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索馬里亞種

長頸鹿索馬里亞種

長頸鹿索馬里亞種(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是長頸鹿亞種之一。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呈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於後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於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生活於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頸鹿索馬里亞種
  • 拉丁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 別稱:索馬里長頸鹿、網紋長頸鹿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長頸鹿科
  • :長頸鹿屬
  • 長頸鹿
  • 亞種:長頸鹿索馬里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de Winton, 1899
  • 英文名稱:Reticulated Giraffe
  • 英文名稱:Somali Giraffe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長頸鹿索馬里亞種體長380-470厘米。隸屬於哺乳綱、偶蹄目、長頸鹿科。雌雄頭頂均生有一對外包皮膚和茸毛的小短角,底色淺棕,終生不會脫掉。此外,它的耳後和眼後還有兩對角,但是不很明顯。有的雄長頸鹿頭額的中央還長有一隻角。因此,它們就有6-7隻角。眼大而突出,位於頭頂上,適宜遠望。長頸鹿的頭部具有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長頸鹿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淺黃底色、鑲有布滿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網紋的外衣,外貌奇特而清秀。
長頸鹿的長脖子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椎骨只有7塊,只是它們的椎骨較長,相互間有粗壯的肌肉緊連。軀幹較短,從肩到臀向下傾斜。頸背有鬃毛。尾長,末端有一束長毛。前腿比後腿更長。蹄直徑和餐盤一樣大,心臟有65厘米寬,肺的容量達50克。由於長頸鹿的頸部很高,因此當它們低下頭時,耳朵後方的辧膜會調節血壓,防止血壓過高,長頸鹿的舌頭長達40厘米,是青黑色的,嘴唇薄而靈活,能輕巧地避開植物外圍密密的長剌,卷食隱藏在裡層的樹葉,舌頭上黏稠的口水、舌頭和嘴唇上還有一層堅韌的角質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傷。
長頸鹿的長頸和長腿,也是很好的降溫“冷卻塔”。它們生活在炎熱的熱帶草原,由於它的表面積大,有利於熱的散發,能很好適應周圍環境。肺容量也大,有利於呼吸新鮮空氣,排出廢氣。
該亞種具有大而呈多邊形的褐色斑點,襯有明亮的白色網紋。斑點有時呈深紅色,並能擴散到腳部。是動物園中最常見的長頸鹿。

棲息環境

生活在乾旱而開闊的稀樹草原地帶,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林地和季節性洪泛區。

生活習性

長頸鹿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眼珠突出,能四周旋轉,視野寬廣,加上身軀又高,宛如活的“瞭望台”,能看到遠處的動靜。長頸鹿因為腿長,跑得很快,這也是在生存競爭中練成的。奔跑的時候,姿態很特別,先是前伸頭頸,然後又一下於縮回,交替擺動,四足行走方式同其他獸類不同,是同一邊的兩腿和另一邊的兩腿交替向前,跳躍般行進。
群居。有時和斑馬鴕鳥羚羊混群,日行性。嗅、聽覺敏銳,性機警、膽怯,平時走路悠閒,但奔跑迅速(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晨昏覓食,在野外,主要吃各種樹葉,尤喜含羞草屬的樹葉,一頭長頸鹿每天能攝入63千克樹葉和嫩枝。耐渴,在樹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一年不喝水。
長頸鹿行走的步態悠閒。行走時一側的前後肢向前挪動而另一側的前後肢著地。這是大型四足動物常用的運動方式,比如大象亦採用此方式挪步行走。但是長頸鹿遇到敵害攻擊的時候則能以60公里的時速進行短距離奔跑,奔跑姿勢很笨拙,前後肢交替著地。長頸鹿的心臟過小,使得它不能做長距離奔跑。
長頸鹿的聽覺和視覺非常敏銳。眼睛可以看到身後的東西,但它們很少發出聲音。雄性長頸鹿比較“好戰”,交起手來時間相當長,互相圍繞著,象兩個人打架相持不下一樣,誰也不肯首先離去。
長頸鹿的睡眠時間很少,一個晚上一般只睡兩小時,睡眠有時會使它們面臨危險。長頸鹿大部分時間都是站著睡,尤其是在短睡階段。由於脖子太長,長頸鹿睡覺時常常將腦袋靠在樹枝上,以免脖子過於疲勞。當長頸鹿進入睡夢階段時,它們與大象一樣,也需要躺下休息,這一階段大約持續20分鐘。

分布範圍

分布於肯亞東北部的Loroghi Mountain、衣索比亞索馬里

繁殖方式

長頸鹿脾氣溫柔,群體之間謙和文雅,彬彬有禮。它們互相之間溫情脈脈地相伴來去,互相之間靠得很近,互相照應,它們長長的腿經常碰在一起,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它們從不因為這種小事發生口角、頂撞。這種互相靠近既是出於一種溫情,也是為著安全,一種溫暖同時默默地傳遍了集群中的每一隻長頸鹿。相互之間常常以頭頸相交,溫柔而細心地交流著,像是一叢高大的芭蕉樹,同根相生,相互守候,它們的舉動那么隨和、親切、自然,完全配得上它們那美麗的外貌。
長頸鹿之間偶爾也有些爭鬥,不過,摩擦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點插曲,長頸鹿們互相緊挨在一起的儀式是它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這是為保護自己領地的集群力量的顯示,也是為分配各自配偶的一種方式,長頸鹿的頭部是個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這使得它們即使發生碰撞也不會導致傷害,但這種碰撞在求偶季節中很少發生過。由於身材高大,它們的交配是粗魯的,可它們的交配權不需靠爭搶打鬥來決出,一個為人類大傷腦筋的三角之戀在它們那裡是常見的,又是自然的。
長頸鹿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4-15個月,每胎產1仔,生下來的幼仔身高1.8米,出生後20分鐘即能站立,出生後數小時幼鹿即可奔跑,並與其他已經出生數周的小鹿毫無區別。然而出生的前兩周幼鹿多數時候伏在地上靜臥,受母鹿的庇護。雖然成年長頸鹿由於個頭碩大不懼敵害的侵襲,幼鹿卻會遭受獅子、豹和鬣狗的攻擊。長頸鹿的花紋被認為有偽裝功能。只有大約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0-25年。

亞種分化

長頸鹿索馬里亞種是長頸鹿的亞種之一。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相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