深剪無效時就需要樹冠更新,閩北水仙的穩產年限一般可達10~15年,在高肥條件下有長達20年之久的。
閩北水仙外形閩北水仙外形

耕作施肥

閩北水仙園地管理方面的主要特點是傳統的耕作制度、穴輪作、間作、秋挖和客土法。此外,較為重視有機肥和磷鉀肥的施用。
種植和採摘種植和採摘
1、輪作和間作 長期以來,閩北茶區多採用茶與杉、竹、榛等進行輪作,造成不是毀林種茶就是毀茶還林,經濟年限短。建甌、浦城等地以茶與太伯梨、合歡、楊梅、溫州蜜柑等間作,茶山道路兩旁則種上棕櫚、柏、泡桐等行道樹。調查認為,這種茶林配合的間作對固土護坡,改善茶區生態環境,加速綠化,實現茶葉生產園林化和現代化是有積極意義的,值得在其他茶區套用推廣。
2、耕作和施肥 北水仙定植時一般表土回溝,無基肥。開採前不施肥,要到開採達一定樹齡後才開始施肥,一年一次化肥,幾年一次有機肥,每年一次秋挖,三年一次“客土”。化肥施用時期為秋冬或春季前,年施純氮10~15kg/畝、純磷12~15kg/畝。如小橋霞抱黃棟窩水仙茶園1967年定植,1978年開始施肥,年施硫酸銨或碳酸銨50kg/畝,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00kg/畝,有機肥的種類有餅肥、土雜肥、鴨毛廢渣等。有機肥效果甚好,如石砘西焙豐產片年施鴨毛廢渣350kg/畝,崇安茶場水仙豐產片多年以來堅持年施150kg/畝菜餅,這些茶園都取得了高產優質的顯著效果。客土的傳統習慣起源於武夷山,而今流傳整個閩北茶區,已被公認是烏龍茶區的耕作施肥方面的寶貴經驗。客土能加厚土壤耕作層,提高肥力,為茶樹提供多種礦物營養元素。閩北茶區民眾認為茶園可以不施肥,但不能不客土,因為客土對茶樹所起的作用是施肥所不能代替的。崇安茶場的豐產片每年秋冬季結合秋挖以紅、黃壤心土作為客土,每叢茶樹培客土100kg,每畝客土35~40t。

加工工序

水仙根系分布較深,栽植時,土層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寬;分枝能力弱,應及時修剪、摘頂,促進分枝;有易衰現象,枝幹害蟲多,宜加強培肥,采養相結合。按“開面”采,頂芽開展時,采三、四葉。正常年景分四季採摘,春茶(穀雨前後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後)。每季相隔約50天。
閩北水仙閩北水仙
制茶過程,做青階段與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茶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殺青後的焙制工序採用武夷岩茶的殺青與揉捻方法交叉進行,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
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播青、殺青、揉捻、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
由於水仙葉肉肥厚,做青須根據葉厚水多的特點以“輕搖薄攤,搖做結合”的方法靈活操作。包揉工序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揉至適度,最後以文火烘焙至足乾。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主要品種

Y300、Y30l、Y302、Y303、Y304等。

價值功能

主要功效

防輻射、利尿、降低膽固醇,一般人群都可飲用。特殊禁忌者除外。

保健功能

消腫:閩北水仙中含何牛物鹼如咖啡鹼、條葉鹼、可可鹼、腺嘌呤等,這些物質有消浮腫、解灑精毒害等保健功能。
抗老:閩北水仙中含多種營養維生素,其中維生素E能防衰老、抗瘤、抑制動脈硬化。
防暑:閩北水仙中生物鹼有調肖人體體溫,帶止皮膚表面的熱最,在炎熱夏季飲用可起到消暑的作用。

品茗指南

沖泡方法
1.備具,準備好茶具和閩北水仙茶葉,並賞識茶的外形和色澤。
2.洗杯,將沸水倒入蓋碗內,再倒入公道杯內,最後倒入品茗杯內,燙洗茶具。
3.投放五克閩北水仙茶葉入蓋碗,將開水倒入後將茶湯倒出。先洗茶和燙杯,將茶湯倒入品茗杯內後倒掉。
4.第一泡約四十秒後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再倒入品茗杯內即可品飲,之後每泡加二十秒。

選購技巧

1.從外形上看,閩北水仙條索壯結、重實,葉端扭曲,乾茶顏色呈砂綠髓黃,油潤有光。
2.沏泡後,茶香濃郁,具柯蘭花的清香。茶湯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茶葉的邊緣有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綠”。
3.入口後,滋味醇厚糾甘。

存儲方法

可將密封好的水仙放在乾燥陰涼處保存。

獲獎榮譽

宣統二年,南洋勤業會進行第一次茶葉評比,獲優獎。
1914年參加巴拿馬賽事中得一等獎。
1982年在長沙舉行的全國名茶評比中獲商業部銀質獎章。

茶葉文化

茶葉傳說
在半發酵的烏龍茶類中堪於鐵觀音匹敵的就是閩北水仙了,該茶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一帶,現主產區為建歐,建陽二縣。水仙,其得名亦有一段傳說,清朝年間,有名福建人發現一座寺廟旁邊的大茶樹,因為受到該寺廟土壁的壓制而分出幾條扭曲變形的樹幹,那人覺得樹幹繞曲有趣,便挖出來帶回家種植,他巧妙的利用樹的變形,加以反之,結果培育出清香的好茶,閩南話的“水”就是美,因此從美麗的仙山採得的茶,便名為“水仙”,令人聯想到早春開放的水仙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