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萼堇菜

長萼堇菜

長萼堇菜(學名:Viola inconspicua Bl.)是堇菜科堇菜屬的植物。產陝西、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北及華北地區。生於林緣、山坡草地、田邊及溪旁等處。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
根狀莖垂直或斜生,較粗壯,長1-2厘米,粗2-8毫米,節密生,通常被殘留的褐色托葉所包被。
葉均基生,呈蓮座狀;葉片三角形、三角狀卵形或戟形,長1.5-7厘米,寬1-3.5厘米,最寬處在葉的基部,中部向上漸變狹,先端漸尖或尖,基部寬心形,彎缺呈寬半圓形,兩側垂片發達,通常平展,稍下延於葉柄成狹翅,邊緣具圓鋸齒,兩面通常無毛,少有在下面的葉脈及近基部的葉緣上有短毛,上面密生乳頭狀小白點,但在較老的葉上則變成暗綠色;葉柄無毛,長2-7厘米;托葉3/4與葉柄合生,分離部分披針形,長3-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疏生流蘇狀短齒,稀全緣,通常有褐色銹點。
花淡紫色,有暗色條紋;花梗細弱,通常與葉片等長或稍高出於葉,無毛或上部被柔毛,中部稍上處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7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附屬物伸長,長2-3毫米,末端具缺刻狀淺齒,具狹膜質緣,無毛或具纖毛;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7-9毫米,側方花瓣裡面基部有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0-12毫米;距管狀,長2.5-3毫米,直,末端鈍;下方雄蕊背部的距角狀,長約2.5毫米,頂端尖,基部寬;子房球形,無毛,花柱棍棒狀,長約2毫米,基部稍膝曲,頂端平,兩側具較寬的緣邊,前方具明顯的短喙,喙端具向上開口的柱頭孔。
蒴果長圓形,長8-10毫米,無毛。
種子卵球形,長1-1.5毫米,直徑0.8毫米,深綠色。
花果期3-11月。2n=24。
本種與狹托葉堇菜 V. angustistipulata Chang 和戟葉堇菜 V. betonicifolia Smith 近似,但本種葉片三角形或戟形,先端漸尖,基部彎缺呈寬半圓形,兩側垂片發達,稍下延於葉柄;萼片伸長,基部附屬物長2-3毫米,末端具淺裂齒等極易辨認。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山坡草地、田邊及溪旁等處。

分布範圍

產陝西、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
中藥性質
別名:犁頭草、紫金鎖、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頭尖、烙鐵草、地丁草、紫地丁
性狀:多年生草本。主根粗短,白色。葉叢生,長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下面稍帶紫色,兩面及葉柄稍有毛或無毛。
性味:苦、微辛,寒。
功效:清熱解毒,拔毒消腫。
主治:用於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乳腺炎,癰癤腫毒,化膿性骨髓炎,毒蛇咬傷。
單方驗方:
1.瘩背:瘩背草根,打爛加糖或紅胡椒拌敷患處;並在周圍用面飛沫作圍。
2.癰疽疔瘡,無名腫毒:鮮犁頭草、鮮野菊花葉各等量。同搗爛,敷患處;或鮮犁頭草全草,加白糖少許,搗敷亦可,每日換一次。同時搗汁一酒杯內服。
3.癰腫、疔瘡、攘癧、乳癰、指疔:鮮犁頭草搗爛敷;或曬乾研末,雞蛋白調敷,一日換一、二次。
4.疔瘡:犁頭草研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丸,開水送下。
5.婦人產後瘀血痛如刀刺:鮮犁頭草一兩,切碎,雞蛋兩個同攪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
6.毒蛇咬傷;鮮犁頭草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
7.外傷出血:犁頭草、酢漿草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紗布加壓包紮;或單用犁頭草搗敷。
8.鹽滷中毒:鮮犁頭草搗汁二酒杯,開水沖服。
全草(鏵頭草):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目赤,咽喉痛,乳癰,癤癰,疔瘡。
民族醫藥利用
【僳僳藥】阿切俄:全草治急性結膜炎,咽炎,乳腺炎,癤痛,疔瘡《怒江藥》。
【侗藥】拱襖咳,罵勻(三江):全草治肝炎,咽喉痛,解海芋中毒,骨折,眼結膜炎,無名腫毒,疔瘡《桂藥編》。全株治目赤腫痛,濕熱黃疸,乳腺炎,腸癰,疔瘡《滇省志》。
【壯藥】棵齊巴,牙百退:全草治無名腫毒,疔瘡《桂藥編》。
【瑤藥】撒嘎,重的咪:全草治麻疹,黃水瘡,蛇頭瘡,無名腫毒,疔瘡《桂藥編》。
【苗藥】烏扭利:全草治無名腫毒,疔瘡《桂藥編》。
【毛難藥】物筆鬼,棵項拐:全草治蛇頭瘡,無名腫毒,疔瘡《桂藥編》。
【土家藥】貫頭尖( guan tou jian)全草治傷寒咳嗽,發熱,火 眼,口瘡,創癤《土家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