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簡介,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症狀,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傷後鍛鍊與治療原則,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物理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鑑定,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治療器,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要點,急性損傷,慢性損傷,傷後訓練,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簡介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指局部皮膚黏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積聚在組織內。是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範圍或勞損等引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症狀

損傷無裂口常見有:
(1)挫傷
(2)肌肉拉傷
(3)關節韌帶拉傷
(4)骨質增生
(5)椎間盤突出
(6)肩周炎
(8)滑囊炎
(9)肌腰腿鞘炎等。
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傷後鍛鍊與治療原則

(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
(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
(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物理治療

1、初期熱、冷敷法。損傷在24 h內,用濕毛巾包裹冰塊在傷處冷敷。超過24 h的患者,用濕熱毛巾熱敷,二者每次敷30 min,每日3~4次。
2、超短波治療。選用國產LDT-CD31型超短波治療機,功率22 W,頻率4 0 MHz,波長7.3 m,板狀電極14 cm×10 cm,單極或雙極,並置或對置病灶處,氣距2~3 cm,微熱量,時間10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
3、熱磁治療。採用日本生產的HM-2SC-A型溫熱磁場治療儀,電極板20 cm×40 cm,置於病灶處,溫度控制在40℃或50℃,時間20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鑑定

TDP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已於1982年通過鑑定。用TDP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經臨床觀察證明療效是肯定的,它不但有明顯的止痛、消腫、活血化瘀、解痙等療效,而且對於瘢痕軟化、舒散粘連、恢復肌體功能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根據用TDP治療器與其它治療器械的臨床對比治療表明,TDP治療器的治癒率療效顯著。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治療器

TDP使用說明:
Ø 將病變關節/部位完全裸露,直接照射。
Ø 照射距離以TDP治療頭距體表20-40cm,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Ø 照射時間:30-60分鐘/次,1-2/天,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
TDP治療器與常規治療法的比較
運動性損傷亦屬扭挫傷範圍,中醫稱為“傷筋”。
由於劇烈運動或持重不當,跌打、牽拉以及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筋脈及關節損傷,經氣運行受阻、氣血瘀滯局部而成,致使四肢或軀體部的軟組織損傷如皮膚、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的損傷症候。
臨床上表現為受傷部位腫脹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等。
扭挫傷(運動損傷-綜合療法
TDP治療器對扭挫傷運動性損傷)有較好療效,輕度者只需幾次治療便可痊癒。
Ø 將治療頭貼放在疼痛部位,溫度調至不灼傷皮膚並能承受為度,每日治療2-3次,每次治療40-60分鐘;病情嚴重時每次的使用時間可延長至數小時或整夜治療,在作長時間或整夜治療時,請把溫度設定為50度以下,以免灼傷皮膚。
Ø 上肢扭傷者,可將電針膠貼貼在肩髃曲池合谷穴;下肢扭傷者將電針膠貼貼在風市穴陽陵泉穴、太沖穴,當所貼穴位出現“酸、麻、脹、痛”針感即可。每次治療15-20分鐘。
Ø 專用藥液的選配使用,效果更佳.
扭挫傷(運動損傷-注意事項
Ø 局部瘀腫時期,不可暴力按摩,使用TDP治療時,可結合針刺放血療法,加撥火罐均可。
Ø 韌帶撕裂者,微型骨折,閉合性骨折等待,需按療程治療(10天1療程)。
Ø TDP治療時,要除去遮蓋物,使肌膚與國仁TDP照射波相結合,才能顯示效力。
Ø 外用藥酒時,不能擦破皮膚,手法以揉為主。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要點

急性損傷

1、早期:傷後24或48小時內,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炎症反應嚴重。
處理原則:止血、止痛、防腫、制動和減輕炎症反應
處理方法:傷後即刻冷敷、加壓包紮、患肢抬高、適當制動。還可使用止痛藥物和點穴、針刺治療。
⑴、冷敷
⑵、加壓包紮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藥物:七厘散、雲南白藥等。嚴重損傷使用度冷丁、嗎啡
2、中期:早期至症狀基本消失,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處理原則: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代謝,促進淤血和滲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復。
處理方法:綜合治療方法和功能鍛鍊。
⑴、熱療 ⑵、理療
⑶、按摩、針刺:應從傷部邊緣開始,由近端向遠端進行,輕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為宜,深部肌肉挫傷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後加以點穴可增強療效,但禁止重複受傷動作。
⑷、藥物使用:
中藥: 西藥:
⑸、棉花夾板固定:適用於組織斷裂者。
⑹、功能鍛鍊;
3、後期:損傷基本修復、痛腫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主要表現為鍛鍊時有痛感,肌力未恢復,嚴重者可能由於組織粘連、疤痕收縮而出現傷部僵硬,活動受限等。
處理原則: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功能,軟化疤痕、松解粘連。
處理方法:以按摩理療功能鍛鍊為主,適當配以藥物治療,如舊傷藥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藥熏洗。

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變性和增生,由於局部代謝障礙而引起組織形態和功能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局部酸痛無力、活動受限、局部發涼等,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
處理原則:改善傷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局部負荷量。
處理方法:與急性損傷中、後期處理方法一致,但應特別注意功能鍛鍊,以維持運動水平。

傷後訓練

一、傷後康復訓練的目的:
1、保持運動員已經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縮短重新投入訓練的時間。
2、防止因傷停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停訓綜合症)。
3、促進損傷的痊癒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肌肉和骨骼發生廢用性萎縮。
4、防止因傷停訓後體重增加。
二、康復訓練的原則:動靜結合、邊練邊治為總原則。
1、儘量保持全身和未傷部位的訓練,避免傷後機能狀態和健康狀況下降,保持一定訓練水平。
2、已傷部位要根據傷情合理安排鍛鍊內容和負荷量,注意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和分期進行。
3、加強功能鍛鍊,
4、加強傷後訓練的醫務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